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說岳》神怪框架下的因果律。
《說岳》中加入了很多神怪、仙佛因素,比如大鵬鳥、赤須龍、女土蝠、鐵背虬王等。
大多數(shù)人遇到這些“迷信”元素時,都是直接跳過不看,很少有人會去研究它的深層含義,更不會知道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整部《說岳》是被嵌入到神怪、仙佛的因果律框架之下的,就像《紅樓夢》里的“夢、幻”等字眼一樣,越是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越能體現(xiàn)作者真實的思想內(nèi)涵。

我們先梳理一下岳飛與金兀術的前世因果,整部書的來歷,是從宋徽宗郊天點錯一點開始的。
宋徽宗是長眉大仙降世,這是個道門的神祗,因為在給玉帝的表章上點錯一個“點”,把玉皇大帝寫成“王皇犬帝”,所以玉帝讓赤須龍下界懲罰他,擾亂大宋朝的江山。
赤須龍也是道門的神祗,整個事件,完全是道門內(nèi)部的家務事。
赤須龍是玉帝的使者,他代表的是正義和因果。
赤須龍下界以后,就轉世成為了金兀術,金兀術雖然表面上是反派,實際上卻是《說岳》中的第一明主。
宋徽宗種下了惡因,玉帝降下了惡果,這就是因果律。
類似的情節(jié),在古典小說中其實有很多,比如《封神演義》女媧懲罰殷紂王、《西游記》中玉帝懲罰鳳仙郡郡守,算不上什么新鮮橋段。

然而,佛門如來卻橫生枝節(jié),如來恐怕赤須龍無人降服,所以派金翅大鵬鳥下界,保全大宋江山。
這一摻和就有點變味兒了,本來是道門內(nèi)部的家務事,如來突然插上了一杠子,就有了佛道之爭的意味。
為什么會派大鵬鳥下界呢?表面上來看,是因為岳飛字鵬舉,實際上是因為大鵬鳥為佛教里的神祗,梵語為迦樓羅,以龍為食物,是赤須龍的克星。
如果從佛道之爭的視角重新梳理因果,赤須龍是秩序的維護者,而大鵬鳥是尋釁和秩序的擾亂者。
所以,歷史上的岳飛是民族英雄,是百分之一百的正面形象,而《說岳》中塑造的岳飛卻并非完全是正面的。

如果帶上了“民族英雄”的有色眼鏡,就永遠無法搞懂作者的真實意圖。
從宏觀因果律的角度來說,岳飛的前身大鵬鳥,是一個尋釁者和秩序的破壞者,所以他才是《說岳》中最大的反派。
不管是大鵬鳥還是岳飛,作者從沒給過他們太過正面的特寫。
大鵬鳥作為如來的護法神,是一個性情乖張暴戾、執(zhí)著于相、不遵戒律的惡神,所以如來罵他是“孽畜”,陳摶老祖說他是“畜牲”、罵他“兇惡”。
如果你摘掉有色眼鏡,就絕對不會認為這是對岳飛的肯定和謳歌。
所以,這才是作者對岳飛的真正態(tài)度,這才是《說岳》神神鬼鬼的框架之后藏著的真東西。
岳飛的形象同樣也不太光彩,有人戴上了有色眼鏡,非要說他是“愚忠”,這對他來說實在是太客氣了。

實際上,不管是“愚”還是“忠”,這兩個字絕對用不到岳飛的身上。
在《說岳》的所有武將當中,岳飛絕對是最有心機的少數(shù)幾個人之一,所以“愚”字根本無從談起。
說到“忠”,同樣也談不上,歷史上的岳飛是忠臣,不代表小說中的岳飛也一定就是忠臣。
優(yōu)秀的歷史題材小說,蘊含著作者本人的歷史觀,以及作者對歷史人物的重新定義與評價。
看小說就是看小說,不要跟自己較勁,也不要像強迫癥一樣,硬是把小說和歷史摻和到一起。如果你無法接受對歷史人物的另一種定義與評價,趁早放下小說,你需要的是一本《中國通史》。
《說岳》中的岳飛不是什么忠臣,作者對他是明褒實貶,岳飛七歲就執(zhí)著于“封侯之志”,他愛惜前程與名聲更甚于愛國。

為了他的“忠臣”之名,他不惜縱容奸臣、維護奸臣,甚至不惜為國害賢,棄國家與義氣于不顧。
《說岳》隱藏著作者對岳飛的批判思想,只要你摘掉有色眼鏡,忘掉歷史上的精忠岳飛,僅僅把小說當成小說來看,平心而論,你很難對《說岳》中的岳飛心生好感。
《說岳》承襲并延續(xù)了《水滸傳》的歷史背景與思想,放下道德包袱你就會發(fā)現(xiàn),《說岳》中的岳飛和宋江有太多相似之處。
大偽似真,大奸似忠,執(zhí)著于前程名聲,棄兄弟同袍如弊履,弄機謀權術于腹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岳飛表現(xiàn)的比宋江更惡,宋江雖然陰毒腹黑,但他在接受招安以后,表現(xiàn)出的拳拳愛國之心是熱忱且真摯的。

而岳飛為了自己死后的名聲,不惜幫助秦檜害死自己的兄弟、兒子、同袍,親痛仇快,寧可讓奸臣把國家斷送了,也不愿意自己的清名受到半點玷污。
作為大宋王朝的“護法神”,岳飛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和大鵬鳥是一樣的,他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忠義,而是對貪嗔癡的執(zhí)著。
對于這樣的定義與評價,我感到很痛心,但你可以不認可,而作為《說岳》的讀者,你不能否認作者對岳飛的批判態(tài)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