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子結(jié)婚,婆婆發(fā)清單讓我認領(lǐng)任務(wù),我冷笑:我去年結(jié)婚你分文不給

我是林悅,今年28歲,結(jié)婚剛滿一年。

那天晚上,我正在廚房準備晚餐,手機突然連續(xù)震動。

擦干手拿起一看,是婆婆在家庭群里發(fā)了一份文檔,標題赫然寫著《張濤婚禮籌備分工及費用清單》。

我的手指有些發(fā)抖地點開文件,只見里面詳細列出了二十多項任務(wù),而我的名字后面赫然標注著:"婚慶公司費用(約3.5萬)"、"酒席10桌(約4萬)"。

最下方還用紅色字體強調(diào):"請各家庭成員于三日內(nèi)確認認領(lǐng)任務(wù),如有調(diào)整請私聊我。"

"怎么了?臉色這么難看?"丈夫張浩從客廳走過來,手里還拿著啃了一半的蘋果。

我把手機懟到他面前:"你看看你媽發(fā)的這是什么?"

"條件不錯?"我氣得聲音都提高了八度,"我們結(jié)婚的時候你媽可是一分錢都沒出!現(xiàn)在你弟結(jié)婚,倒想起我這個大嫂來了?"

張浩訕訕地低下頭,那副模樣讓我想起一年前我們結(jié)婚時的場景。

那時候,我和張浩戀愛三年,終于決定結(jié)婚。

我是城市獨生女,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階層;張浩家在縣城,有個小兩歲的弟弟張濤

談婚論嫁時,我爸媽體諒張浩家條件一般,主動提出不要彩禮。

我婆婆當時拉著我的手說:"悅悅啊,阿姨真是對不住你,家里現(xiàn)在實在困難,等以后條件好了,一定補償你們。"

婚禮當天,酒席是我爸媽出的錢,婚慶是閨蜜幫忙打折做的簡裝版。

而婆婆除了帶來一床她自己縫的喜被,再沒拿出任何東西。

就連改口費,都是張浩偷偷塞給婆婆,再由婆婆轉(zhuǎn)交給我的。

婚后我才知道,就在我們結(jié)婚前三個月,婆婆已經(jīng)全款給張濤在省會買了套小公寓,說是"給濤濤將來結(jié)婚用"。

"你媽管這叫'家里困難'?"得知真相那天,我在臥室里沖張浩發(fā)火,"給我們一分錢沒有,給你弟買房倒是大方!"

張浩蹲在床邊,像個做錯事的孩子:"我媽一直比較疼

"早計劃?怎么不早計劃給你也買一套?"我氣得把枕頭砸在他身上,"張浩,你是不是早就知道?"

他沉默了很久,才輕輕點了點頭。

那一刻,我感覺心臟像被一只無形的手狠狠攥住。

原來在這場婚姻里,我一直是個被蒙在鼓里的傻子。

"悅悅,你別生氣。"張浩的聲音把我拉回現(xiàn)實,"我媽可能就是隨口一說,你要是不愿意,我去跟她說..."

"隨口一說?"我冷笑,"清單都做得這么詳細了,還叫隨口一說?"

我把手機往桌上一扔:"張浩,我今天把話說明白。你弟結(jié)婚,我一分錢都不會出。不是我沒有這個錢,而是你媽這樣做太欺負人了!"

張浩急得額頭冒汗:"可是...我媽那邊..."

"你媽那邊怎么了?"我盯著他的眼睛,"是不是又拿'不孝順'壓你?張浩,你今年30歲了,能不能有點主見?"

見他不說話,我繼續(xù)道:"去年我們結(jié)婚,你媽一分錢不出,我認了?,F(xiàn)在你弟結(jié)婚,酒席婚慶都要我出,憑什么?就因為我好說話?"

張浩支支吾吾:"濤濤剛工作沒多久...確實沒什么積蓄..."

"他沒積蓄,我們就有嗎?"我氣得眼眶發(fā)熱,"我們每個月還要還房貸,你忘了嗎?"

房間里一時陷入沉默。

過了許久,張浩小聲說:"要不...我們先借點錢應(yīng)應(yīng)急?我媽那邊實在推不掉..."

這句話徹底點燃了我的怒火。

我抓起手機,直接在家屬群里發(fā)了一條語音:"媽,我和張浩剛結(jié)婚一年,手頭也很緊張。濤濤結(jié)婚是喜事,但酒席婚慶費用我們實在承擔不起。畢竟去年我們結(jié)婚時,您也說家里困難,我們都能理解。"

發(fā)完這條,我又補充了一句:"對了媽,您還記得我結(jié)婚時您給的改口費是誰出的錢嗎?"

消息發(fā)出去后,群里死一般寂靜。張浩臉色煞白:"悅悅,你...你怎么能這么說..."

"我為什么不能說?"我反問他,"實話實說而已。你媽能做初一,我就不能做十五?"

不到五分鐘,婆婆的電話就打到了張浩手機上。

我清楚地聽到電話那頭尖銳的聲音:"張浩!你媳婦什么意思?當著全家人的面給我難堪?你們現(xiàn)在翅膀硬了是吧?"

張浩捂著話筒,哀求地看著我。

我走過去,直接拿過手機:"媽,我沒有給您難堪的意思。只是將心比心,我和張浩結(jié)婚時的情況,您應(yīng)該比誰都清楚。"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婆婆的語氣突然軟了下來:"悅悅啊,媽不是那個意思...媽就是覺得你們現(xiàn)在過得不錯..."

"我們過得是不錯,"我平靜地說,"但那是我和張浩起早貪黑自己掙來的。濤濤要結(jié)婚,我們作為哥嫂可以幫忙,但不是以這種方式。"

掛斷電話后,張浩呆呆地看著我:"悅悅,你變了..."

"是啊,我變了。"我長舒一口氣,"因為我終于明白,在你們家,懂事的孩子沒糖吃。"

那天之后,婆婆再沒提過讓我們出錢的事。

出乎意料的是,上個月她突然來市里看我們,還帶了一堆家鄉(xiāng)特產(chǎn)。

吃飯時,婆婆主動給我夾菜:"悅悅,多吃點,看你最近都瘦了。"

然后又對張浩說:"你以后多幫著悅悅做家務(wù),別老讓她一個人忙活。"

臨走時,婆婆塞給我一個紅包:"這是媽補給你的改口費,上次...是媽考慮不周。"

我捏著那個厚厚的紅包,心里五味雜陳。

張浩悄悄告訴我,婆婆回家后把給濤濤準備的婚房賣了,說要"一碗水端平"。

林悅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家庭關(guān)系中,忍讓換不來尊重,底線才能贏得理解。

有句老話說得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別人眼里可能只是軟弱可欺。

你在家庭中遇到過類似的不公平對待嗎?

你是選擇隱忍還是勇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