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周一的武漢市江岸區(qū)綜治中心大廳一如既往的忙碌。上海某設備公司負責人張某手持訴訟材料前來咨詢,打算就一筆拖欠兩年的2.4萬元設備尾款提起訴訟。
這場看似普通的合同糾紛,通過區(qū)法院駐區(qū)綜治中心“涉企糾紛調解室”,當日達成調解協(xié)議,生動展現了司法助力營商環(huán)境建設的“江岸速度”。
“我是企業(yè)負責人,有家安裝公司拖欠我們尾款兩年了,我想立案?!?/p>
該案標的額不大,但涉及兩地企業(yè),為減輕當事人訴累,工作人員當即啟動涉企案件快速響應機制,將案件導入涉企案件綠色通道并交由駐區(qū)綜治中心法官楊松,第一時間負責辦理并指導調解員唐玉萍開展先行調解。
“開始還能打通電話,也承諾了付款時間,現在微信不回電話不接,完全沒了音訊!”張某著急地說道。
唐玉萍嘗試聯(lián)系安裝公司,但對方負責人李某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楊松立即查詢該公司工商信息及關聯(lián)案件,發(fā)現其仍在正常經營,且有其為原告的其他糾紛案件在訴。
于是二人繼續(xù)撥打對方電話,但仍“無人應答”。無奈之下,唐玉萍通過手機向李某發(fā)送了短信,并嘗試搜索微信添加好友,沒想到對方竟然通過了申請。
“近兩年公司承接了好幾個大項目,本想著能‘大展宏圖’,沒想到項目款都沒收回來。公司賬上沒錢,實在不知道怎么面對別人。麻煩您溝通一下,再給我們幾個月時間,今年八月一定付款……”李某連忙表達歉意,言語之中滿是羞愧與懇求。
“當時簽合同的時候,眼看對方老板身家不俗,現在說拿不出幾萬塊,我不信!他們就是惡意拖欠!”張某情緒激動。
眼看雙方信任崩塌,楊松意識到電話調解肯定解決不了問題了,于是聯(lián)系安裝公司負責人李某到區(qū)綜治中心面談。
半個小時后,身沾施工泥漿的李某風塵仆仆出現在涉企糾紛調解室,衣著樸素與張某從前見到的形象截然不同。
“這兩年項目回款困難,幾家上游公司工程款都沒有及時到位。為了給下游公司結款,我抵押了個人名下的房產、墊付了全部流動資金,已經竭盡全力了……”李某情緒低落,反復說明自己并非故意拖欠,實在是資金周轉困難。
聽著李某的講述,張某態(tài)度雖有緩和,但仍心存疑慮。
“他們現在資金確實出現問題,希望你們理解并給予一定的寬限期……”見狀,楊松攤開李某帶來的抵押房產的公證文書、企業(yè)貸款憑證、工人工資發(fā)放記錄、公司名下的銀行流水,一項一項都說明了安裝公司的艱難處境。
“企業(yè)經營總有起伏,我們合作這么久,你不應該‘回避’,應該早點跟我說清楚?!睆埬硨⑿谋刃模敢庠傧嘈爬钅骋淮危鲃犹岢鲈俳o對方延后兩個月,在今年十月底前對方另一項目結算后付款,同時也放棄了違約金。
“設備公司拿出了最大誠意,希望你們能珍惜這份經營伙伴給予的信任,按時支付剩余的尾款。”在楊松的主持下,雙方在涉企糾紛調解室當場簽訂調解協(xié)議。同時現場面對面建立微信群,以便此后法院對安裝公司履行情況進行督促。
“以為怎么也得幾個月處理這件事,現在當晚就能帶著文書返滬,這種效率讓我們外地企業(yè)也能安心經營?!睆埬硰纳虾W绨喔哞F赴漢,夜幕降臨拿著民事調解書返滬。不到24小時,這場因尾款引發(fā)的糾紛,得以圓滿解決。(姜泰陽)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