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石家莊街頭豎起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赫然寫著“1500元/㎡,別墅現(xiàn)房開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價格比當時市價低了一半,瞬間點燃了全城百姓的購房熱情。

人們擠破頭交定金,生怕錯過“天上掉餡餅”的機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誰也沒想到,這場狂歡的幕后操盤手,竟是一名剛辭職的報社編輯。

他用一輛抵押來的二手客車、幾車賒賬的磚頭,和一張能把死人說活的嘴,生生造出了一個“首富神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二十多年后,當神話破滅時,40萬投資者才發(fā)現(xiàn),他們半輩子攢下的血汗錢,早已成了他私人飛機上的一縷尾煙。

從“黑五類”到報社主編

1952年,楊卓舒出生在黑龍江一個“成分不好”的家庭中。

父親被劃為“特殊分子”,讓楊卓舒的童年充滿了冷眼與孤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同學朝他吐口水,老師把他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連村里發(fā)救濟糧都繞開他家門口。

而少年楊卓舒成了“逃學專業(yè)戶”,直到遇見一位穿灰布衫的語文老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位語文老師把《史記》塞進他手里,說了句:“韓信能忍胯下之辱,你為何不能?”這句話像根釘子,把叛逆少年釘回了課桌前。

1993年,41歲的楊卓舒已是河北某報社主編,手下管著三十多號人。

某天清晨,他盯著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稿件,突然把鋼筆摔進墨水瓶,濺出的黑點染透了當天的頭條新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個月后,他帶著借來的12萬元闖進房地產(chǎn)業(yè),妻子哭喊著“這是全家活命錢”,他卻咧嘴一笑:“等著住別墅吧。”

空城計與第一桶金

站在石家莊郊外一片荒地上,楊卓舒摸了摸口袋里僅剩的83塊錢。

地皮是賒來的,磚頭廠答應“蓋完樓再結(jié)賬”,連廣告位都是老同事免費送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開工第一天,他讓工人把磚頭堆成山,再雇人開著拖拉機來回碾壓土地。

轟隆聲引來圍觀群眾,只見煙塵滾滾中,有人舉著喇叭喊:“卓達別墅,拎包入?。 ?/p>

這場空城計演得滴水不漏,當購房者涌來時,楊卓舒穿著借來的西裝站在沙盤前,把每塊玻璃模型說得比真金還亮:“這兒規(guī)劃地鐵口,那兒要建國際學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他連設(shè)計圖紙都沒畫全,就這樣一個月后,4800萬定金入賬,他連夜跑到北京,花200萬訂了臺加長林肯。

司機問他為啥非要白色,他叼著雪茄說:“白車顯眼,要讓全省人都看見我楊卓舒發(fā)跡了?!?/p>

慈善家的雙面人生

2005年寒冬,河北某貧困縣的孩子們穿上嶄新棉衣時,楊卓舒正在三亞私人游艇上開派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甲板上站著12位穿旗袍的女秘書,有人端紅酒,有人捧雪茄,最年輕的剛滿20歲。

岸邊記者拍下這一幕,標題卻是《首富捐建十所希望小學》,那年他剛給災區(qū)捐了500萬,地方領(lǐng)導親自給他戴“慈善家”綬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這種分裂貫穿他的發(fā)家史,白天,他給孤寡老人送米面油,給犧牲警察家屬捐50萬撫恤金。

夜里,他在會所包廂摟著姑娘們吹噓:“普京都說要買我的建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荒唐時,他給保鏢配發(fā)鍍金對講機,只因看著氣派。

某次去大學演講,奔馳車隊堵了半條街,校長在臺上介紹:“這是咱們省最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p>

臺下學生不知道,楊卓舒的“太陽城”項目已經(jīng)三個月沒發(fā)工人工資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吹破天的“竹鋼”神話

2015年,楊卓舒在發(fā)布會上舉起一塊淡綠色板材:“這叫竹鋼,15天能蓋別墅,比鋼筋還硬!”

臺下掌聲雷動,沒人注意到他額頭滲出的冷汗,因為所謂的“萬億訂單”純屬杜撰,實驗數(shù)據(jù)全是秘書熬夜P的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填資金窟窿,他開出32%年息搞民間集資,菜市場大媽把養(yǎng)老金交給他,菜農(nóng)抵押土地給他,甚至有人借高利貸來投資。

公司財務總監(jiān)曾跪著勸他收手:“利息都付不起了!”他卻紅著眼吼道:“再騙50億就能周轉(zhuǎ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瘋狂時,卓達樓下排隊的投資者綿延兩公里,保安不得不發(fā)號牌維持秩序,像極了當年搶購別墅的場景。

但謊言總有被識破的那一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盛宴散場后的殘羹

2019年深秋,67歲的楊卓舒穿著病號服走進公安局,他剛做完心臟搭橋手術(shù),手里還攥著速效救心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身后跟著三十多個債權(quán)人,有人舉著“還我血汗錢”的橫幅,有人抱著嬰兒哭喊:“孩子奶粉錢都沒了!”

警方清點資產(chǎn)時,發(fā)現(xiàn)他辦公室的保險柜里鎖著12把純金鑰匙,而這剛好對應12位女秘書的公寓房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千里之外,卓達的爛尾樓爬滿野草,某個項目工地上還立著褪色的標語牌:“打造百年企業(yè),造福子孫后代”。

如今在石家莊街頭,偶爾還能遇見攥著泛黃合同的老人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固執(zhí)地守在卓達總部舊址前,仿佛多站一會兒,那個坐加長林肯的楊老板就會回來,把別墅鑰匙和32%的利息一起拍在桌上。

風卷起地上的傳單,露出當年廣告詞的一角:“卓達,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俗話說“野心不足蛇吞象”,諷刺的是,楊卓舒用一顆貪婪的心俘獲了幾十萬名更貪婪的野心。

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投資需謹慎,那些不勞而獲的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