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2836次推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生活在山西的“沙飛精神”傳承人

于家睿|文

河北省攝協(xié)主席楊越巒朋友圈消息,生活在山西太原的河北籍紅色攝影家、攝影史學者顧棣于2025年4月7日傍晚與世長辭,享年97歲。這位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走過的老攝影家與大師沙飛有著曠世奇緣,被譽為“中國紅色攝影的司馬遷”,他就這樣在歲月靜好的年代悄然離開了我們,謹以此文紀念。

顧棣1928年出生于河北阜平, 后工作生活于山西太原,是一位杰出的老攝影家、攝影史學家。他的一生豐富多彩,與攝影緊密相連,被譽為“攝影歷史檔案的保護神和記錄人”。他在1940年投身革命,194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參加八路軍,并在晉察冀軍區(qū)第一期攝影訓練班師從沙飛、石少華學習新聞攝影。此后,他在軍隊從事攝影畫報工作長達15年,先后在晉察冀畫報社、華北畫報社、解放軍畫報社任職。后轉業(yè)至山西文化出版系統(tǒng)工作,并于1989年離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沙飛在一起

顧棣與沙飛之間的師生情誼以及對中國攝影事業(yè)的貢獻是一段傳奇美談。

沙飛,原名司徒傳,是中國人民革命攝影的奠基人。他拍攝了魯迅的最后留影以及葬禮,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他加入了八路軍,并親自拍攝了一系列珍貴的戰(zhàn)地影像。他任晉察冀軍區(qū)新聞攝影科科長時候,親手建立了中國革命新聞攝影隊伍,培養(yǎng)了一批著名的攝影家。他提出了攝影武器論,并創(chuàng)立了影像資料的保存制度,以“人在底片在”的精神保護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

顧棣是沙飛的學生。沙飛不僅在技術上給予他指導,更在精神和理念上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顧棣在沙飛的指導下學習新聞攝影,并在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硝煙中走上攝影之路,逐漸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攝影記者,用相機記錄下許多珍貴的歷史瞬間。沙飛作為一位堅定的革命者,他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深深地感染了顧棣。耳濡目染下,顧棣逐漸樹立起為革命事業(yè)奮斗終身的信念,他的勤奮、忠誠、踏實、認真、責任感等優(yōu)良品格都得益于沙飛的教導和影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沙飛非常注重保護革命史料。他明確提出“人在底片在,人與底片共存亡”的口號,要求顧棣等攝影記者保護好自己所拍攝的底片,以確保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能夠保存和傳承。顧棣深刻領會了沙飛的這一教導,并在后來的工作中始終堅守這一原則,為保存和傳承革命史料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顧棣在跟隨沙飛期間,迅速掌握了基本的攝影和照片沖洗技術。他在暗房負責洗照片,這為他日后的攝影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顧棣積極響應沙飛的號召,回老家動員年輕人到畫報社做工。在晉察冀畫報社遭遇日寇包圍、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顧棣在短短10天內成功動員了10個人加入畫報社,這些新加入的年輕人為畫報社解決了人員匱乏的問題,也進一步壯大了抗日宣傳的力量。在沙飛和石少華舉辦的晉察冀軍區(qū)第一期攝影訓練班中,顧棣與眾多志同道合的戰(zhàn)友一起學習、交流,之后回到了各自的部隊成為一名戰(zhàn)地攝影記者,用鏡頭記錄下了戰(zhàn)爭中人民軍隊的英勇與犧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顧棣的“處女作”始于1944年,他為母親拍攝了第一張照片,這也是他攝影生涯拍攝的第一張照片。在這幅作品中,母親坐在凳子上,右腿搭在左腿上,平靜的神色中透露著剛毅和不屈,其背后的故事是:母親動員五名子女全部參加了革命戰(zhàn)爭。這幅作品生動地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年代母親的堅韌和勇敢,成為了中國攝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除《母親》之外,顧棣的攝影作品還涉及眾多題材,貫穿了他所經歷的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漫長歲月。他拍攝了戰(zhàn)爭時期的戰(zhàn)場、戰(zhàn)士、民眾等場景,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人民的堅強;他也拍攝了和平時期的建設場景、人物形象、自然風光等,反映了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祖國山河的美好。

顧棣的攝影作品不僅具有歷史價值,也具有藝術價值。他善于捕捉瞬間,用鏡頭記錄時代背景下真實的場景和人物。他的作品構圖嚴謹、用光考究、畫面生動,在山西省攝影家協(xié)會劉濤手中見過一幅周恩來同志與晉劇大師丁果仙握手的照片,就是出自顧棣之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沙飛去世后,顧棣深知沙飛的攝影作品對于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性,因此他致力于妥善安排和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顧棣首先承擔起收集和整理沙飛攝影作品的重任。他明白這些照片不僅反映了沙飛個人的攝影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它們生動地記錄了中國革命歷史的真實面貌。顧棣不辭辛勞,四處奔走,把全部精力用于搜集沙飛的攝影作品,并將它們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分類。在整理過程中,顧棣非常注重照片的真實性和歷史價值。他仔細甄別每一張照片,確保它們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他還對照片進行詳細的標注和說明,以便后人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些作品。顧棣還積極推廣沙飛的攝影作品。他通過舉辦展覽、發(fā)表文章等方式,向公眾展示這些珍貴的照片,讓更多的人了解沙飛的攝影造詣和對中國革命歷史的貢獻。他用畢生精力努力地爭取各種資源,為沙飛的攝影作品提供更好的保管條件,確保沙飛的精神能夠長久地傳承下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紅色攝影史研究者

