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十二):高延宗
15.高延宗
高延宗(544年-577年),勃??ど娍h(今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人,追尊齊文襄帝高澄第五子,母親為姬妾陳氏,原本是北魏廣陽王的家妓,封安德王。

(1)封王安德
高延宗是文襄帝高澄第五子,母親陳氏,原是北魏廣陽王元淵的家妓。
武定七年(549年),高延宗的父親文襄帝高澄去世,當(dāng)時高延宗年幼,便由其叔父文宣帝高洋撫養(yǎng)。天保六年(555年),高延宗當(dāng)時已經(jīng)十二歲,卻還經(jīng)常騎在叔叔文宣帝的肚子上。有時文宣帝甚至讓他將尿撒在自己的肚臍中。文宣帝抱著高延宗說可愛的孩子只有這一個。問他想做什么王,高延宗回答說想做沖天王。文宣帝詢問大臣楊愔,楊愔說天下沒有這個郡名,希望能使他安于德行。于是文宣帝便封高延宗為安德王。
(2)兄死落淚
河清三年(564年),高延宗的四哥蘭陵王高長恭在邙山之戰(zhàn)中大敗周軍,凱旋回來后,自己陳說陣勢如何,諸位兄弟都嘆其雄壯。只有高延宗不以為然的說:“四哥不是大丈夫,為何不乘勝追擊?假如高延宗面臨如此局勢,北周哪里可以還得生存?”
天統(tǒng)二年(566年),高延宗的三哥河間王高孝琬被他的九叔武成帝高湛殺死,高延宗得知后,痛哭不已。將草人做成武成帝的形象,一邊用鞭子抽打,一邊責(zé)問說:“你為什么要殺我的兄長?”高延宗的奴仆檢舉此事,武成帝將高延宗放倒在地,用馬鞭狠狠的鞭打他兩百下,高延宗幾乎送命。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高延宗被任命為大司徒。武平四年(573年)四月,高延宗又被任命為太尉。同年五月,后主高緯派人送毒酒賜死高長恭,高延宗撰寫奏書進(jìn)諫高緯,淚痕滿紙。
(3)被迫稱帝
武平七年(576年)十二月,在平陽之戰(zhàn)中,高緯親自率軍征戰(zhàn),命令高延宗率領(lǐng)右軍先與周軍交戰(zhàn),大戰(zhàn)于平陽城下,高延宗擒住北周的開府宗挺。戰(zhàn)斗最激烈時,高延宗帶領(lǐng)部下再次攻進(jìn)周軍陣中,可謂是所向披靡。諸軍皆敗,只有高延宗的部隊未受任何損失。當(dāng)時,高緯打算逃奔晉陽,高延宗說:“皇帝請在營中不要動,以兵馬交付臣下,臣能打敗他們!”高緯不聽。十二月十三日,高緯抵達(dá)并州,聽說周軍已經(jīng)進(jìn)入雀鼠谷,于是任命高延宗為相國、并州刺史,總轄山西的軍隊。高緯說:“并州請兄長自己取走,我現(xiàn)在就要離開這里!”高延宗說:“陛下應(yīng)該替國家著想不要走。臣愿意為陛下拼死作戰(zhàn),一定能把他們打敗。”駱提婆說:“天子大計已定,安德王不能屢加阻撓!”高緯于是逃回鄴城。
當(dāng)時在并州的將領(lǐng)們都請求高延宗說:“您如果不當(dāng)天子,諸將士實在不愿意出力死戰(zhàn)?!备哐幼诓坏靡?,于十二月十四日即皇帝位,下詔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德昌。高延宗任命晉昌王唐邕為宰相,齊昌王莫多婁敬顯、右衛(wèi)大將軍段暢等人為將帥。百姓聽說后,不召而還的人,前后連續(xù)不斷。高延宗散發(fā)王府中所有的儲藏和后宮里的美女賞賜給將士們,并查抄沒收高緯的親信一千多家(一說十幾家宦官)。高緯聽說后,對近臣說:“我寧愿讓北周得到并州,也不想讓高延宗得到它。”左右的近臣都說理當(dāng)如此。高延宗看見士兵時,都親自握住他們的手稱呼他們的姓名,眾人流淚悲泣出聲,爭著為他效死;兒童、婦女也都登上房頂捋起衣袖,投擲磚頭石塊抵御周軍。

