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術年年有,今年格外多。
最近,在社交媒體上流行一種“大鍋鹵味”的小攤,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人頭攢動。

老板聲稱自己“每月收入幾十萬甚至破百萬”。
表面上熱鬧非凡、爭相搶購的景象,其實很大一部分是雇傭演員“表演”出來的。
簡單來說就是,十個排隊的人里九個是托兒!

這一次,人們上當的不是味道,也不是品質,而是所謂的“氛圍感”。
商家精心布局,用各種手段吸引顧客,最終目的只有三個字——“割韭菜”!

攤位爆火之謎:短視頻造神計劃
相信很多人都刷到過這樣的視頻,一個大鍋鹵味攤前人山人海,大家爭先恐后地去買。
攤主在短視頻里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如何靠擺攤月入十萬以上,可能是真的味道好,也可能是有人看中商機,于是紛紛不遠千里趕去一探究竟。

結果發(fā)現,攤位前的火爆場面堪比過年,有些人排好幾個小時都買不到,旁邊還有黃牛在倒賣號碼。
而且每人只能買一份,限購五十元,攤主解釋說這是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品嘗。

這更引發(fā)了大家的好奇心,究竟是什么樣的美食值得這么多人拼命搶購。

其中最火的一位是來自安徽的胡師傅,搜索他的賬號,居然能找到十幾個相關賬號,粉絲最多的那個已經擁有七十多萬關注者。

每天他還沒開始營業(yè),就已經有很多人在固定地點等他到來。
一旦開啟直播,短短兩小時內觀眾人數就能飆升至十萬以上。
很多人在評論區(qū)或者直播間詢問他是否收徒時,他最初總是“委婉”地拒絕。
直到問的人越來越多,他才“勉強”表示愿意收徒,原價三千九百八十元,現在報名優(yōu)惠一千元,只要兩千九百八十元就能學到獨家秘方。

這時有清醒的人指出,學費兩千九百八十元明顯有問題,因為法律規(guī)定涉案金額不超過三千元不予立案,提醒大家小心別被騙。

但這些理性的聲音很快就被大眾的熱情淹沒了。

于是,許多人毫不猶豫地交了學費,跟著學習了一段時間后,滿心歡喜地拿到了自認為獨一無二的秘密配方。
他們還以為自己占了便宜,殊不知早已掉進了圈套。

河北衡水的閆柯(化名)夫婦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三月初,他們特意找到對方學習,學成后回到家鄉(xiāng)購買全套設備開起了小攤。
結果連續(xù)擺了二十多天,生意卻遠不如師傅那么紅火,大多數時候攤前冷冷清清,最好的情況下一天最多也只能賺五六十元,一個月連學費都賺不回來。

不僅賺不到錢,回本更是遙不可及,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當地類似的鹵味攤突然多了起來。
在網上查找類似胡師傅的賬號,發(fā)現數量多得數不過來,聯(lián)系其中一些人后才知道,他們都是同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從擺攤方式到經營策略全都一模一樣。
這下子,他們才恍然大悟,意識到這個配方根本不是什么獨家秘方,自己完全被當作韭菜割了。

流量背后的托兒騙局
很多學員后悔想要退錢,找到對方要求退款,但對方堅稱配方已經給了,不能退換,并且強調配方沒有問題,是他們的經營方法不對。

對方一口咬定是經營的問題,包括閆柯夫婦在內的許多學員討要無果,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損失。
同樣遭遇類似套路的還有不少人,比如廣東的王先生花了五千塊錢學習牛雜煲技術,最后發(fā)現許多配方對方根本不給,還得從對方那里進貨,這樣他們就能賺雙倍的錢。
更過分的是,辛苦拿到的配方和網上免費教程幾乎沒什么區(qū)別。
還有徐州的趙小姐跟著師傅學了幾個月的衢州鴨頭,結果發(fā)現師傅炫耀的大奔其實是徒弟們一人交五千八百元學費湊出來的。

除此之外,前段時間流行的提拉米蘇、蛋堡等似乎也陷入了“賺學費”的爭議。

要知道,真正賺大錢的人都默默發(fā)財,當你成為第三個知道某個東西能賺錢的人時,說明這個東西已經過氣了。
很可惜,很多人直到上當才明白這個道理。
大鍋鹵味熱度一直很高,于是有博主站出來“打假”。

這位博主見到了排隊如潮水般的人群和傳說中的黃牛后,終于買到了價值五十元的兩盒鹵味。
回到家一嘗,博主瞬間懷疑人生。


不僅食材大多沒入味,調料也只有蒜香味。
越吃越生氣,博主最后甚至爆了粗口。


有了前車之鑒,又有后續(xù)博主打假,本以為可以勸阻一些人及時止損,結果發(fā)現毫無作用。
幸運的是,央視及時察覺到風聲,派記者暗中調查。

記者混入人群,悄悄觀察排隊隊伍中的人流走向。
結果發(fā)現,有不少人是熟悉的面孔,也就是說這里面大多都是托兒。

當有人在直播間提出質疑后,房間管理員立刻刷屏自動清除。
隨后記者又發(fā)現,攤主似乎有一個“專業(yè)團隊”,專門負責控制線上線下的“秩序”。

在真相大白之后,央視立即發(fā)聲,揭露了這一切背后的真相。

此時,網友們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被這些熱潮蒙蔽了雙眼。

而胡師傅被央視點名之后,立馬慌了陣腳,不僅換了頭像還關閉了自己的評論區(qū)。

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引來了眾多網友的嘲諷。

創(chuàng)業(yè)不容易,希望大家以后能夠擦亮眼睛,別再被這些虛假的致富神話所迷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