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歷史上不乏庸才無能之輩,比如北宋蔡京,他推行新法但并非為百姓利益,而是為滿足自己私欲。他搜刮民財重賦稅以至百姓生活困苦,導致民不聊生國家動蕩...
為吏者當以民為本,以私者必為天下棄。
再看中國招牌變更史,從2019年上海常德路商家被要求招牌統(tǒng)一黑底白字,到2020年西安蓮湖2023年的沈陽東大,再到2024年的滄州新華都曾被要求招牌統(tǒng)一。
更甚者要求把中文招牌更換成漢語拼音,要求招牌面朝天等枇奇葩操作。

這系列變化,和當時爭當文明城市的氛圍有很大干系。若文明建設只是如此簡單粗暴,不如維持原樣。
統(tǒng)一招牌既不美觀,還迎來公眾一致嘲諷“喪葬風”。毫無例外,這些奇葩操在作短暫風靡一段時間后都被叫停,招牌改了又拆拆了又改,商戶只能自認倒霉。
這說明統(tǒng)一招牌模式根本行不通。問題是四年后,同樣一幕還是出現(xiàn)了。

(圖源:大風新聞)
多名IP河北的網(wǎng)民說“收到三河市當?shù)夭块T要求,商戶門頭牌匾禁用‘紅黑藍’三色”。網(wǎng)傳視頻顯示有商戶已曬出門頭顏色由原來紅色變更藍綠色,素有紅頭門面蜜雪的門頭招牌也由紅色變成黑灰底色,看上去尤其別扭。網(wǎng)友不解:為什么都改顏色了,誰來解釋一下?
有位網(wǎng)友的留言,我比較認同:

城市規(guī)劃不等于整齊劃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實際需要才是老百姓需要的。招牌顏色的作用是根據(jù)店鋪特色而設計,這樣改動既影響商戶營收也讓辨識度降低。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仿佛一夜間又重回四年前。如果說統(tǒng)一更改招牌顏色是硬性需要,那么“文件未出,執(zhí)行先行”該作何解釋?記者了解到三月中旬當?shù)爻枪苌祥T通知商戶,沒有出示文件,只是口頭通知。
商戶疑惑,但礙于所謂規(guī)定4月以后一些商戶已做更改。
更改后的店招牌明顯和原來店鋪調(diào)性格格不入,有網(wǎng)民吐槽:當?shù)匾笏虚T頭牌匾不能使用紅色,口頭傳達沒有任何依據(jù),自行拆除、替換也沒有補償原因為何?希望得到合理解釋。
昨天記者聯(lián)系上當?shù)爻枪芟嚓P,得到回應是:
“按上面城市規(guī)劃要求,紅藍黑門頭底色以外都可以”“有關文件會下發(fā)的,到時候會推送,就是先行一步在改這個東西,按照城市規(guī)劃”。
記者再聯(lián)系上層,得到回應又完全不同。
工作人員“我們這兒也不了解這幾個...”也就是說誰都不想承認是自己責任,這一回應堪稱“法盲式操作”——政策未公示、程序未履行、依據(jù)未明確,僅憑口頭指令便要求商戶自費更換招牌。
根據(jù)《行政許可法》,當?shù)匦袨轱@然不妥,即“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基本原則。迷之自信,在此暴露無遺。
三河市謎之操作有三大疑點待解:
第一城市規(guī)劃為什么要硬規(guī)定“紅黑藍”三色不能用,難道有什么忌諱?黑色可以理解,畢竟從2019年文明城市商鋪歸規(guī)劃中,黑色統(tǒng)一風曾被無數(shù)人吐槽難看,不用黑色應該基于考慮??梢娝麄冊谥贫ㄔ撘?guī)劃是汲取了過往教訓,只是不讓用藍色和紅色又處于什么考量?
怕紅色太顯眼,還是忌諱什么?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普通人都清楚,五光十色,霓虹閃爍才是充滿人間煙火氣!
到底是為迎合某人口味喜好,還是屁股決定腦袋的瞎指揮?
第二充滿疑問的口頭通知和未下發(fā)文件。上面說了當?shù)厥窃跊]有文件下發(fā)提前下口頭通知,而后一個說是上面要求,一個說不了解情況。
那么所謂顏色更改到底是誰的主意?如果是因為規(guī)劃,是否應該說明這么做的原因。
第三是誰在扼殺城市的煙火氣?城市美感恰恰來源于多元共生的煙火氣,紅色象征活力蒸蒸日上。藍色象征純潔,廣闊,黑色更原見一些高端品牌。顏色與店鋪設計師共生關系,如此這般統(tǒng)一,不僅抹殺商戶個性,更讓城市陷入“千店一面”的審美疲勞。
店招,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最先給到你歸屬感的存在。城市規(guī)劃不是簡單的整齊劃一,更不是拍腦袋。
回想1990年初廈門中山路,一眼望去似香港,招牌林立,城市煙火氣撲面而來;再看重慶群山環(huán)繞,商鋪招牌霓虹閃爍一派欣欣向榮。
事實再度證明,一座城市的煙火氣,很大程度決定了上限。城市氛圍融洽,經(jīng)濟一般也差不到哪兒去。
反觀那些瞎指揮,反倒弄巧成拙。
歷史上有那么多鮮活例子,其他國家有那么多值得借鑒的事,為什么不好好學習人家?最起碼把審美補上。
畢竟人家精髓你可以學不來,至少形似,不至貽笑大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