(4)兵敗被擒
隆化元年(576年)十二月十六日,周軍圍攻晉陽,周軍士兵的軍衣和旗幟都是黑色,所以城的四面就像黑云一般。高延宗命令莫多婁敬顯、韓骨胡在城南抵抗,和阿于子、段暢在城東抵抗,自己率領(lǐng)眾軍在城北抵抗北周的齊王宇文憲。高延宗揮舞長矛來回督戰(zhàn),強(qiáng)勁有力敏捷得象飛一般,所向無敵。和阿于子和段暢率領(lǐng)一千騎兵投降北周。周軍進(jìn)攻東門,傍晚時分攻入城里,放火焚燒城里的寺廟。高延宗與莫多婁敬顯從城門進(jìn)入,兩面夾擊,周軍大亂,爭著逃出城門,城門間人群填塞擠壓,堵住了道路無法前進(jìn)。齊軍從后刀砍矛刺,周軍陣亡兩千多人。北周武帝宇文邕左右的人幾乎都已死盡,自己走投無路。承御上士張壽牽著馬頭,賀拔佛恩(一作賀拔伏恩)用鞭子抽打馬的后部,困難艱險地出了城。齊軍奮勇追擊,幾乎打中了他。晉陽城東的道路狹隘彎曲,賀拔佛恩和投降北周的皮子信為之向?qū)В诺靡悦撋?,這時已經(jīng)是深夜四更。高延宗以為宇文邕已經(jīng)被亂兵所殺,派人在堆積的尸體中尋找留有長胡須的人,但沒有找到。當(dāng)時齊軍打了勝仗,將士們到街坊間飲酒,都喝醉了睡在地上,高延宗無法整理隊伍。
宇文邕出城以后,非常饑餓,想逃走,將領(lǐng)們也多勸他回去。宇文憲、柱國王誼認(rèn)為不能放棄離開,高延宗的叛將段暢極力說晉陽城里已經(jīng)空虛。宇文邕勒馬停止后撤,吹響號角集合軍隊,使得軍勢重新振作。十二月十七日清早,周軍再次返回攻打晉陽東門,攻克后又進(jìn)入南門。高延宗在作戰(zhàn)中精疲力竭,于是跑到城北一民居中,被周軍擒獲。宇文邕見到高延宗后,下馬握住他的手,高延宗辭謝說:“我是死人的手,怎敢靠近天子!”宇文邕說:“兩個國家的天子,并非有怨仇憎恨,都是為了救老百姓而來的,我終究不會加害于您,不必害怕?!闭埶匦麓┐髌鹨旅倍远Y。
(5)誣陷賜死
不久,宇文邕向高延宗詢問奪取鄴城的計策。高延宗推辭說這不是亡國之臣所能回答的。宇文邕強(qiáng)迫他回答,高延宗才說:“如果任城王高湝援救鄴城,臣下不知北齊能否堅持。如果是后主高緯自己守衛(wèi)鄴城,那么陛下可以不經(jīng)交鋒,就取得勝利?!?/p>
承光元年(577年),北周滅亡北齊,高緯投降北周。宇文邕與北齊君臣一起喝酒,命令高緯站起來跳舞,高延宗看見悲傷的不能自持。多次想服毒自殺,因服侍他的婢女苦苦相勸而止。同年十月,宇文邕誣陷高緯和高延宗等人與宜州刺史穆提婆遙相呼應(yīng)謀反,因而下令將他們?nèi)抠n死。他們都喊冤,稱沒有此事,高延宗捋起衣袖,哭泣而不說話,被用胡椒塞住嘴而死。第二年,其妻李氏收殮他的尸首進(jìn)行安葬。
(6)軼事典故 ①頑劣王爺
高延宗擔(dān)任定州刺史時,在樓上大便,讓人在下張著口接。在蒸豬中混和人糞送給左右享用,面有難色的就要用鞭子抽打。孝昭帝高演聽說此事后,派趙道德前往定州杖責(zé)他一百下。趙道德認(rèn)為高延宗在受杖責(zé)時不老實,又加打了三十下。高延宗后來還用囚犯試刀,看看刀刃是否鋒利,驕縱多為不法。武成帝高湛派人鞭撻他,并且殺掉他的九個親信,從此之后,高延宗加以改悔。
