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張玉蘭,今年58歲,初中畢業(yè),喪偶多年,住在一個小縣城的邊緣地段。

丈夫早年在工地上出事故去世,那時我才41歲,兒子剛上高中,女兒剛參加工作。

沒有依靠的我,只能靠自己雙手養(yǎng)家糊口,好在我會養(yǎng)雞,是從小在山村里學(xué)來的手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靠著賣雞蛋、賣老母雞,我把倆孩子都拉扯大了。

這些年,我在縣城邊上租了一塊地,搭了個簡易的雞棚,養(yǎng)了三四百只雞,都是土雞,不打針不喂飼料。

很多城里人特地開車來買,說我這雞有“小時候的味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不圖發(fā)財,只求個自給自足。

孩子們勸我歇歇,說養(yǎng)雞太辛苦,但我不舍得。

不是舍不得錢,是舍不得這些雞,它們陪我度過了太多孤單的日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性子直,不太會說話,也不愛交際。這些年,親戚朋友來買雞,我從不多收一分錢,甚至常送。但有些人,心思卻沒那么簡單。

02

那天,我正在雞棚里喂食,手機響了,是微信信息。

點開一看,是一個多年不聯(lián)系的遠房親戚林梅,小時候她媽常帶她來我家走親戚,但成年后幾乎沒來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發(fā)了一條消息:“姐,我想跟你買20只老母雞,家里老人說你養(yǎng)的雞好,想燉湯用?!?/p>

我一愣,20只?

這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

我平時賣雞都按只賣,一只賣180元,她這一口氣要20只,就是3600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原本想回絕,但想著是親戚,況且她說是老人想喝,我心一軟,就回了句:“行,給你便宜點,一只150,一共3000?!?/p>

她回得很快:“哎呀姐,你還真實誠!我先轉(zhuǎn)賬你哈,過兩天我讓人來拉。”我點了點頭,沒再多說??蓻]幾分鐘,我就收到了轉(zhuǎn)賬提醒,一看,竟然只轉(zhuǎn)了1600元

我皺眉,隨即給她發(fā)了條信息:“梅子,你是不是轉(zhuǎn)錯了?一共3000,你怎么只轉(zhuǎn)了1600?”她很快回:“不是轉(zhuǎn)錯,是我表哥說你養(yǎng)的雞也就值80一只,市場上也就這價,我多給了點意思意思了?!?/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氣得手都抖了。

我不是介意那點錢,而是她的態(tài)度。我說150,她不還價,卻直接轉(zhuǎn)賬1600,還說是“多給了”,這不是羞辱是什么?

這個遠房表哥,我知道是誰,林梅大伯家的兒子,早些年做點小生意賺了點錢,后來也破產(chǎn)了,總喜歡在親戚面前擺譜。我和他沒什么交情,他憑什么說我雞只值80?

我看著手機發(fā)呆,半天沒動。雞棚里的雞咯咯叫著,我突然覺得心頭堵得慌。我辛辛苦苦養(yǎng)大的雞,憑什么被人輕賤?

我沉了一會,給林梅回了條信息:“對不起,不賣了,錢我退你?!?/p>

她愣了一下,幾分鐘后回我:“姐,你怎么這樣啊?我都跟家里人說好了的,老人就想吃你家雞,你別計較那么多嘛!”

我沒再說話,直接把1600退了回去。

她又打了電話來,我沒接,只發(fā)了一條信息:“不是計較錢,是計較人心?!?/p>

這一樁事,很快就在親戚之間傳開了,說我“翻臉不認人”,說我“斤斤計較”。我不爭辯,也不解釋。

其實這些年,我見過太多親戚的嘴臉。

丈夫去世那年,我?guī)е鴥号チ置芳医椟c錢周轉(zhuǎn),她爸媽一口回絕,說“太突然了,我們也難”??晌液髞砺犎苏f,他們家那年換了新沙發(fā)、新冰箱。

女兒結(jié)婚那年,我請了幾個親戚來喝喜酒,林梅也來了,穿得光鮮亮麗,來了卻只包了個200塊錢的紅包,吃了一桌好菜,還帶走了一盒喜糖。

我都記在心里,但從不說破。

我不是睚眥必報的人,但也不是沒底線的老實人。

后來,林梅又發(fā)了幾條信息,先是撒嬌,說她媽特別想吃,說她都訂好車了。見我不回,又開始冷嘲熱諷:“不就是點老母雞嘛,至于嗎?你那雞真有多金貴???”

我把她拉黑了。

這件事讓我想了很多。

我不是沒遇過好親戚。鄰村的翠花嫂,前年她爸得了胃癌,來我這買雞,一只一只買,錢一分不少。有一次她忘帶錢,我說先拿回去燉,改天給,她卻第二天一早就送來了。她還幫我介紹客戶,說我人實在,雞好吃。

所以我知道,人心,是可以溫暖的,但也能冷得刺骨。

我現(xiàn)在越來越不喜歡親戚這個詞。小時候覺得親戚是家人,長大后才知道,有的親戚,比陌生人還陌生,比敵人還可怕。

我曾經(jīng)有段時間特別抑郁,覺得自己活得太苦。雞棚出了病,我一晚上沒睡,抱著死雞哭。那年冬天特別冷,我凍得手裂了口子,連刷碗都疼。但我從不跟孩子們說,怕他們擔(dān)心。

可這些親戚,從沒一個人問過我過得好不好,只會在需要你的時候出現(xiàn),不需要你時,連個問候都懶得發(fā)。

這次的事,是我最后一次對親戚“心軟”。

我不再便宜賣雞,不再送雞蛋,不再“講情分”。

情分是互相的,若只是我一廂情愿,那就成了笑話。

03

現(xiàn)在,我依然每天五點起床喂雞,雞棚里依舊熱熱鬧鬧。只是我心里,不再那么軟了。

那20只老母雞,后來我賣給了一位老顧客,一只180元,他一分錢不少地給了我,還夸我雞養(yǎng)得好。

我笑了,是真心的笑。

人到晚年,才真正明白一句話:親戚不是親,心近才是真。

我不是不講情義的人,只是不愿再被情義傷害。

生活還要繼續(xù),雞還要養(yǎng),天也終會亮。

我想,或許有一天,林梅會想起我,想起那個曾經(jīng)愿意給她便宜的“張姐”。可那時,我已經(jīng)不再需要任何解釋,也不想聽任何解釋。

有些人,一旦看清,就不值得再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