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網(wǎng)絡視頻,當真是五花八門,什么都有。”

當你在生活中脫口而出“五花八門”這個成語時,可曾細想,這個成語里的“五花”和“八門”,到底是哪些花,哪些門?

“五花八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于清代作家張潮的小說《虞初新志》。

書里說,“伏龍以西,群峰亂峙,四布羅列,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北扔魇挛锓倍啵兓獪y。

但這終究只是從“五花”“八門”引申而來的意思,究其根本,“五花八門”竟然來源于戰(zhàn)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花”指“五花陣”,“八門”則是“八門陣”,它們都是一種陣法。

宋代《武經(jīng)總要》記載,“五花陣”以五色旗幟為令,中軍黃旗坐鎮(zhèn)中央,青赤白黑四旗各守方位,形如梅花綻放。

這種陣法暗合五行相生之道,土居中而制四方,木火金水各司其職。

“八門陣”則源自《黃帝陰符經(jīng)》的奇門遁甲之術,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布陣。

諸葛亮在魚腹浦布下的“八陣圖”,正是這種玄妙陣法的實戰(zhàn)演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創(chuàng)新陣法,將“五花”“八門”融會貫通。其創(chuàng)制的“鴛鴦陣”,12人小隊暗合12地支,攻守兼?zhèn)洹?/p>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五花八門”走進日常生活,人們對其賦予了全新的具象,在市井中獲得了新生。

揚州評話《清風閘》中,定義出市井“五花”,它們分別是——

金菊花(賣茶女),木棉花(游方郎中),水仙花(酒樓歌女),火棘花(雜耍藝人),土?;ǎㄌ舴蚩嗔Γ?。

同樣的,到了清朝,人們開始用“八門”來指代那些靠口舌和擺地攤來吃飯的生意人,簡而言之,就是“江湖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伶牙俐齒,手藝高超,行走江湖,這“八門”分別為——

金(算命)、皮(賣藥)、彩(戲法)、掛(武行)、評(說書)、團(相聲)、調(diào)(搭棚)、柳(唱曲)。

由此可以看出,“五花八門”后來主要指職業(yè),基本上涵蓋了“江湖人”的大部分行當,種類繁多。也因此,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事物多且變化莫測。

這下明白了吧,“五花八門”,最先說的是“五花陣”和“八門陣”,到了清代,漸漸演變?yōu)槁殬I(yè)。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五花”“八門”指代職業(yè)時,指的都是底層職業(yè),多被社會輕視,所以“五花八門”在當時是貶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