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為“掉頭發(fā)”是因為換季、熬夜、工作壓力太大……那你可能沒聽過下面這位大叔的故事。
在巴黎郊區(qū),52歲的音樂和數(shù)學老師貝特朗(Bertrand Carbonneaux)過著標準“綠色生活”:
素食、環(huán)保、有點文藝氣息,是那種會時不時來個“間歇性斷食”修修身養(yǎng)養(yǎng)性的人。
本來他的健康人生是沒什么問題的,直到有一天,他走進了一家熟悉的有機商店,挑回了一個看起來“綠意盎然”的南瓜。

是的,就是一個南瓜,開啟了他人生中最恐怖的“掉毛”之旅。
時間回到3月21日,貝特朗在常去的有機商店買菜,順手拿了一只綠皮南瓜。
那天晚上,貝特朗給自己做了一頓炒南瓜,一切都很美好,直到晚餐那一口。吃第一口時,他就覺得味道有點怪怪的——“嗯,好像有點苦……大概是我火大煎過頭了?”
但他并沒放在心上,繼續(xù)吃了下去,彼時的他沒有多想——畢竟,這可是“有機的”。
誰也沒想到的是,地獄開始了。

那個夜里,他整整吐了一晚,吐到人都麻了。他形容自己“連去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只能吐在手里”……聽著都讓人想扶額。
之后,整整三天,他在家躺尸,完全動彈不得。等好不容易恢復了點力氣,貝特朗覺得自己終于熬過來了,但他又錯了。
剛剛好轉的那天早上,貝特朗經(jīng)歷了更為詭異的一幕:
“那天早上我一刷頭發(fā),頭發(fā)整把整把的掉下來。脫衣服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全身開始蛻皮,毛發(fā)像枯葉一樣簌簌往下掉。洗臉時手上都是眉毛……”
誰敢想!一個平時留著小馬尾、笑容溫文的中年男子,看著自己化身“無毛戰(zhàn)士”的過程,那場面簡直堪比驚悚片。

貝特朗一開始還以為這是“重大疾病”,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癥,還恐慌幻想下一步的病情是不是就是器官開始自動掉落了。
誰能想到,一個南瓜能帶來這么多心理創(chuàng)傷。
直到后來,他才在朋友的提醒下上網(wǎng)查到,他吃的南瓜可能含有超標的“葫蘆素”(cucurbitacine)。
這玩意兒聽起來高端,實則是某些葫蘆科植物的自我防御毒素,本意是植物為了抵御害蟲而產(chǎn)生的“天然農(nóng)藥”,但對人來說,也是妥妥的毒素。
只不過,在自然狀態(tài)下,葫蘆素的含量非常低;但如果是“觀賞用”南瓜、家庭種植意外雜交,或者基因突變,就會導致毒素含量爆表。
最坑的是,這毒素——耐高溫。
也就是說,不管你是燉、煮、煎、炸、燜、烤……它都能穩(wěn)如老狗地存在你的盤子里。

更詭異的是,和其他“有毒警告”長相的植物不同,這種南瓜可能看起來又綠又光滑,完全無害,與正常品種沒什么區(qū)別。
有時候它混在超市賣的可食用南瓜里,也不會被人發(fā)現(xiàn),所以,你可能挑了半天,最終選中了一顆來自地獄廚房的“魔南瓜”。
就像貝特朗,他去的那家商店,是他信任已久的本地有機連鎖。員工熟臉、菜品講究、氛圍文藝,一看就適合巴黎中產(chǎn)的慢生活。
但問題就在這里——外表再干凈,毒素看不見。
沒有人知道這個南瓜是不是某位農(nóng)戶家“觀賞+食用”南瓜不小心混進來的一只,也沒人能從外觀判斷它有毒。

唯一的辨別方法是:嘗一小口,如果有苦味,就別吃了!因為,“苦味”在葫蘆類植物中,就是毒性的警告紅燈!
如果你不小心吃到了它,就會感受到貝特朗的“全方位掉毛”:眉毛,腿毛,胸毛,頭發(fā),甚至只需用手指抓住一根頭發(fā),就能毫不費力地拔出來……真吃瓜吃到禿頭。
雖然貝特朗經(jīng)歷了一段黑暗時間,他不敢出門見人,帽子成了生活標配,本來就年過五十,禿得還這么突然,很難不讓人心慌。
但好在他心態(tài)很穩(wěn)。他覺得是自己沒有注意到細節(jié),都沒去有機商店找麻煩,反而是懂得自嘲,“算了,至少這波脫毛是無痛的,錢都省了。”

事實上,這并不是第一次有人因為吃南瓜而掉頭發(fā)了。
早在2018年,法國就有兩位女性因為吃了有毒南瓜出現(xiàn)嚴重嘔吐和脫發(fā)的癥狀,刊登在《JAMA Dermatology》醫(yī)學期刊上,甚至后來有第三位女性看到報道后,意識到自己也是受害者。
而我們這位巴黎大叔,只是又一位不幸的中招者。

唯一的幸運是:這些脫發(fā),是可逆的。
貝特朗去做了個全面體檢,確認自己除了毛發(fā)脫落,其他器官都沒問題。醫(yī)生告訴他,這些毛發(fā)會在2~3個月后慢慢長回來。
現(xiàn)在他輕松多了,甚至在臉書寫了一大篇“小南瓜的故事”,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這個“看不見的危險”:
“我還會吃蔬菜,但以后我會嘗一口再做飯?!?/p>
大概也是因為這些案例,每年接近萬圣節(jié)時,法國食品安全局(ANSES)都要跳出來提醒大家:
別亂吃觀賞用的南瓜!有些長得好看、奇形怪狀的“擺拍南瓜”壓根不是給你吃的,尤其是節(jié)日裝飾那種,它們的葫蘆素含量可能爆表。
苦味=危險,不要硬吃!削皮切開后,先嘗一小塊生南瓜,如果很苦,立刻扔,不要有僥幸心理。
南瓜、苦瓜、節(jié)瓜之間可能發(fā)生“花式基因亂燉”,種子雜交后產(chǎn)生的新瓜毒性不明。自己種的,更要小心!
最后要說的是,有機不是萬能保險,買得再貴的蔬菜,也不能掉以輕心。

Voila,我們總說要“回歸自然、親近有機”,但現(xiàn)實就是,自然里也藏著毒性。吃頓飯掉一身毛的故事聽起來荒謬,但當事人可真的是從床上一路掉到心理陰影區(qū)。
希望你今天從這篇文章里,記住一句話:苦瓜可以苦,但南瓜一苦,趕緊跑路!
Ref:
https://www.leparisien.fr/societe/sante/jai-vu-mes-cheveux-tomber-ma-peau-peler-le-cauchemar-de-bertrand-apres-avoir-mange-une-courge-05-04-2025-7BBBOBYFGNA7LCHSLA4OZDSNKY.php
文|閃電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