近段時間,特朗普又一次將美國推上了風口浪尖。

除了此前美軍向中東派遣兩支航母編隊,以及6架B-2轟炸機之外。

眼下備受關注的一點,就是美國甩出“經(jīng)貿(mào)核武”這件事。

讓特朗普沒有想到的是,全球幾乎都沒能扛住美國此次的“經(jīng)貿(mào)核武”攻擊,唯獨中國扛住了。

畢竟,中國股市的動靜并不大,這與2018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初,美國宣布發(fā)起貿(mào)易戰(zhàn)之后,中國的A股可是驚慌失措。

在七年后的今天,中國人穩(wěn)坐釣魚臺,壓根就沒有把美國的“經(jīng)貿(mào)核彈”放在心上。

反倒是美國,很有可能因為此次錯誤的行為,進一步加劇美國通脹。

可是其他國家就不能像中國這么淡定了。

美股就更別提了,已經(jīng)連續(xù)暴跌兩天。

道瓊斯指數(shù)跌幅超過4%。

納斯達克也達到5%。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完全是因為美國人意識到,特朗普此舉能給美國帶來的好處并不多。

【特朗普堅信,關稅能給美國帶來好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堅信,關稅能給美國帶來好處】

甚至會讓美國進一步滑向深淵。

根據(jù)預測,特朗普此舉會導致美國通脹上漲1個百分點,眼下美國通脹率為3%左右。

代表著,經(jīng)過特朗普這么一折騰,美國通脹率可能達到4%。

這樣一來,美聯(lián)儲的降息空間會越來越小。

而除了美國之外,歐洲市場的反應更為激烈。

英國富時100指數(shù)和德國市場下跌接近5%,法國市場跌幅超過4%,意大利市場的跌幅都超過6.5%。

各國普遍跌幅基本上在4%左右。

不難看出,不少國家的資本被特朗普這記“王八拳”打蒙了。

畢竟,特朗普此次可不是“亂拳打死老師傅”,而是精準出擊。

此舉的代價就是,美國的國家信用在全球范圍內(nèi)越來越低。

就連美盟友都不知道美國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

而特朗普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通過此舉讓全球向美國投降,這樣美國就能繼續(xù)薅羊毛。

結(jié)果讓美國沒有想到的是,中國給全球打了個樣,帶頭對美發(fā)起反制。

再加上資本市場對特朗普的反饋很負面。

連續(xù)暴跌就代表著特朗普這一政策沒有奏效。

特別是我國宣布對原產(chǎn)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xiàn)行適用關稅基礎上加征34%的關稅,此舉直接導致美股暴跌。

【中國對美發(fā)起反制,加征34%關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對美發(fā)起反制,加征34%關稅】

此舉無疑給全球做了一個榜樣,這就是真正的“反美帶頭大哥”。

說到這,很多人其實不明白,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究竟是什么意思?

按照正常邏輯,就是美國對我們征收10%的關稅。

我們也會對美國征收10%的關稅,這樣才算“對等”。

如果情況真的如此,想必歐洲市場也不會如此驚慌失措。

就拿印度來說。

印度對美國商品實際平均關稅的稅率為9.5%。

美國對印度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為3%。

根據(jù)WTO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印度貿(mào)易加權平均關稅為12%,美國只有2.2%。

就算按照最高標準來計算,印度對美國的平均關稅為12%。

美國對印度的平均零關稅為2.2%。

按照正常邏輯,美國對印度實行“對等關稅”,頂天了給印度加征10%的關稅。

而實際上,美國卻對印度加征了26%的關稅。

這一點屬實讓外界又一次懵了,美國人的數(shù)學莫不是體育老師教的?

畢竟,按照歐盟公布的數(shù)據(jù),2025年,歐盟對美國的加權平均關稅約為2.7%,而美國對歐盟加權的平均稅率為2.5%。

在歐盟看來,美國對歐盟最多加征五個百分點。

結(jié)果特朗普卻對歐盟加征了20%的關稅。

這就是歐洲市場會暴跌的原因所在。

經(jīng)過仔細了解之后,原來美國人口中的“對等關稅”與正常人理解的關稅不一樣,甚至可以稱之為“對等貿(mào)易關稅”。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說,我買了100塊錢的商品,你必須也買我100塊錢的商品。

