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

在這世間,殺人無論于何處皆為重罪,殺人者必將遭受法律的嚴厲懲處。

然而就在印度洋的一座孤島上,生活著一群原始部落,他們卻可以肆無忌憚地殘殺外來者而不用擔心受到任何法律制裁。

這里就是令人聞風(fēng)喪膽的北哨兵島,世界上唯一一個"合法"的殺人區(qū)。

究竟是何種魔咒,讓這座與世隔絕的小島淪為法外之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殺人島"之謎 ?—●

在孟加拉灣的安達曼群島間,有一座與世隔絕的北哨兵島。此島乃世界唯一不受法律和制度轄制的“法外之地”。島上棲居著神秘的原始部落,他們被視作尼格利陀人(矮黑人)的一支。

這些原始居民過著采集狩獵的生活,從不種植或紡織,真正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然而這個與世無爭的小島卻有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名號——"殺人島"。

原來,北哨兵島人對外來者抱有極度的敵意和排斥,會殘忍地殺害任何膽敢登上小島的外人,專家推測,他們?nèi)绱撕枚?,可能與一兩百年前遭受英國殖民者的侵擾有關(guā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年,一些英國船只曾意外漂流到島上,船員登陸后遭到島民的猛烈攻擊,后來英國還一度派海軍登島,雙方爆發(fā)流血沖突,雖然英軍裝備精良,但仍難敵島民的劇毒箭矢和熟悉地形的優(yōu)勢。

自此之后,北哨兵島人變得更加警惕,視所有外來者為死敵,一個多世紀過去,殺人島的恐怖傳說從未停歇。

2006年兩名無辜的漁民只因捉螃蟹誤入島嶼,就慘遭島民割喉殺害,尸體還被殘忍地吊起示眾;2018年美國探險家約翰不顧當?shù)亟?,?zhí)意登島傳教,結(jié)果在踏上海岸的一刻就遭到了野蠻的殺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約翰之死在社交網(wǎng)絡(luò)上引發(fā)了軒然大波,這位曾在無人區(qū)展露身手的"網(wǎng)紅

人們這才意識到,北哨兵島遠非世外桃源,而是一處暗藏殺機的禁地,更令人驚詫的是,印度當局對約翰之死并未展開刑事調(diào)查,殺害約翰的島民也不會受到任何法律制裁。

原來,由于長期與外界隔絕,北哨兵島人不屬于任何國家和法律體系,他們犯下的殺人罪行,竟然不必承擔法律后果。

這一超乎尋常的現(xiàn)實,讓北哨兵島名副其實地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法外之地",島上的原始人,則成了唯一可以殺而不犯法的群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面對北哨兵島人的敵視和暴力,專家發(fā)出呼吁,要求外界停止一切形式的干預(yù),讓島上的原始部落繼續(xù)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畢竟每一次文明世界對他們的接觸,都以流血和死亡告終,在這片遠離塵囂的樂土,生命卻如此脆弱易逝,古老的禁忌依然張揚,北哨兵島就這樣成為了現(xiàn)代世界的一塊暗斑,模糊了文明與野蠻、法治與弱肉強食的界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文明的進退維谷 ?—●

面對北哨兵島人的與世隔絕,印度政府選擇了一種消極的應(yīng)對方式——孤立政策,他們嚴格禁止外界接觸北島居民,任由他們過著原始而封閉的生活。

這種政策無疑給島民提供了寶貴的喘息空間,讓這個瀕危的原始部落得以延續(xù),然而從長遠來看,孤立政策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孤立政策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降低原始部落受到現(xiàn)代文明沖擊和侵蝕的風(fēng)險,最大程度維護他們原生態(tài)的生活方式。

但問題在于,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孤立政策的作用越來越有限,外界的影響不可避免地會通過各種途徑滲透進島民的生活,從他們使用的鐵器工具,再到他們對直升機的認知,都能管中窺豹地察覺文明帶來的改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要打開北哨兵島,必然涉及到學(xué)術(shù)界孜孜以求的人類學(xué)研究價值,這個"活化石"似的原始部落,無疑是洞悉人類社會起源與演化的重要窗口。

然而任何涉及原住民的研究都面臨著嚴肅的倫理困境,在科學(xué)探索與倫理道德之間,學(xué)者們必須尋求微妙的平衡,既要避免打擾和破壞原住民的生活,又要爭取他們的理解與合作。

這需要高度的文化敏感性、同理心和人文關(guān)懷,置身事外不再可能,文明接觸已成必然,那么最關(guān)鍵的問題是,我們應(yīng)該如何看待北哨兵島人的生存權(quán)?

作為一個原始部落,他們有權(quán)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這一點毋庸置疑,關(guān)鍵是如何在尊重他們意愿的前提下,幫助他們適應(yīng)不可阻擋的時代大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而非單純的保護主義來審視他們的權(quán)益,比如面對島民的健康和人口危機,文明社會是否可以適度介入,為他們提供醫(yī)療救助,改善生存狀況?

在教育問題上,我們能否循序漸進地引導(dǎo)他們接納有益的知識,同時保留固有的文化特質(zhì),諸如此類,在尊重和幫助之間,在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之間,我們應(yīng)該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北哨兵島的處境,是文明沖突在當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它預(yù)示著不同文化相遇時共同面臨的尷尬和挑戰(zhàn)。

北哨兵島的未來,也許就是人類文明的一面鏡子,歷史送給我們的禮物,是文明互鑒的智慧,而非簡單粗暴的同化和征服。

唯有以文明的包容和耐心,我們才能消弭隔閡,實現(xiàn)多元共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參考資料:

環(huán)球網(wǎng)在2018年11月22日《硬闖印度一蠻荒小島,美國27歲青年遭原住民弓箭雨射殺》

上游新聞在2018年12月9日《這座島上的人拒絕與外界接觸,幾乎沒人能活著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