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陳琳,今年45歲,初中文化,離異,獨自一人在一座小城市經(jīng)營著一家縫紉鋪,生意不算紅火,但溫飽無憂。

我是從小山村出來的,家里兄妹三個,我是老大,下面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父親早年去世,母親一個人把我們拉扯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按理說,我們應(yīng)該感恩她,但我卻在成年之后漸漸明白,我和妹妹的命,遠不如我弟那般金貴。

我二十歲那年,母親就急著把我嫁出去,說女孩子早晚是別人家的人,留在家里是賠錢貨。

我當時不懂,只覺得她說得有道理。于是,倉促嫁給了一個做木工的男人,沒過幾年就因為他酗酒家暴離了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離婚那年,我?guī)е畠夯亓四锛?,母親卻嫌我丟人,說我自討苦吃。她一句“你不如你弟爭氣”,徹底擊垮了我的自尊。

后來我就帶著女兒出來打工,靠著學(xué)來的裁縫手藝獨自撐起一個家,女兒爭氣,考上了大學(xué),現(xiàn)在在外地實習(xí)。我們母女倆,一直相依為命。

接到母親電話是在兩個月前,那時候我正忙著趕一批客戶急需的衣服。她一連打了四通電話,話里帶著焦急:“琳,你抽空回來一趟,你弟的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心里咯噔一下,以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正準備答應(yīng),堂姐突然發(fā)來消息:“你別回來,你弟再婚缺20萬,你媽打你電話,就是想讓你出這筆錢?!?/p>

那一瞬間,我的心沉到了谷底。

02

我弟叫陳浩,比我小五歲,從小就是我媽的心頭肉。小時候家里窮,但不管家里多難,他的學(xué)費、衣服永遠是新的,而我和妹妹穿的,都是別人捐的舊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小學(xué)三年級那年,我想吃一根五毛錢的糖葫蘆,母親說沒錢。

但轉(zhuǎn)頭,她卻給弟弟買了一個兩塊錢的玩具車,我問她為什么,她說:“你是女孩子,吃那玩意兒干啥?你弟還小,得哄著點?!?/p>

我當時就覺得委屈,但不敢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從小貫穿到大。后來弟弟考中技校,母親四下借錢也要送他去。而我中考落榜,她卻一臉輕描淡寫:“你就早點嫁人吧,家里供不起你?!?/p>

我17歲開始打工,工資全交家里。弟弟結(jié)婚那年,我給了5000塊,那是我攢了半年多的錢。母親卻說得理直氣壯:“你是姐,幫弟弟是應(yīng)該的。”

可弟弟的婚姻并不幸福,媳婦嫌棄家里窮,三天兩頭吵架,最終還是離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離婚那年,我正好生意慘淡,女兒也要交學(xué)費。我拿不出錢,母親卻讓我把鋪子賣了,說:“反正你一個女人,干那玩意兒也沒啥出息,先幫你弟把事辦了?!?/p>

我拒絕了,她氣得在電話里罵我:“你怎么這么冷血?你弟是我們家的根,你不幫他,他以后咋過?”

我當時哭了整整一夜,也徹底斷了回家的念頭。

可血緣牽扯,總是剪不斷。

這次她打電話的語氣,帶著一種“你必須回來”的命令。我猶豫著,想著是不是他們真有難處。

堂姐是我大伯家的女兒,她和我關(guān)系一直不錯。她知道我一聽母親電話就容易心軟,特地發(fā)來消息提醒:“你要是真回去,他們肯定讓你出錢。你弟最近又談了個,女方要彩禮20萬?!?/p>

我愣住了。

這已經(jīng)是弟弟的第二次婚姻了,而我第一次婚姻失敗后,母親卻從未給我一分錢。現(xiàn)在弟弟再婚,還要我出20萬?

我突然想起十年前的一幕。

那年冬天,女兒高燒不退,我?guī)床?,一夜花了兩千多。我實在沒錢,就打電話跟母親借點。她說:“我這也緊,浩子前陣子剛買摩托車,還欠著貸款呢?!?/p>

我當時沒說話,狠狠咬著牙把藥錢交了。

那一刻,我就告訴自己,以后不能再求她。

可她從來沒當回事。她覺得我是女兒,就該對家里有求必應(yīng)。她覺得我是姐姐,就該給弟弟鋪路。

她從沒想過,我也是她的孩子。

我沒回電話,母親又打來,一遍一遍,最后語氣變了:“琳,你不能這么自私!你弟這輩子也不容易,難道你真要看他孤獨終老?”

我冷笑一聲:“那我呢?我這些年容易嗎?你什么時候關(guān)心過我?”

她沉默片刻,說:“你是女兒,女兒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p>

這句話,像一把尖刀,插進我心里。

我掛了電話,坐在縫紉機前,眼淚掉下來。

我真的累了。

我不想再當那個被犧牲的姐姐,我也有女兒,我不能為了“親情”讓她跟著我受窮。

晚上堂姐又發(fā)來一條消息:“你別回去,他們已經(jīng)在村里放話,說你不孝。”

我笑了,笑得發(fā)苦。

我不孝?那這些年我寄的錢,給的禮金,難道都不是孝順?難道只有給弟弟花的錢,才算孝順?

我想起小時候母親給弟弟做的紅雞蛋,給他縫的新棉襖。再想想我自己,十幾歲就在飯店刷碗被人罵,二十歲被婆家打得滿臉青紫,三十歲帶著孩子在出租屋里熬過最黑的冬天。

她從來沒問過我一句:“你還好嗎?”

我終于明白,親情不是單方面的付出。

我也想有個家,可我沒有。我只有一個孩子,一個我拼盡全力也想護她周全的女兒。

母親說我冷血,那她的冷血呢?她從沒為我流過一滴淚,卻總讓我流淚。

我不想再回到那個只讓我犧牲、從不給我溫暖的家。

03

我沒有回家,也沒有回電話。

我知道,這一次我若回去了,就會被再次要求“為家里做貢獻”??晌乙呀?jīng)沒有力氣,也沒有義務(wù)。

我現(xiàn)在只想把日子過好,等女兒穩(wěn)定下來,我們或許可以搬到一個更安靜的小鎮(zhèn),遠離那些讓人心寒的親情。

有些家,是回不去的。

我媽還會打電話,也許還會罵我,但我已經(jīng)學(xué)會不再回應(yīng)。

我不是不孝,只是終于學(xué)會了為自己而活

堂姐說:“你忍了半輩子,該想想你自己了。”

是啊,我終于知道,愛自己,才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