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瑞出生于1910年,河北省巨鹿縣人,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高小畢業(yè)后,王蘊瑞不再讀書,為了謀生,16歲的時候,他前往天津當兵,此后又加入了馮玉祥的部隊,參加了北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伐結束后,王蘊瑞一度因病回家休養(yǎng),后重返部隊。中原大戰(zhàn)之后,馮玉祥戰(zhàn)敗下野,部隊被蔣介石收編。在被收編的部隊中,有一支被改編為26路軍,王蘊瑞也進入26路軍,并隨部前往江西進攻紅軍。

26路軍在江西期間遭遇很多挫折,1931年年底,在董振堂、季振同等一眾有識之士的領導下,26路軍加入了紅軍,并被改編為紅五軍團。加入紅軍之后,王蘊瑞擔任了紅五軍團第十四軍軍部參謀,經過一番改造后,他隨軍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的反“圍剿”作戰(zhàn)。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32年年底,王蘊瑞加入了我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在這之后,他調任紅七軍團司令部作戰(zhàn)科科長,并隨軍入閩作戰(zhàn)。1934年7月,紅七軍團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進軍,執(zhí)行牽制敵人的任務,策應中央紅軍的長征。

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團合編之后,王蘊瑞擔任了紅十軍團三師師長,此后王蘊瑞隨軍前往浙西南根據地,并留在根據地堅持游擊戰(zhàn)。然而,因為敵眾我寡,一段時間后,浙西南根據地的部隊打光了,王蘊瑞在突出重圍后返回河北老家,與組織失去了聯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37年年底,八路軍東進縱隊挺進冀南,王蘊瑞主動找到部隊說明情況,由此恢復了組織關系。在這之后,王蘊瑞重返部隊,擔任了八路軍冀南軍區(qū)參謀處長、八路軍冀南軍區(qū)參謀長等職務,參與指揮了冀南根據地的反“掃蕩”作戰(zhàn),在極端困難的環(huán)境下,帶領根據地的軍民以游擊戰(zhàn)的方式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見證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王蘊瑞擔任了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2縱參謀長,參與指揮了鉅金魚、定陶、魯西南戰(zhàn)役。另外,在淮海戰(zhàn)役的第二階段,王蘊瑞還出色完成了阻擊國民黨李延年兵團的任務,為包圍黃維兵團奠定了基礎,同時,也促使我軍完成全殲黃維兵團的任務,保障了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淮海戰(zhàn)役之后,王蘊瑞繼續(xù)隨軍南下,參與指揮了渡江戰(zhàn)役。新中國成立后,王蘊瑞又馬不停蹄地挺進西南,參加了解放西南的戰(zhàn)斗。西南解放后,王蘊瑞留在西南地區(qū)工作,擔任了川東軍區(qū)參謀長,期間,他主要指揮了剿匪工作,并圓滿完成了剿匪任務,鞏固了新生的政權。

1951年,王蘊瑞入朝參戰(zhàn),參與指揮了第五次戰(zhàn)役、上甘嶺戰(zhàn)役,為促進《朝鮮停戰(zhàn)協定》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55年,45歲的王蘊瑞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少將。在這之后,他又擔任了第二野戰(zhàn)軍戰(zhàn)史編輯室主任,致力于撰寫我軍的光輝戰(zhàn)史,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2年,王蘊瑞調任南京軍區(qū)參謀長,期間,他在軍區(qū)積極開展大練兵、大比武,為和平時期軍隊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1966年開始的那段特殊歷史時期中,王蘊瑞也受到沖擊,1969年,59歲的王蘊瑞以“疏散”的名義被下放到湖南洞庭湖畔漢壽縣的一個部隊農場勞動,1973年,他重新復出,擔任了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辦公室主任、軍事學院顧問等職務。1989年,王蘊瑞因病去世,享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