而“對等貿(mào)易關稅”就是我買了你100塊錢的商品,你卻只買了我50塊錢的商品。

對此,我必須加征你【(100-50)÷100】×100%=50%的關稅。

【美國人在超市,搶購中國商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人在超市,搶購中國商品】

這是根據(jù)美國貿(mào)易辦公室公布的關稅計算公式得出的結(jié)論。

毫無疑問,這一計算公式,別說歐洲了,就算是北美地區(qū)的其余國家都有點看不懂。

這就讓話題又回到了我們一開始提到的話題上。

特朗普的目的是,要么讓全球投降,要么徹底阻止其他國家的商品進入美國。

對此,有些國家已經(jīng)對美國投降了,比如說新西蘭。

新西蘭表示,我們不尋求報復,因為那會推高新西蘭消費者的價格,從而導致通脹。

面對這種情況,必須有一個“帶頭大哥反制美國”,其余國家才能一呼百應。

很顯然,中國就是那個“帶頭大哥”。

而且說一句大家都不愿意相信的事實,這次我們必須出手,不出手就完蛋了。

美國很清楚,從2018年至今,中美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更清楚中美之間的經(jīng)濟實力并不存在太大的差距,在某些方面,中國還要強于美國。

而且在過去七年的時間里,我國掌握了豐富的反制經(jīng)驗。

這就相當于兩名頂級劍客,連續(xù)七年的對峙,很熟悉對方的一招一式,堪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于是面對來勢洶洶外加咄咄逼人的美國,中國迅速打出六記重拳。

第一拳,關稅反擊。

中國對原產(chǎn)于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的關稅,現(xiàn)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此次加征的關稅不予減免。

說白了,這就相當于一拳打在了美國人的“腰子上”。

這是美國人最害怕的一拳,代表著會給美國帶去更多的逆差。

很有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讓越來越多的國家紛紛效仿。

第二拳,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國。

很多人對此表示不理解,美國人原本就不遵守WTO的規(guī)則,起訴似乎也沒有任何意義。

這話是沒錯,但是如果WTO裁定美國違反規(guī)則,就可以要求美國取消關稅。

如果不取消,就意味著美國公然和WTO唱反調(diào)。

將會引起全球進一步反制。

第三拳,對美國發(fā)起稀土戰(zhàn)。

近日,我國海關總署發(fā)布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

【中國帶頭反制,繼續(xù)管控稀土出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帶頭反制,繼續(xù)管控稀土出口】

美國得不到這些稀土之后,美國的軍工和科技將會遭到進一步重創(chuàng)。

這樣一來,美國六代機能否順利研發(fā),都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第四拳,對進口醫(yī)用CT球管發(fā)起產(chǎn)業(yè)競爭力調(diào)查,對美國杜邦公司發(fā)起反壟斷調(diào)查。

第五拳,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控名單。

同時將11家美國企業(yè)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之中。

第六拳,暫停美國三家企業(yè)禽肉骨粉輸華資質(zhì)。

不難看出,我們此次的反制更加精準。

而且又一次打在了美利堅的“七寸”之上。

代表著中國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會讓美國在面對中國之際,心中更加沒底。

如果全球紛紛效仿,那美國的新政策將會無法進行下去。

也就是說,不要認為特朗普這記“王八拳”毫無破綻,實際上完全是漏洞百出。

只要我們抓住美國的漏洞,隨時都可以發(fā)起強有力的反制。

一旦美國通脹持續(xù)飆升,美國內(nèi)部反對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大。

而且大家也不需要過分擔心,美國此次對中國征稅的影響,沒有那么大。

按照常規(guī)邏輯來看,美國累計對我們征收54%的關稅。

意味著美國人原本購買一件中國商品需要100美元。

現(xiàn)在需要154美元。

這個價格太高了,就算美國短期找不到替代品,也會導致中國商品的銷量大幅下降。

其實并不是這個樣子。

打個比方,菜販子從菜農(nóng)手中購買蔬菜,一塊錢一斤。

而菜販子將蔬菜運到城里,算上運費、損耗費、利潤等費用,再出售給商家,這個時候的蔬菜價格假設為三塊錢一斤。

而商家拿到菜之后,還要考慮自己的房租、水電和人工成本。

這個時候蔬菜的價格就達到五塊錢一斤。

而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商品,原理與菜農(nóng)賣菜是一個道理。

也就是說,中國商品出口到美國的價格是比較低的,但是由于美國的人工、倉庫管理費用極高,美國人購買中國商品的價格極高。

這就是所謂“中間商賺差價”。

就拿此前火爆全球的中國三蹦子來說。

國內(nèi)售價約為4300元,在亞馬遜的售價為4000美元,價格達到本土的6.7倍。

原本我們賣給美國人的商品單價是100美元。

美國對這件商品加征54%的關稅之后,美國商人就要花費154美元購買。

在美國中間商層層加碼之后。

美國人購買這件商品的價格可能達到600美元。

如果加上54%的關稅之后,售價就會達到650美元。

而不是600×154%=924美元。

再加上中國出售到美國商品,大多是價格低廉的中低端制造,就像義烏小商品。

在美國高昂的人工、倉儲管理面前,壓根就不值一提。

【美國的倉儲管理成本,高于進口商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的倉儲管理成本,高于進口商品】

