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歷史中,袁世凱是始終繞不過的一個重要歷史人物。袁世凱當初在辛亥革命以后和南方革命黨人達成協(xié)議,袁世凱起兵反清,同時占據了大總統(tǒng)的職位。然而在權力面前不甘心就此止步的袁世凱利令智昏,甚至妄圖再次恢復帝制,而不顧眾人勸阻的情況下強行稱帝,改年號為洪憲。

然而袁世凱卻怎么也沒想到自己這一次恢復帝制受到了國內外一致反對,甚至于自己的北洋軍隊也紛紛表示對袁世凱稱帝不贊同,而南方蔡鍔等人直接引兵討伐。其中在反對袁世凱稱帝最為積極的除了南方革命黨人,就是直系軍閥馮國璋。

馮國璋作為自己曾經的屬下,竟然如此積極的反對自己,袁世凱再怎么臉皮厚臉上掛不住。于是他派人前去找到馮國璋進行說和,希望他能夠念在曾經的情誼上不要跟別人一起反對自己。然而當馮國璋見到來訪的蔣雁行時,卻直接說道:我跟著老袁這么多年,他什么時候拿我當過自己人!

馮國璋有這樣的抱怨,其實就是因為他袁世凱在稱帝前后消息極為保密,除了北洋軍閥中幾個嫡系心腹之外,其他人是不知道具體情況的。而讓馮國璋難堪的是自己竟然不是這幾個心腹嫡系之一,也就是說袁世凱稱帝這件事從頭到尾他都沒有真正和馮國璋商量過,是對他進行提防的。

對于馮國璋來說,誰稱帝當不當皇帝這件事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但是你袁世凱竟然把我排斥在知情人之外,這就有點兒太拿我不當人了!所以在當袁世凱宣布改年號為洪憲稱帝的時候,感覺受到莫大侮辱的馮國璋當即跳起來反對袁世凱。
在晚清的歷史中有三個人是對晚清歷史做出巨大影響的人物,第一個就是曾國藩。曾國藩作為一個漢人操辦湘軍,對于清政府壓制太平天國起義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雖然前期曾國藩屢戰(zhàn)屢敗,但是他不屈不撓一直堅持到最后,可以說要不是曾國藩帶領湘軍成為清軍和太平天國軍隊作戰(zhàn)的中流砥柱,清政府就不僅僅是只丟掉半壁江山這樣簡單了。

也正是因為曾國藩力挽狂瀾,才會導致在清朝末年短暫出現(xiàn)過同治中興這樣曇花一現(xiàn)的歷史時期。在曾國藩之后,第二位對晚清政治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就是他曾經的門生李鴻章。李鴻章是安徽人,曾經也是翰林出身,但由于時局動蕩跟隨著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募集操辦團練。

但是文人出身又初出茅廬的李鴻章哪里懂得什么練兵之道,于是在操辦團練的過程中屢屢碰壁言難盡苦不堪言,后來在人推薦之下,李鴻章進入了曾國藩的麾下當起了幕僚,開始跟隨這位清朝末期的中興重臣學習政治軍事經驗。在中國發(fā)展影響下,李鴻章創(chuàng)辦起了具有自己色彩的淮軍。對于整個晚清歷史來說,對于太平天國運動中淮軍的作戰(zhàn)表現(xiàn)只是李鴻章成就的冰山一角,而他對晚清做出最大的貢獻就是成為洋務運動中的中流砥柱。

李鴻章積極推動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了北洋艦隊。在李鴻章的努力之下,北洋艦隊一度成為整個東亞地區(qū)紙面實力最強大的海軍部隊。只可惜在晚清的腐朽統(tǒng)治下,李鴻章僅僅是一個裱糊匠而已??雌饋韽姶鬅o敵的北洋艦隊在拖累之下,最終全軍覆沒。北洋艦隊的覆沒基本上宣告著李鴻章已經告別了清政府的主流政治舞臺,而下一位登場的就是袁世凱。

曾國藩手中創(chuàng)辦了湘軍,李鴻章手中創(chuàng)辦了淮軍,而作為最后一位晚清巨擘的袁世凱,其手中也創(chuàng)建了一支具有自己濃厚色彩的新式軍隊,而這支軍隊就是他在天津小站操練的新軍。
竊以為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小站練兵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袁世凱在這里操練新式軍隊,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在民國時期影響巨大的北洋軍閥。他們雖然沒有徹底擺脫晚清的封建色彩,但卻在清末民初的歷史舞臺上成為極為重要的角色。

作為小站練兵的創(chuàng)始者,袁世凱在這支軍隊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威信。但是隨著其年齡的增長逐漸沉溺于恢復帝制,這種威信也被逐漸消磨。在袁世凱臨終之際,他也效仿清朝皇帝。留下了幾個接班人候選人的名字,其中第一個就是黎元洪。
原本袁世凱想把自己的兒子袁克定也加在名單里面,但是袁世凱考慮到自己稱帝之后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自己尚且處理不了如此復雜的局面,自己這個不成器的兒子更是無可奈何,于是只能把自己兒子的名字從里面拿了出來。
于是乎按照這份名單,看起來是個老好人的黎元洪被推舉成為了新一任總統(tǒng),然而黎元洪終究不是一個當總統(tǒng)的材料,當了沒幾天之后就被趕下了臺。從此北京政府陷入了錯綜復雜的走馬燈一般的輪換中,直系皖系互相斗爭,而關外的奉系軍閥張作霖也虎視眈眈,整個中國陷入到了近代史中最為混亂瘋狂的時代。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