②身體肥胖
高延宗身體肥胖,前看象仰面朝天,后看像俯伏在地,人們常常取笑他的模樣。后來他赫然奮發(fā)。氣力超人,馳騁行陣,快捷如飛。
③齊亡延宗
高延宗被周軍擒獲之前,高都郡有座山,懸崖峭壁正對著河水,壁上忽然出現(xiàn)黑色的大字:“齊亡延宗?!苯?jīng)雨水沖洗,字跡更加清楚。北周武帝宇文邕派人去臨摹,使者卻將“亡”改成了“上”,不久高延宗稱帝,正好得到應(yīng)證。
④二日天子
高延宗兵敗前,在鄴城的廳事堂上,看見兩日相連置。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時受命鎮(zhèn)守并州,第二天稱帝,不到一天就被周軍包圍,經(jīng)過一夜,到食時便被俘虜。高延宗的年號為德昌,好事者將“昌”字附會,說高延宗得到二日的時間做皇帝。
16.高恒
北齊幼主高恒(570年—577年),齊后主高緯之子,母為皇后穆邪利,北齊末代皇帝。

后主皇后穆邪利于武平元年(570年)六月生皇子高恒。
高恒出生不滿百日便被冊立為太子。武平七年(576)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親自率領(lǐng)10萬大軍,兵分三路,大舉向北齊進(jìn)攻。當(dāng)時北齊已腐敗無能到極點,以致北齊邊防重鎮(zhèn)——晉州(今山西臨汾)不到兩天就被北周攻陷。北周大軍如洪水猛獸長驅(qū)直入北齊腹地,太子高恒跟著高緯倉皇東遁。
為推卸北齊亡國之責(zé),高緯在次年(577)春正月初一匆匆忙忙禪位給他兒子高恒,年號承光,大赦天下,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高緯為太上皇帝,后為太上皇后。黃門侍郎顏之推、中書侍郎薛道衡、侍中陳德信等勸告高緯趕往河外募兵,再作打算,如果不能成功,則投靠陳朝。高緯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太皇太后、太上皇后先從鄴城趕赴濟(jì)州。北周軍漸漸地迫近了。高恒從鄴城向東逃走。沒幾日,高緯帶領(lǐng)著百多名侍從也往東逃竄,渡河跑入濟(jì)州。高恒又禪位于大丞相、任城王高湝,尊高緯為無上皇,高恒為守國天王。留太皇太后在濟(jì)州,派高阿那肱留守。高緯及皇太后攜帶著高恒逃跑到青州,高阿那肱見北齊大勢已去,便勾結(jié)北周軍,和北周約定好了活捉他們的計劃。隨后,高緯及高恒一行人被北周軍俘虜,解送至鄴城,北周武帝以賓主之禮接待了他們,又令人將他們押送至長安。北周封高緯溫國公。建德六年(577年)十月,有人誣陷高緯和宜州刺史穆提婆等人謀反,高緯、高恒、高延宗等幾十名北齊宗室無論少長全被賜死。到大象末年,陽休之、陳德信等人啟奏大丞相、隋公楊堅,請求收葬高恒等人,得楊堅批準(zhǔn)后,高家葬埋于長安北原的洪瀆川。
17.高紹義
高紹義,北齊文宣帝高洋第三子,廢帝高殷異母弟,母為世婦馮氏。

