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花豆瓣開分6.6。

在評價當中,打3分4分的最多,打1分的最少。

網(wǎng)友與網(wǎng)友之間的評價截然不同。
好評的說,看到了姐妹之間的雙向救贖,展現(xiàn)了人性的溫暖和堅毅。馮小剛導演拍戲還是如此的老辣。

差評則完全相反,表達情感完全靠外放,難過就是痛哭,憤怒就是嘶吼,可是眼睛里又有多少內(nèi)容。馮小剛導演最近幾年的質量持續(xù)下滑,創(chuàng)作缺乏新意。

正當網(wǎng)友們爭論不下的時候,央媒北京日報給出了他們的官媒觀點。
高月香的代入感不強

電影一上來,就是高月香入獄分配宿舍。
借用高月香與獄警談話可知,她是為了給女兒配20萬的人工耳蝸,才不得不走上犯罪道路的。

但前期高月香因為生出女孩被老公家暴、女兒被老公天天想扔掉,以及高月香對女兒非常愛所以走上犯罪道路的揪心過程,被導演完全省略。

以至于在觀眾與高月香沒有產(chǎn)生共情,沒有心疼她、痛恨她男人、可憐她女兒時,故事就已經(jīng)開始了。

反觀《第二十條》,趙麗穎雖然飾演的是一位女配。
但她被村里的惡霸一次又一次欺負,她老公只能被像狗一樣拴在院子里,聽著、等著。
這些事件一次又一次的痛擊著觀眾的內(nèi)心,讓觀眾痛恨惡霸,可憐趙麗穎飾演的啞巴母親以及她的男人。
那么后面趙麗穎飾演的啞巴母親,無論是反抗還是選擇跳樓,都會一次又一次地抓住觀眾的心。
黑妹的這條線反而比高月香完整

在電影院里,我的大部分眼淚確實貢獻給了黑妹與高月香,黑妹和她大師兄之間的對手戲。

黑妹從小就因為被拐賣,而進了賊窩,她沒得選。
為了防止被抓后暴露他們的老巢,不允許黑妹說話,為了讓她記住,一次一次的往她嘴里倒開水。

在黑妹出獄后,她拒絕再當賊,大師兄往她手上摁煙灰,觀眾覺得大師兄心狠手辣。

可是轉頭,大師兄給她買了手機:雖然我是賊,但是這是我買來的手機,是干凈的錢。
大師兄放她離開,賊窩那邊,自己幫她抗。
觀眾不知道后面迎接大師兄的會是什么,但“兩個賊”之間的情誼卻此刻讓人動容。

后來黑妹以為高月香要跳樓,她終于張嘴說話,那一聲聲從喉嚨里嘶啞出來的聲音,戳進了觀眾心里,這是她的姐妹情。
黑妹的故事線條很完整,起因—過程—高潮—結果,因此對觀眾的觸動也更完整。
失去了馮小剛的特色

官媒真的一點情面也不留,直戳馮小剛導演的肺管子。
說他以冷幽默著稱,而《向陽花》里缺乏金句,很難讓人印象深刻。

其實我覺得這點還好,本身故事就讓人很難過和唏噓。所以穿插太多的冷幽默反而會讓故事缺乏窒息的效果。

其實很打動我的是那句“我的命已經(jīng)臟了,但我女兒的命是干凈的?!边@劇里面沒有母愛,但是處處是愛。
高月香天天打人,為什么不敢反抗丈夫?

官媒說,高月香是性情暴烈的女人,為什么卻不敢反抗丈夫的虐待?

電影里有好多高月香打人的戲份。
但我并不認為一個女人有多狠,她就能夠用力量抗衡男性,男性在體力上對女性本身就是碾壓性的。

誰就能肯定,高月香沒有反抗過呢?或許越反抗打得越狠呢?
因為他們是和親家庭,或許反抗會引來自己父母、對方父母的痛罵呢。

高月香表面看起來是很強大,但如果她真的如此之強,又怎么會因為殘疾弟弟,而同意嫁給瘸腿老公。
只是為了親情嗎?我不信。高月香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一定有過很多眼淚、委屈、絕望,只是馮小剛導演沒有把它表現(xiàn)出來,我覺得這一點上是很可惜的。
趙麗穎的表演不如在《第二十條》出彩

官媒這算是批評趙麗穎了。
說她在《向陽花》里的表演,只能算是完成了任務。

我們先欣賞一下,她在《第二十條》里,孩子被壞人綁架了,她的“瘋”與“無力”。
我不知道大家感覺怎么樣,反正我在看這段小片花時,汗毛都在發(fā)麻。

而在《向陽花》里,其實是沒有這種類型的大高潮的。
故事情節(jié)沒有這種瀕臨絕境的危機、人物的感情也沒有,那么觀眾的情感肯定也沒有這種深深的絕望。

觀眾不絕望,就很難真心希望“反轉”,很難把主角的希望當成自己的希望。
但我覺得其實這不怪趙麗穎,其實她本身的人物發(fā)揮空間沒有《第二十條》那么大,所以并不是演技不好,而是角色單薄。

底層人的心聲被在攝像頭中放大,讓更多的人關注這個群體,體會他們的不容易。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希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電影,偏向于寫實、寫事的題材。
你看《向陽花》了嗎?感覺怎么樣?
同樣都是講苦難的《第二十條》,你覺得哪個更打動你?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