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筑客HOME(ID:hizhuke)
本文已獲得授權

每天爬六層樓梯的喘息聲,墻皮剝落時揚起的灰塵,還有永遠修不好的漏水墻角……這些畫面,構成了許多“老破小”住戶的日常圖景。
隨著城市更新的浪潮,“原拆原建”的模式正在悄然改寫老小區(qū)的命運,它讓老房子‘脫胎換骨’的同時,守住居民記憶中的家園坐標。
當70年代的紅磚樓換上智能家居的‘心臟’,這場「老房子革命」究竟如何實現居住品質的躍升?又為何在叫好聲中仍存爭議?

.01
什么樣的房子符合“原拆原建”
原拆原建的房屋,大都是年代久遠、建設標準較低、安全隱患多、居住條件差的“危房”。但能否立馬實施原拆原建,還得根據每個城市的財政情況和立項先后順序來定。
下面來看下三個城市的老房子改造案例,會幫助大家對「原拆原建」有更直觀的認識。
案例1:北京 勁松小區(qū)114號樓
全市首個采用“四方共擔”方式出資重建的危舊樓房。
勁松一區(qū)114號樓建于1978年,是一棟六層框架輕板實驗樓。歷經五十年風雨,已經成為D級危樓。66戶居民中,家有老人的占到60%左右,沒有電梯上下樓很不方便。

2021年12月4日,勁松一區(qū)老樓正式啟動拆除重建,2023年重建完成,從居民搬走到收房,用了19個月。
改建資金由政府、產權單位、居民、社會機構等多主體籌集,其中居民出資比例約10%,平均每戶約6-7萬元。

勁松一區(qū)的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比達36.9%,加裝電梯不同于一般老樓加裝電梯的模式,新建的樓房可以實現平層入戶,從電梯出來直接就進家門。


房屋的戶型更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臥室減少的面積補給客廳,增加衛(wèi)生間和廚房的使用面積,平均每戶建筑面積增加6平方米左右。
上下水管道使用了先進的雙層螺紋管,既能防止漏水或堵塞,排水時還能有效減少噪音。

案例2:杭州 浙工新村
居民自籌約4.7億元,占小區(qū)重建全部費用的八成以上。
浙工新村是位于杭州市中心的“老破小”,始建于1980年代,距今已經超過40年。外部條件差,小區(qū)缺乏抗震設防,安全隱患較多。

2023年4月,正式啟動有機更新流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為8.1萬平方米,涉及居民548戶。
改造時拆除原13幢建筑,新建7幢11層的小高層,全部安裝電梯,實行人車分流,還配建了地下車庫,綠化率提升至25%以上,容積率從1.8提高至2.1。

案例3:成都 曹家巷工人村
成都市首個原拆原建項目。
項目在金牛區(qū)曹家巷工人村內,建設跨越50-80年代,形成了成片的老小區(qū)。其中有8棟拆建的房子是50、60年代紅磚房,每層公共廚衛(wèi)面積18-30㎡,空間狹窄,環(huán)境嘈雜,屬D級危房。

原拆原建新房子增加地下車庫、下沉商業(yè)、加裝電梯,延續(xù)了原來的樓棟布局,單層戶數減少,由5層變7層,每戶增加5~6平方米,新增電梯和地下車庫。

房間內部,都是北廊單體,房間尺度窄、暗衛(wèi)等“瑕疵”。但能做到南北通透、有衛(wèi)生間廚房外陽臺。


.02
原拆原建有哪些好處?
①從居住者角度來說,居民獲得感顯著提升
原來的老房子開裂、滲水問題嚴重,且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齊全,小區(qū)基礎設施也不完善,不僅居民生命安全無法保證,還無法滿足現代生活的居住要求。
通過“原拆原建”,可改善使房屋居住環(huán)境和住房功能。

而且,這些老舊小區(qū)所處的地段都在”鬧市區(qū)“,本就生活配套成熟,學校、醫(yī)療資源豐富,這樣一來不用離開熟悉的街坊環(huán)境,就能繼續(xù)享受市中心的便捷資源。

②從國家角度來說,更符合“雙碳目標”
精細化的“原拆原建”通過綠色建造、完善建筑拆除管理等措施,減少了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符合國家提出的“雙碳”目標。
③從城市角度來說,有助于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
“原拆原建”是一種“小規(guī)模、漸進式”的有機更新,能保護城市原有的街道路網不會被破壞,建筑的風貌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有助于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

.03
為何有人反對原拆原建?
「明明不花錢就能住新房,為何還有人反對原拆原建?」
位于上海市中心區(qū)域的甘泉三村,最早建成的房源1953年竣工,是標準的“老破小”,層高低,不少樓棟上有加建的鐵棚,居住條件差,還有安全風險。

因此,甘泉三村舊住房成套改造于2024年9月5日啟動簽約。
但由于項目整體簽約率為83.56%,其中產權戶簽約率為71.89%,而按照相關要求,整體簽約率應達到98%,產權戶簽約率應達到100%后,項目才能開展。最終只能擱置。

甘泉三村舊住房改造項目的中止并非個案。那么,為什么會有很多人反對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房屋面積補貼:原拆原建強調“拆一還一”,有些居民想要拿錢去購買更多面積很難實現。還有些老房子面積都比較小,很多人一輩子都住在這種房里,眼看有機會換新房,但新房面積增加不多。
②房屋質量不放心:對未來拿到的房子沒有把握,擔心質量差、層高太低,使用面積變小,煤衛(wèi)太小等導致生活不便等。
③拆建速度:很多人心拆建速度慢,等不起,而且過渡期生活成本高,就選擇不簽。

④資金方面:原拆原建每家要掏幾十萬、上百萬,這筆錢不是每戶人家都能拿得出,尤其是一些沒有子女的老人,即使貸款,年紀大也貸不出來。
⑤房子常年出租,耗得起:還有些業(yè)主不住這里,房子長年出租。對他們來說房屋“原拆原建”收不到租金,還要交錢的話不劃算,再加上自己以后又不會來住,覺得沒必要同意。

老房子的故事從未終結,它正在鋼筋水泥的重組中,續(xù)寫關于「家」的全新篇章。
大家對老舊小區(qū)“原拆原建”還有什么看法呢?歡迎評論區(qū)討論分享哦。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請聯系
- End -
內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責聲明|
本文轉載自:筑客HOME
尊重知識產權,版權歸原創(chuàng)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創(chuàng),否則均為轉載或出自網絡整理, 如發(fā)現內容涉及言論、版權問題時,煩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做刪除處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