高紹義稱帝,是北齊滅亡過程中的一個插曲。高紹義和許多宗室親王一樣,驕縱不法,專好與一幫拍馬小人吃吃喝喝,還交結(jié)宮中閹宦,打死博士任方榮,由于有此劣跡,曾被武成帝高湛打過二百大板。此后,才有所收斂。后主高緯從晉陽逃往鄴城時,讓他當(dāng)了尚書令、定州刺史。北周武帝攻克晉陽后,以齊降將封輔相為北朔州(治馬邑,今山西朔州市)總管。北朔州作為北齊控制和防御突厥而設(shè)置的邊境重鎮(zhèn),士卒驍勇。此時,前長史趙穆和司馬王當(dāng)萬等人,都不甘心做北周的將吏,便密謀囚禁封輔相,從瀛州把抗周的任城王高湝迎去,領(lǐng)導(dǎo)抗周。后來。高湝沒有迎到,只得把定州刺史范陽王高紹義請到。高紹義雖不如高湝威望大,畢竟也是宗室親王,可以號令百姓。因而,建德六年(公元577年)二月,高紹義于來到馬邑時,昔日的齊國邊境軍民,重又燃起了一線復(fù)興的希望。自肆州(今山西忻縣)以北二百八十余城紛紛反正,表示效忠高紹義。
高紹義登基帝位后,遂率軍南下,打算奪取晉陽。隊伍剛到新興,周軍已占有了肆州,紹義前鋒兩儀同率部降周。周軍進(jìn)擊顯州,活捉刺史陸瓊,又攻拔周圍諸城,紹義被迫退保馬邑。周軍乘勝攻馬邑,紹義戰(zhàn)敗,對眾發(fā)誓道:“有死而已,不能降人。”他確實沒有降周,卻也沒有以死許國,而是投奔了突厥。此時,他身邊尚有眾三千人,紹義宣布:“不愿隨往突厥,欲回家者聽便?!碑?dāng)下就散走了一大半。
突厥佗缽可汗一向尊敬文宣帝高洋,稱他為英雄天子。如今見來降的高紹義模樣,尤其是腿踝長得酷似其父,因而對他甚見愛重。實際上當(dāng)然還是想利用高紹義作為對付北周的一個籌碼,所以,將跑至突厥境內(nèi)的齊人,統(tǒng)統(tǒng)交由紹義管轄。
同年十二月,北齊宗室的疏屬、仍在黃龍(今遼寧朝陽)堅持抗周的營州刺史高寶寧上表勸進(jìn),高紹義遂稱帝,改號武平,以寶寧為丞相。突厥佗缽可汗特地為之發(fā)兵壯膽。
第二年(公元578年)閏六月,高紹義得知周武帝病死,以為老天有眼,助他復(fù)齊。恰好幽州人盧昌期起兵據(jù)有范陽(今河北涿縣),奉迎紹義。紹義當(dāng)即帶著突厥兵南下。中途聽說周幽州總管領(lǐng)兵出征,便乘虛襲擊幽州治所薊城(今北京市),北周柱國將軍宇文神舉派大將軍宇文恩率兵四千往救,大半被突厥兵消滅。就在此時,宇文神舉已攻克范陽,生擒了盧昌期。高紹義獲悉后,知復(fù)國無望,遂率全軍素衣舉哀,追悼盧昌期,然后退回突厥境內(nèi)。
隨著北周對齊國故土的統(tǒng)治日益鞏固,高紹義在中原已經(jīng)失去了號召力,完全依賴突厥的庇護(hù)茍延殘喘。此時,突厥與北周的關(guān)系也開始逐漸改善。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月,突厥佗缽可汗要求與北周和親,北周以交出高紹義為條件,同意將千金公主嫁給佗缽。佗缽可汗沒有答應(yīng)。但雙方關(guān)系仍在繼續(xù)改善。大氣候的變化,預(yù)示著高紹義的茍安日子已經(jīng)不會長久了。
大成二年(公元580年)六月,周遣汝南公宇文神慶、司衛(wèi)上士長孫成送千金公主入突厥,又遣建威侯賀若誼厚賂佗缽可汗,要求交出高紹義,佗缽權(quán)衡利弊,覺得高紹義已經(jīng)不再有用,決定把他拋棄。遂以出獵為名,把高紹義誑到南部邊境,使賀若誼捉去。七月,高紹義被押至長安,隨即,又被流放蜀中,最終死在那里。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