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邊境執(zhí)法持續(xù)趨嚴,即使持有合法簽證,也可能在機場被拒之門外。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4月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2024年2月至3月間,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JFK)共計拒絕329名簽證持有者入境,其中僅3月就有194人被遣返,較2月的135人增加44%,反映出CBP對入境者的審查正顯著升級。

這項數據的發(fā)布,再次強調一個核心現(xiàn)實:持有簽證并不等同于獲得入境許可。根據CBP官方聲明,即使旅客已經獲得美國駐外使領館簽發(fā)的簽證或參與免簽計劃,他們仍必須通過入境口岸CBP官員的面談和背景審查,才能被正式允許入境美國。

注意

60種原因可原機遣返

CBP在公告中明確指出,所有入境者必須“克服所有不可受理事由(inadmissibility grounds)”,并滿足美國《移民與國籍法》(INA)中的所有入境資格要求。

根據《移民與國籍法》第212條,個人可因健康狀況、犯罪記錄、國家安全疑慮、經濟負擔能力、證件不全、非法勞動企圖等超過60種原因,被列為“不可受理者”,即使持有有效簽證或ESTA免簽文件,也可能被當場拒絕入境并原機遣返。

而第291條更進一步規(guī)定,入境申請人必須自行舉證,證明他們具備合法資格進入美國。這意味著,CBP官員擁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可依據面談、攜帶物品、電子設備內容甚至社交媒體記錄,判斷入境者是否構成潛在風險。

CBP紐約地區(qū)主管法蘭西斯·魯索(Francis J. Russo)表示:“CBP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法律,阻止那些試圖規(guī)避現(xiàn)行移民制度的人進入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員工致力于保障國家安全,拒絕任何可能威脅社會秩序與法規(guī)的人士?!?/p>

商業(yè)推廣

技術人才坐鎮(zhèn)

已刪郵件也能找出來

不僅僅是JFK機場,全美多座主要國際入境口岸也出現(xiàn)入境遭拒案例頻傳的現(xiàn)象。洛杉磯(LAX)、邁阿密、芝加哥奧黑爾等機場,近期對高風險國家出發(fā)地、學生簽證持有者、特定政治背景人士的審查明顯加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一個引發(fā)廣泛討論的案例中,布朗大學一名持H-1B簽證的黎巴嫩裔專家,在3月返回美國時,被CBP官員從入境隊伍中帶走審查。盡管她在設備中已刪除的郵件中僅發(fā)現(xiàn)與中東政治人物相關的圖片,CBP仍決定將她遣返回國,并列入“永久不得入境名單”,即便聯(lián)邦法院曾下達臨時禁止驅逐命令。

此類案例反映出CBP已開始將“國家安全疑慮”作為關鍵判斷標準之一,哪怕證據尚未涉及犯罪層面,也可依據《移民法》的廣義解讀拒絕個人入境。

注意

這些行為最易引起海關懷疑

移民服務平臺“無限制移民(Boundless Immigration)”提醒旅客,以下情況可能觸發(fā)CBP警覺,并導致拒絕入境:

  • 未授權工作意圖(如在隨身攜帶物品或社交媒體中發(fā)現(xiàn)簡歷、面試行程)

  • 計劃停留時間過長(如僅持短期簽證卻未訂返程機票)

  • 入境目的與簽證類型不符(如持旅游簽證卻準備入學或工作)

建議旅客務必在口岸面談中言行一致、如實回答問題,并隨身攜帶如返程機票、酒店預訂、旅游行程等可證明短期停留目的的文件,避免使用含糊或暗示“長期居留”的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