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jié),人們紛紛來到墓園、烈士陵園祭掃先人、緬懷英烈,寄托對逝者的思念。每一次祭掃高峰期,墓園中綠色文明、安全有序的祭掃環(huán)境的背后離不開一群人的默默付出,他們就是墓園工作人員,甘肅臥龍崗人文紀念園園區(qū)管理科科長楊小林就是這樣一位新時代的“守墓人”。
3月30日是清明節(jié)前的最后一個周末,甘肅臥龍崗人文紀念園里又一次迎來祭掃高峰,也是“守墓人”最為忙碌的時刻。清早6時30分,天還未亮透,楊小林就已在工作崗位就位,巡視墓園、安排工人清掃衛(wèi)生、擦拭墓碑等等,迎接著第一波抵達墓園的祭掃者。
楊小林今年58歲,身體硬朗,行動麻利,盡管兩鬢斑白,但仍然精神頭十足。今年是他在甘肅臥龍崗人文紀念園工作的第25個年頭,從33歲到58歲,他日復(fù)一日地穿行于1117畝的墓園中,見證著墓園從一片荒山建設(shè)成松柏青翠、莊重靜謐的綠色生態(tài)墓園。
2000年,楊小林來到甘肅臥龍崗人文紀念園,選擇成為一名“守墓人”,雖然之前他也從事過工程施工等工作,但是苦于收入不穩(wěn)定,于是跳槽到了殯葬行業(yè)?!肮景宰?,而且工資也還可以,我就決定在這里干下去了?!睏钚×终f,入職后他成為墓園的一名工作人員,負責(zé)墓區(qū)的巡查維護、環(huán)境綠化、清理墓道等工作。
雖說是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但那時楊小林卻不敢告訴身邊人自己在墓園工作,“很多人都覺得在墓園工作不吉利,我也怕大家忌諱?!睅е唤z忐忑,楊小林開始了自己的新工作?!耙婚_始,每天在墓園里巡邏的時候,我心里還有點害怕?!彼χf,漸漸地,隨著對工作環(huán)境和內(nèi)容的熟悉,楊小林也習(xí)以為常,手捧陌生人骨灰盒、深夜12時巡查墓園、清掃墓園環(huán)境、消除火災(zāi)隱患等等,這些都成了他和同事們的日常。
“每個人都會面臨生老病死,我的工作就是為逝者送去一份尊重和平靜,為他們的親人送去一份安慰和放心。”生離死別看得多了,楊小林對于工作的理解也越發(fā)深刻。在甘肅臥龍崗人文紀念園的大廳前臺,他的名片一直擺放在最顯眼的地方,方便有需要的市民、顧客可以隨時聯(lián)系。有一次,楊小林接到一位女顧客求助,她的丈夫突遭意外去世,留下孤兒寡母,這位女顧客不知道該如何操持丈夫的葬禮,于是撥通了楊小林的電話?!傲私馇闆r后,我一邊安慰他們母子倆,一邊全程協(xié)助處理喪事,直到逝者平穩(wěn)下葬,這位女顧客給我鞠了一躬表達感謝,那一刻,我心中感慨萬千,深刻地感受到這份工作的價值所在?!?/p>
每年的除夕,也是市民祭掃的高峰時段,楊小林總是要留守在墓園,值守在工作崗位,今年2月25日、26日蘭州迎來一場大范圍降雪天氣,甘肅臥龍崗人文紀念園也被皚皚白雪覆蓋,為了不影響市民祭掃,當天早上7時,楊小林安排部署好墓園掃雪清路的各項工作,和同事一起扛起鐵锨、掃帚忙碌起來。墓園里地形復(fù)雜,只能采用人工精細清掃的方式作業(yè),楊小林和同事們就這樣用人力,一鏟一鏟,一掃帚一掃帚,靠著人力將厚厚的積雪清掃干凈,清理出6公里的道路和公墓園區(qū)。
在甘肅臥龍崗人文紀念園工作了25年,楊小林一直秉承著“以人為本,把逝者家屬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的服務(wù)宗旨,贏得了公司和顧客的一致認可。他也把這份尊重生命、助人為樂的好家風(fēng)弘揚在整個家。如今,他的兩個孩子都已大學(xué)畢業(yè),女兒在山東煙臺工作,兒子在北京的央企工作,原本可以提早享受退休生活的他,卻繼續(xù)選擇在墓園工作下去。“在這里工作了25年,對墓園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了感情。我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不僅對于我自己,也能幫助更多人,守護好每位逝者,才會更加珍惜當下生活的所有?!?/p>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任澤昕 文/圖
責(zé)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