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轉(zhuǎn)暖,全國各地又掀起了跑馬拉松的熱潮。

光是過去兩個周末,就有超過30萬人參加了20多場馬拉松比賽。
看著朋友圈里曬獎牌的照片越來越多,不少人都想試試跑馬拉松,但真準備起來才發(fā)現(xiàn):這可不是穿上運動鞋就能參與的活動,背后藏著不少燒錢的門道。
咱們先算筆賬。
廈門的鄭小姐年初剛跑完馬拉松,報名費200塊看起來不貴,可加上來回機票、住宿、當?shù)爻院?,最后一算賬花了五六千。

很多跑友都有同感,原本想著就是去跑個步,結(jié)果一到比賽城市就忍不住要旅游打卡,錢包不知不覺就癟了。
有人去香港跑馬,順道把澳門也玩了,七天下來一萬多塊錢就沒了。
更別說那些資深跑友,一年參加十幾場比賽,輕輕松松就能花掉五萬塊。
要說跑步本身花不了幾個錢,可要正經(jīng)跑馬拉松,裝備就得升級換代。
新手入門至少得準備運動手表、專業(yè)跑鞋、速干衣褲,整套下來兩三千起步。
經(jīng)常參賽的人更講究,壓縮襪、能量膠、運動耳機樣樣不能少。

北京的老跑友鄭師傅說,現(xiàn)在年輕人參加比賽像參加時裝秀,裝備不齊都不好意思發(fā)朋友圈。
最讓人頭疼的還是中簽難。
現(xiàn)在熱門賽事的中簽率比搶演唱會門票還低,無錫半馬今年3.26%的中簽率,相當于100個人里只有3個能參賽。
山東小伙小張今年一口氣報了7場比賽,最后只中了個半馬名額。
二手平臺上有人倒賣參賽名額,原價200塊的資格能炒到2500塊,比春運火車票還搶手。

這股馬拉松熱可不是突然冒出來的。
2019年全國就有上千場路跑賽事,疫情過后賽事數(shù)量快速回升,今年預計要突破700場。
以前跑馬是小眾愛好,現(xiàn)在連公司茶水間都能聽到同事討論配速。
跑友圈里流傳著句話:"工作上找不到的成就感,全靠馬拉松PB(個人最好成績)來找補。
賽事多了,商家眼睛都亮了。

運動品牌特步從2007年就開始贊助馬拉松,現(xiàn)在全國44場比賽都能看見他們的logo。
更厲害的是,他們贊助的選手包攬了國內(nèi)百強男運動員的四成,賽道邊清一色特步跑鞋。
其他商家也不甘示弱,銀行、保險公司、汽車品牌都搶著當贊助商,連賣咖啡的瑞幸和搞基金的易方達都來湊熱鬧。
要說最會玩花樣的還得數(shù)各地政府。
柳州馬拉松在補給站擺螺螄粉,被網(wǎng)友戲稱"最臭馬拉松";武漢的賽道上能吃到熱干面和小龍蝦;順德更夸張,直接把烤雞腿擺在32公里處,選手邊跑邊啃。

無錫今年還搞出個"購房優(yōu)惠",憑參賽證明買房能省3-8萬,這操作讓不少跑友直呼"跑馬送房"。
這些熱鬧背后都是真金白銀。
單說無錫馬拉松,今年就給當?shù)貛?.8億的經(jīng)濟收入,酒店房價比賽期間漲了十倍,平時百來塊的快捷酒店都敢掛上千元價牌。
有精明的跑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前兩個月沿著地鐵線找酒店,結(jié)果找到的便宜住處離起跑點要坐11站地鐵。
老跑友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連報名費都開始漲價。

長沙的歡樂跑項目去年35塊,今年漲到60塊;順德半馬從130漲到198塊,漲幅超過50%。
賽事方解釋說獎金提高了,今年無錫馬拉松冠軍獎金從5萬美金漲到11萬,武漢更是從3萬飆到10萬美金。
這些錢說到底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要從跑友們的錢包里掏。
要說現(xiàn)在跑馬拉松的新花樣,還得看年輕人。
95后山東姑娘趙晴當了5年官方配速員,每次比賽都精心搭配運動服,提前兩小時化妝做造型,就為了在賽道攝影師的鏡頭里美美出鏡。

拍得好的照片打包買下來,又是幾百塊開銷。
更夸張的是"顯眼包"們,有的扮成哪吒跑全程,有的穿著財神爺行頭,光道具服裝就得花好幾百。
其實仔細想想,馬拉松熱和這些年興起的戶外潮流一脈相承。
從露營、徒步到城市漫步,大家越來越愿意為戶外活動花錢。
專業(yè)跑鞋價格年年漲,碳板跑鞋要價上千照樣有人搶。
運動博主分析說,這些專業(yè)裝備就像敲門磚,沒套像樣的行頭,在跑友圈里都抬不起頭。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花費不菲,馬拉松帶來的滿足感確實實在。
42公里跑下來,曬著獎牌喝啤酒的痛快,工作壓力大時跑個十公里解壓的舒坦,這些體驗讓越來越多人甘愿掏腰包。
只是普通打工人真要入坑,可得好好規(guī)劃預算,別讓跑步的快樂變成經(jīng)濟負擔。
畢竟,追求健康的方式有很多種,量力而行才是長久之道。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