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近日發(fā)布報告說,2020年至2024年,美國武器在全球武器出口總額中占比升至43%,較2015年至2019年所占35%的份額呈現大幅增長。歐洲國家雖呼吁加強“防務自主”,但仍被美國武器深度捆綁。這份報告顯示,美國出口份額是排名第二的法國的4倍多,約等于排名第二至第九的國家的份額總和。
可以說歐洲現在武器購買的激增就是俄烏沖突導致的,但是美國卻是最大的贏家。自2022年俄烏沖突升級以來,烏克蘭以全球最大武器進口國的身份,單方面占歐洲進口總量的近一半,其中45%來自美國。而歐洲國家在面對俄羅斯軍事威脅的同時,也暴露出自身軍工產能的不足。盡管北約歐洲成員曾試圖推進“防務自主”,但短期內也是很難擺脫對美國武器的依賴。

美國武器出口全球占比超四成(資料圖)
歐洲的困境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軍事自主不是靠口號和資金就能實現的當馬克龍呼吁“歐洲不能當美國附庸”時,法國達索公司卻在美國壓力下,被迫放棄向埃及出口“陣風”戰(zhàn)機的部分核心技術。或許正如SIPRI研究員所言:“跨大西洋武器供應鏈的深度捆綁,可能需要一場地緣政治地震才能打破。”而眼下,歐洲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是繼續(xù)用真金白銀喂養(yǎng)“安全幻覺”,還是忍痛踏上自主之路?答案,或許就藏在下一個五年的數據里。
近日,路透社援引兩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消息稱,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計劃在五角大樓軍事基地建設金屬精煉設施。預計這一行政命令最早于近日正式簽署。報道稱,在軍事基地建廠加工,將凸顯特朗普對國家安全關鍵礦物的重視,被視作提高關鍵礦產產量和抵消中國行業(yè)控制的計劃的一部分。特朗普上周曾在美國國會表示,他將“采取歷史性行動,大幅擴大美國關鍵礦產和稀土的生產”。

五角大樓(資料圖)
然而,特朗普此舉只能說是病急亂投醫(yī)。因為美國既沒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也沒有相關的開采和加工技術,美軍在這方面更是毫無經驗,想要取得成果可以說是難上加難。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中國目前在稀土供應方面完全占據主導地位,不僅擁有全球60%以上的稀土儲量,還完成了全球90%的稀土資源加工。這些天然優(yōu)勢可不是特朗普動動嘴皮子就能趕上的。
所以,特朗普之所以大張旗鼓地興建稀土提煉廠等設施,也是為了在這方面和中國一較高下。那么,特朗普的雄才大略能夠實現嗎?客觀來講,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方面,如今的美國工業(yè)產業(yè)空心化日趨嚴重,在稀土開采、提煉方面的工業(yè)水平難免收到波及。另一方面,美國特殊的政治體制,讓特朗普想施行長遠規(guī)劃難上加難。畢竟他只有四年任期。一旦這四年間共和黨失勢,民主黨重新上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況下,特朗普在稀土產業(yè)的布局和努力大概率付之東流。

稀土礦(資料圖)
全球供應鏈的現實鐵壁,最終將碾碎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幻想。即便美國建成所謂的“稀土帝國”,他們仍需從中國進口半成品或技術授權,陷入“制裁-依賴”的惡性循環(huán)。剛果的鈷、澳大利亞的鋰,都需要經過中國的加工環(huán)節(jié)才能成為高端制造的血液。這種深度交織的產業(yè)網絡,讓任何“脫鉤”的叫囂都顯得幼稚可笑。這場稀土沖突的結局,或許早已寫在中國稀土工人的笑談中——他們見過太多試圖挑戰(zhàn)中國優(yōu)勢的不自量力者,而歷史終將證明,任何單邊主義的軍事豪賭,都不過是螳臂當車的鬧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