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環(huán)球時報援引英國《自然》雜志報道,約75%的美國科研人員正考慮離開美國,這一現(xiàn)象背后有著復雜且值得探究的原因,也對全球科研格局,尤其是中美科研人才流向產生了重大影響。特朗普政府上臺后一系列政策讓美國科研界陷入困境。在科研經費方面,大幅削減科研預算,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預算削減高達30億美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價值4.2億美元的合同被終止,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也在大規(guī)模裁員??蒲薪涃M的減少直接導致科研項目推進困難,許多科研人員失去研究支持和津貼。像一位從事植物基因組學和農業(yè)研究的研究生,因政府停止撥款,失去研究資金,即便導師找到短期應急資金,她也不得不申請競爭激烈的助教職位維持學業(yè),最終堅定了出國做博士后研究的計劃。

美國(資料圖)
在政治干預上,美國政府的行為嚴重破壞科研環(huán)境。以IEEE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志的編輯和審稿人事件為例,這種非科學性設限違背科學精神,阻礙正常學術交流與合作,使得科研人員在工作中如履薄冰。美國政府還推行“中國行動計劃”,對許多華裔科學家進行無端審查和迫害。
田納西大學的胡安明教授,在正調試碳納米管設備時,突然被銬走,前前后后被審訊了37次,實驗室被封,教職材料丟失,18個月后雖被判無罪釋放,但學術生涯已遭受重創(chuàng)。據(jù)美國國家科學院調查,72%的華裔科學家生活在恐懼之中,61%的人打算離開美國。社會環(huán)境方面同樣不容樂觀。美國槍支暴力、種族歧視等問題頻發(fā),公共醫(yī)療體系在新冠疫情中暴露出效率低下、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再加上高昂的生活成本,讓科研人員難以安心科研。

特朗普(資料圖)
反觀中國,近年來在科研環(huán)境打造、人才吸引政策等方面成果顯著。在科研投入上持續(xù)增加,僅2023年科研經費投入就高達3.3萬億元,為科研人員提供充足資金開展研究。各級政府積極營造優(yōu)質科研環(huán)境,深圳給諾貝爾獎得主派出1億元科研基金。國家推出一系列人才優(yōu)待政策,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從科研自主權、產業(yè)化支持等多方面吸引人才。
在這樣的對比下,大批科學家開始棄美赴華。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顯示,遷往中國的華裔科學家比例增加到67% 。菲爾茲獎項首位華人獲獎者丘成桐,從哈佛大學退休后全職回國,在清華大學推動中國數(shù)學走向世界前沿;國際知名材料學專家高建華,不僅自己回國入職清華大學,還帶回20多名博士弟子以及價值數(shù)億美元的納米專利;癌癥專家孫少聰,擺脫美國FBI的無端羈押和軟禁調查后回國。

特朗普(資料圖)
美媒對此也表示難以阻攔這種趨勢。美國自身科研環(huán)境惡化,中國科研環(huán)境日益向好,此消彼長之下,越來越多科學家用腳投票。未來,隨著中國持續(xù)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環(huán)境,有望吸引更多全球優(yōu)秀科研人才,在全球科研競爭中占據(jù)更有利地位,而美國若不改變現(xiàn)有政策,恐將在科研人才競爭中逐漸失去優(yōu)勢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