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安

帝堯治理天下的時候,有名士許由。當堯年紀大了,就覺得應(yīng)該讓位了,想找一個繼承人。他聽到有兩個人很了不起,一個叫許由,還有一個是許由的好友,叫巢父,都是隱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帝堯在深山里找到許由,想把天下讓給他,他覺得許由的才德就像天上的太陽和月亮,足以普照天下,而自己的才德就像一簇小火,無法和日月爭輝。

堯覺得,如果許由出面治理天下,那就像下了一場及時雨,而自己拼命治理天下,就像人工灌溉一樣,范圍小,效果差。

總之,堯?qū)υS由那是推崇備至,想讓他出面治理天下,做天下人的君王。但許由不愿意,當即推辭了,他說:“你已經(jīng)把天下治理得這么好了,我再來接替你,我豈不是為了名利這么做了?名利對我來說,毫無用處。鷦鷯在森林中筑巢,也不過只要一根樹枝罷了。鼴鼠在大河中飲水,不過求一個肚子飽而已。我什么也不需要了,你請回去吧?!?/p>

許由把堯送下山后,心中很煩,覺得耳朵聽了這些名啊利啊的話,很臟,污了耳朵,就跑去溪水中洗耳朵。這時他的朋友巢父,牽了一頭牛過來看他:“你老兄發(fā)神經(jīng)啊!今天怎么在這里洗耳朵?”

許由嘆口氣說:“唉!你不知道,剛才我聽了臟話,污染了耳朵,覺得怪不舒服的,所以要把耳朵洗干凈?!?/p>

巢父問:“老兄何出此言?”

許由說:“都是那個堯搞點的事!他說他年紀大了,來請我接他的位,做那個什么帝,你說這個臟不臟?。俊?/p>

巢父說:“你老兄真討厭,真夠自私的,你在這溪里洗耳朵,水被你弄臟了,我這個牛還怎么喝???算了,我這個牛不在這里喝水了,還是去別處吧。”說完就牽著牛走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誰都知道,君王乃一國之主,四海之地,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做了帝王,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幾乎是要什么有什么,是追求名利的極致,可許由不愿意。你別以為他有多么富裕,其實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隱士,你可以說他物質(zhì)上很貧窮,但是他在精神上是最富有的人。你想想,一個連擁有至高無上權(quán)力和天下所有財富的君王都看不上的人,他內(nèi)心的豐盈和富裕又有誰能企及?

一個人若是精神上足夠富有,又知道如何順應(yīng)本性去生活,就不會被外在的東西所困擾、所左右,天下雖大,物質(zhì)雖富,但許由生活于這天地間,日食不過三餐、夜眠不過六尺。如果說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都在名利之內(nèi),那許由的認知已經(jīng)超越了名利,故此不被名韁利鎖束縛。

世間萬物,拋開名利,剩下的,只是順應(yīng)本性而已。

在這世間,要想獲得真正的自由,唯有從認知中求本性,找到了本性,人就不會再被外事外物所限制、牽絆和束縛了,就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自由自在地過好自己的一生。

許由不肯做帝王,是他對名利的超脫、對自身價值的獨特認知以及對哲學(xué)思想的踐行。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對名利的過度追逐。在這個利益至上、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是否也應(yīng)該學(xué)習(xí)許由的超逸態(tài)度,停下匆忙的腳步,審視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追求呢?許由的故事提醒著我們,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智慧,一種更高層次的追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簡介】曾昭安,湖南省洞口縣文旅廣體局退休干部,文學(xué)、文史愛好者,碼字筆耕近半個世紀,小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