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的集安,總會被一場雨浸潤得濕漉漉的。鴨綠江的霧氣攀上老城墻,將高句麗遺址的石碑洇成墨色,青苔在石縫里悄然蔓延,仿佛千年光陰在此處打了個結(jié),又被春風(fēng)輕輕解開。

春畔江堤,綠水如愁。集安的春,是從鴨綠江的褶皺里醒來的。岸邊的垂柳尚未褪去舊年的枯黃,新綠已如針尖般刺破枝頭,垂向水面,與對岸朝鮮的山影交疊成水墨的寫意。清明雨落時,江水微漲,霧氣漫過鐵蒺藜的圍擋,野鴨在江心嬉戲,翅膀打碎了落日的余暉撒向煙波深處,像撒出一把零星的嘆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禹山公園深處,見一掃墓人,插柳墳前。柳是通靈的樹,根系扎入黃土,枝條卻向陽生長,仿佛生者與逝者的對話,隔著潮濕的泥土與流動的江水,絮絮低語。老嫗蹲在碑前,用衣袖擦拭墓碑上的雨珠,指尖劃過鐫刻剛毅的碑文,絮叨著:“今年江魚肥,還有您最愛喝的參雞湯,我燉得比往年更濃,您嘗一些吧?!?/p>

丸都苔痕,石上光陰。想必五盔墳的壁畫受氣候影響在雨后愈發(fā)鮮艷,朱雀銜珠,玄武馱碑,千年前的朱砂與青綠從巖壁滲出,與今日的雨滴交融。孩童奔跑過長壽王陵外的石階,將風(fēng)箏線纏在三足金烏太陽鳥的翅尖,笑聲驚起一群灰雀,撲棱棱掠過尉那巖城的斷壁殘垣。導(dǎo)游說,這里的每一塊磚都聽過戰(zhàn)馬的嘶鳴,而今只余野花在城墻縫隙里搖曳,像歷史拋下的幾粒紐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昏時,陰云退去,云霞墜入好太王碑的碑文。碑前游客興致不減。聽導(dǎo)游正在講:“高句麗第十九代王談德謚號好太王,全稱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這碑文里藏著他的野心與遺憾。好太王在位22年,征討百濟(jì)、救援新羅、驅(qū)逐倭寇、伐東扶余,闊土開疆?!痹盖迕鲿r節(jié)的雨能將那些征戰(zhàn)與盟約的褶皺一一熨平。

燈火可親,逝水長流。入夜,遠(yuǎn)離塵囂的小巷里熒光閃爍,一絲打糕的清香飄過,小院里朝鮮族阿媽妮正將打糕捶得咚咚作響,糯米團(tuán)裹著紅豆沙,像包著一團(tuán)未說出口的思念。屋里老式的音響飄出《阿里郎》的調(diào)子,幾位老人正微醺地舉杯:“敬這江水流了千年,敬故人從未走遠(yuǎ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沿江獨行,見星火點點,明滅如往事。想起《東京夢華錄》里“清明野祭,哭罷不歸”的舊俗,忽覺集安的清明竟是笑著的。本是異鄉(xiāng)客,定居在集安。想起故人,告慰亡魂,以柳枝的新生續(xù)寫血脈,以漫山遍野的花開,將離別釀成重逢的隱喻。雨又落了,鴨綠江吞下所有倒影,包括我的,包括古城的,包括那些被春風(fēng)吹散的、未曾寄出的家書……

作者簡介:劉翔宇,集安市融媒體記者,通化市作協(xié)會員。

文 案:劉翔宇

編 輯:聶鈺晗

初 審:王 瑩

復(fù) 審:劉翔宇

終 審:劉柏良

監(jiān) 制:丁 偉

微集安,為集安代言

微信號 : weijian0435

抖音賬號:JASRMT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