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考古學家李濟指出:“我們應當用我們的眼睛,用我們的腿,到長城以北去找中國古代史的資料,那里有我們更老的老家?!崩顫^點對也不對,因為北方紅山文化的確是中華文明起源之一,但中華文明不是一個地方擴張的結果,而是多地文明融匯的結果。
1981年,考古學家蘇秉琦根據數十年的考古發(fā)現,提出“六大文化區(qū)系”理論,就是不同地區(qū)形成了六種強烈個性的文化風格,比如紅山文化、東夷文化、中原文化等。最終,這六種文化互相融合重組,形成了中華文明。
問題是:在六種文化真正融匯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卻是中原文化,那么為何如此?對此,史前考古取得重大發(fā)現,原來中原文化的確具有一個重大優(yōu)點,也是中國古代沒有成為“神權國家”的關鍵原因。

史前考古重大發(fā)現
距今5500年左右,中國社會出現巨變,北方、中原、東南都出現了古國,進入到了文明階段,比如北方紅山文化、東南凌家灘與良渚、中原有廟底溝文化等。但這幾個典型文化中,卻有很大的區(qū)別。
首先是紅山文化,其中典型是位于遼寧朝陽市的“牛河梁遺址”。該遺址是一座宗教遺址,里面出土了很多宗教祭祀品,以及女神廟和女神像,與傳說中的女媧事跡有些吻合。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墓葬,隨葬品比較豐富,包括玉龍玉鳳等。

其次是良渚與凌家灘,兩者都有大量的神秘的宗教遺存,比如良渚遺址各種精美的玉琮,凌家灘遺址的一個墓葬中竟有100多塊精美玉器。因此,與紅山文化社會一樣,良渚與凌家灘也是典型的宗教社會,首領依靠宗教凝聚人心或統(tǒng)治百姓。
第三是靈寶西坡遺址,位于河南三門峽靈寶,與仰韶遺址、廟底溝遺址相近,處于仰韶文化中后期的廟底溝文化類型。與上述兩者相比,西坡遺址沒有宗教祭祀場景,墓中也沒有奢侈品隨葬,一般只有少量陶器和一兩件玉鉞,甚至M27中唯一顯示等級的物品是在中小型墓葬中基本不見的一對大口缸,可謂寒酸至極。

筆者上一篇文章中談過,西坡遺址非常重要,考古發(fā)掘出十多座巨型建筑,說明這是一個強大的政權,屬于都邑性遺址,不是窮到沒有實力制造各種精美器物,而是沒有做而已。另外,廟底溝文化非常強勢,輻射遠到北方紅山文化,東至大海,南至長江流域,西至甘肅青海。
以上是北、中、南三大古國的大概特征,其中紅山文化、凌家灘、良渚都崇神重祭祀,中部仰韶西坡遺址不怎么崇神、不怎么重祭祀。

難怪中原主導中國
按照傳統(tǒng)觀點,中華文明孕育于黃河流域,由中原擴散開來。以現在來看,這個觀點肯定錯了,中華文明是多元融匯為一體。但一個客觀事實是,在多元融匯過程中,中原文明的確主導了融匯的過程,那么原因何在呢?其中原因顯然很多,但與上述發(fā)現卻有著密切關系。
紅山文化社會是無限擴大神權的模式,就是神權決定一切,就像中世紀的基督教一樣,婚嫁喪葬吃飯喝水都有宗教參與。部落巫師或祭師代表神的意志,靠與神對話等來統(tǒng)治百姓,不是靠治國才能或治軍才能。

相比之下,良渚文化略有不同,采取的是神權、王權、軍權結合,但其中依然是神權為主。因此,良渚古國的首領首先是巫師,其次才是王者、才是軍隊首領,本質上與紅山文化首領差不多,也是靠“神”來維持政權。
以神權為主,就必然要強化神權,就要揮霍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建造宗教設施,制造精美的宗教用品,比如各種精美的玉琮等。上古社會之際,生產力低下,將大量人力物力用于虛無縹緲的神身上,而不將之用于活人和國家發(fā)展身上,就必然導致國家衰落,缺乏進一步發(fā)展的余力。

然而,中原地區(qū)的西坡遺址,無論遺址還是墓葬,所能看到的主要是王權,神權反而顯得渺小。更為重要的是,尊者墓葬也樸實無華,隨葬品極少,也不是那么精美。因此,仰韶西坡古國沒有浪費人力物力崇拜神靈,王權也比較接近民間,國家顯然就更容易發(fā)展。
包括西坡遺址在內,以及之后龍山時代、夏周遺址等中原地區(qū)遺址,不是沒有祭祀,不是對自然之神沒有敬畏,也不是完全不信神,而主要是王權主導下的崇敬先祖、敬天法祖,而不是由巫師做首領,依靠“神”來治理國家,不是“神權至上”的社會。
也就是說,無論良渚還是紅山文化,其社會模式存在極大浪費,且難以持續(xù),這或許是其消亡的核心原因,而中原仰韶西坡遺址遺留下的傳統(tǒng)一脈相承,以世俗王權為主導,甚至可能選擇賢德之人為王,比如大禹治水德被八方而成王,這就避免浪費資源、也讓社會更能可持續(xù)發(fā)展,因而最終主導了此后中華文明的進程,也讓中國成為“不信神教”的世俗國家。

最后,關于本文話題,還有三點值得一提:
首先,從廟底溝文化二期開始,中原政權秉持“中道”理念,開啟禮樂治國,中原龍山文化時期已經出現成套禮器,巔峰就是周代禮樂制度。當然,中原地處東西南北交匯,兼之自身文化具有包容性(宗教往往都有排他性),自然會也吸收其他文化,包括神教文化,但核心主干還是禮樂,還是世俗王權為主導。
其次,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始祖,除了商朝始祖商契“和合五教”負責“教化”,應為巫師之外,其他的黃帝堯舜禹后稷等都是“實干家”。而商朝起源,如今考證可以追溯到河北邯鄲一帶,之后逐步南下、且或與東夷雜處,因此商朝文化里崇“神”傳統(tǒng),但也接受中原崇祖文化影響。

第三,除了本文談到的良渚、凌家灘、紅山之外,還有一個典型神教社會,就是三星堆。埋在地下的大量青銅器,如今看起來很美很震撼,但當時百姓生活卻很差,因為這需要消耗大量的社會資源,注定了這種神教社會模式是不可取的,因此最終消亡屬于正?,F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