除了攝影家的身份外,顧棣還是一位在攝影領域有著重要影響的專家學者。他的出版物豐富多樣,涵蓋了攝影史、攝影作品以及攝影技術研究等多個方面。

《中國紅色攝影史錄》是顧棣的重要著作之一,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了中國紅色攝影的發(fā)展歷程?!妒蜂洝贩譃閿⑹缕?、影像篇和檔案篇,通過大量的歷史圖片和詳細的檔案記錄,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和建立新中國的歷史進程中的英勇斗爭。從意義上看,《史錄》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部詳實的歷史記錄,更是一部生動的革命教材。通過影像的力量,我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烽火歲月和英雄氣概。這部著作讓我們認識到,攝影在歷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鏡頭記錄了歷史瞬間,影像傳承了革命精神。顧棣在書中不僅關注攝影本身,還深入探討了攝影與革命、與人民的關系。他認為,攝影作品是時代的產物,也是人民的心聲。在革命戰(zhàn)爭中,攝影記者們用鏡頭記錄下了無數英勇善戰(zhàn)、不怕犧牲的革命戰(zhàn)士和人民群眾,這些作品不僅是對歷史的見證,更是對人民英雄的頌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顧棣還作為副主編參與了《沙飛紀念集》這本書的編寫工作。該書是對著名攝影家沙飛的紀念文集,收錄了沙飛的生平事跡、攝影作品以及相關文章,對于研究沙飛及其在中國攝影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顧棣在《紀念集》的編撰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他深入研究沙飛的生平事跡,廣泛查閱歷史文獻和檔案資料,力求還原沙飛的真實形象。這種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為《紀念集》的編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顧棣在編撰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自身的專業(yè)特長,對沙飛的攝影作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評價。他結合沙飛的藝術風格和創(chuàng)作理念,對每一幅作品進行了細致的解讀,展現(xiàn)了沙飛在攝影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這樣不僅豐富了《紀念集》的內容,也提升了其學術價值。顧棣還積極與沙飛的親友、同事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交流,收集了大量珍貴的回憶資料和口述歷史。這些第一手資料為《紀念集》的編撰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使得沙飛的形象更加立體、生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崇高美的歷史再現(xiàn)》是顧棣與他人合著的一本著作,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再現(xiàn)和解讀,展現(xiàn)了“崇高美”的深刻內涵。該書在出版后獲得了第十屆中國圖書大獎,充分證明了其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從歷史的維度來看,《崇高美的歷史再現(xiàn)》以解放區(qū)新聞攝影為切入點進行了對于中國革命歷史時期新聞攝影特點的深入剖析。顧棣認為,解放區(qū)新聞攝影的美學風格主要表現(xiàn)為崇高美,新聞攝影不僅是一種記錄歷史的方式,更是一種傳遞信息、表達情感、引導輿論的藝術形式。在語言表達和邏輯結構方面,顧棣的文字簡練而富有力量,既能夠準確地描述歷史背景和作品特點,又能夠深入地剖析美學風格和功能,從歷史的回顧到美學風格的剖析,再到美學功能的探討,層層深入,使讀者能夠輕松地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思路。

此外,顧棣還參與編寫了《中國解放區(qū)文藝大辭典》《中國解放區(qū)文藝發(fā)展史》等重要文獻,為中國攝影事業(yè)和解放區(qū)文藝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回到山西

顧棣對山西攝影的貢獻和影響是深遠而重大的。1958年,顧棣轉業(yè)至山西,開始了他在地方的文化藝術工作。他歷任《山西文化》《山西戲劇》雜志的專職攝影記者、編輯,山西省戲劇工作研究室攝影組長,山西人民出版社的攝影編輯、記者,以及《山西畫報》總編輯。此外,他還擔任過山西省文聯(lián)委員、山西省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社會職務,為山西的文化藝術事業(yè)發(fā)展付出了努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從戰(zhàn)爭年代一路走來的資深攝影家,他的攝影生涯橫跨多個重要歷史時期,其作品不僅記錄了時代的變遷,也深刻反映了山西地區(qū)的社會風貌和人文特色。他在《山西畫報》擔任總編輯期間,帶領編輯記者深入基層采訪拍攝,還毫無保留地傳授拍攝經驗,為山西畫報社培養(yǎng)了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團隊。他本人還記錄了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山西活動的珍貴影像,以及山西文藝界眾多的名家大師。在攝協(xié)工作方面,他積極參與攝影教育活動,通過舉辦講座、培訓班等方式,傳授攝影技藝和創(chuàng)作理念,為早期山西攝影界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攝影人才。2014年8月18日,由中國文聯(lián)文藝資源中心、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主辦、中國攝影畫廊承辦的顧棣從事攝影70周年特別展集中回顧展示了顧棣拍攝的攝影作品與收藏的文獻資料,對于顧棣個人的攝影之路是一次有分量的總結。

在山西工作和生活期間,顧棣的攝影藝術成就得到了國內外廣泛的認可。他榮獲過第二屆沙飛攝影獎特別貢獻獎、中國攝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第十屆中國圖書大獎等眾多榮譽。他積極參與各種攝影學術活動,為早期山西攝影走出去搭建了橋梁,是新中國攝影史上不能繞開的重要前輩大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來源:影像藝術觀察

實習編輯:李嫣然 雷軼童

編輯:張立強

審校:周津皓

審核:汪 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