真正受影響的是汽車,也就是高附加值產(chǎn)品。

比如說一輛汽車出口至美國的價格是10萬美元,美國進口商進口這輛汽車之后,算上高額的人工、倉儲和運輸費用,售價可能達到12萬美元。

如果美國加征50%的關稅,美國進口商僅進口這輛汽車就需要花費15萬美元。

最終售價可能達到18萬美元。

幸運的是,我們的高端制造在美國市場所占據(jù)的份額并不大。

譬如華為手機和新能源汽等產(chǎn)品。

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歐洲和日韓則不同。

2024年,歐盟向美國出口約100萬至150萬輛汽車,日本為137萬輛。

韓國為140萬輛。

中國只對美國出口了11.6萬輛。

也就是說,特朗普的“對等關稅”主要打壓對象,其實是歐盟和日韓。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加拿大會對怒懟美國。

甚至要采取強硬的反制措施,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加拿大自身權益。

而且還有一點值得關注,那就是所有對美出口商品的國家,人均GDP均低于美國。

在高技術產(chǎn)品中,設計和品牌都來自美國,出口國則是代加工。

掙的都是一點辛苦費。

就拿越南來說,越南為耐克、蘋果代工,利潤大頭讓美國轉(zhuǎn)走了,出口國是無數(shù)人踩縫紉機,流著汗水換來一點微薄的工錢。

利潤只有幾個點,反倒讓這些美企賺了個盆滿缽滿。

如今特朗普還要拿走越南對美貿(mào)易順差一半的份額。

屬實有點欺人太甚。

中國宣布對美反制,揮舞的是正義的旗幟,傳遞的是全世界的心聲。

代表著全球大多數(shù)國家,不可能忍氣吞聲接受美國霸權主義關稅。

畢竟,各國對美出口都做得很辛苦,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

更加讓人氣憤的是,特朗普還認為美國吃虧了,聲稱“對等關稅”就是一場手術。

但是特朗普也許不知道。

在這場手術中,美國連麻醉藥都沒有準備。

能否或者走下手術臺,都是一個未知數(shù)。

再加上中國宣布反制加征34%的關稅。

如果將中美貿(mào)易結(jié)構(gòu)掰開來看,美國進口的中國商品,都屬于不能生產(chǎn)的必需品。

關稅由美國人承擔。

可是中國進口美國的商品,譬如農(nóng)產(chǎn)品和石油等原料。

關稅一旦飆升,我們就不用買了。

因為價格太高,我們不可能讓國人承受這部分關稅。

而且加征34%的關稅之后,類似于英偉達這樣的高端產(chǎn)品,價格也會水漲船高,這不是相當于再度給國產(chǎn)半導體一個機會么?

【中國反制后,國產(chǎn)半導體迎來新機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反制后,國產(chǎn)半導體迎來新機會】

一個可以進一步替代美國高端半導體的絕佳機會。

再比如,波音客機在中國市場份額會因此進一步縮小。

國產(chǎn)大飛機和空客就可以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別看美資企業(yè)在中國遍地開花。

星巴克、特斯拉、蘋果等企業(yè),每年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

一旦中美貿(mào)易爭端越來越激烈,美資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必定會受到影響。

而且就在中國宣布反制之后,歐盟也宣布要加速和南方共同市場搞自貿(mào)協(xié)定。

這樣一來,歐洲將會更加依賴中國市場。

人民幣將會進一步擴大國際化中的份額。

對此,英國媒體發(fā)表一篇名為《美國如何最終讓中國再次偉大》的文章,罕見以公正的口吻,指責特朗普的高額關稅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害中國經(jīng)濟。

但是美國將會自隔世界,給中國創(chuàng)造了絕佳的機遇。

有機會重塑全球貿(mào)易關系,甚至會建立新的國際貿(mào)易秩序。

對此,咱們真的可以說,原來特朗普才是真正的“反美先鋒”,這根本不是讓“美國再次偉大”,而是讓中國再次“偉大”。

否則美股也不會因為特朗普甩出的“貿(mào)易核彈”而接連暴跌。

足以說明,美國人此次推出的新政策,真的是要多愚蠢就有多愚蠢。

因此,一旦全球聯(lián)合起來對美輸出通脹,那才是美國最大的噩夢。

所以,在筆者看來,我們不應該給美國喘息的機會。

應該繼續(xù)加大反制力度,繼續(xù)給世界打個樣。

讓美國人也感受一次,什么叫做眾叛親離?

還是那句話,美國的貿(mào)易戰(zhàn)對我們的影響并不大,大家無需擔心。

該吃吃該喝喝,要對我們的祖國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