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1992年發(fā)生在黑龍江肇東市的這樁大案,很多人可能覺得跟電影似的,太夸張了。
一個檢察官,堂堂正正的執(zhí)法者,竟然親手殺了21個人,連自家人都不放過,最后還把尸體都扔進焚化爐燒了。
這事兒聽著就讓人頭皮發(fā)麻,但它卻是真真切切發(fā)生過的。
蔣英庫是誰?從農(nóng)村小子到檢察官
蔣英庫這人,1956年出生在黑龍江雙鴨山市集賢縣的一個農(nóng)村家庭。家里沒錢供他上大學(xué),他就早早出來闖蕩了。70年代末,他跑到肇東市打工,先是干建筑,后來擺攤做小買賣,慢慢攢了點人脈和本錢。
1990年,蔣英庫通過關(guān)系和錢,硬是擠進了肇東市人民檢察院,當上了控審科的書記員。那會兒中國司法系統(tǒng)還不像現(xiàn)在這么規(guī)范,基層單位里這種靠關(guān)系上位的事兒不算少見。
進了檢察院,蔣英庫算是拿到了權(quán)力的敲門磚,從此開始了他的雙面人生。

1992年,蔣英庫干了件大事——他建了個陶瓷大廈。
他靠檢察官的身份,偽造了一堆財務(wù)報表,又賄賂銀行官員,從銀行騙了好幾百萬貸款。
這套“空手套白狼”的玩法,在90年代初挺常見,那時候金融監(jiān)管還沒那么嚴,他這種人鉆空子太容易了。
陶瓷大廈蓋好后,表面上看是蔣英庫的商業(yè)成就,其實暗地里成了他犯罪的窩點。他利用這地方,把生意上的糾紛和威脅他的人一個個“解決”掉。
從1993年開始,凡是跟他有矛盾的,或者知道他底細的,都成了他的目標。手段簡單粗暴,直接殺了,然后把尸體弄到大廈的鍋爐房燒掉。
第一起命案是1993年10月6日,受害者叫孟憲明,是個裝修承包商。因為工程款沒結(jié)清,孟憲明找蔣英庫要了好幾次錢。
那天蔣英庫讓人把他騙到陶瓷大廈,弟弟蔣英權(quán)埋伏好,用槍把他崩了。
尸體拖到鍋爐房,切成塊燒了。
事后蔣英庫放風說孟憲明卷款跑了,債主還真信了,去孟家鬧了一通,把他家底兒都翻沒了。

殺戮升級:21條人命的血債
從孟憲明這事兒開始,蔣英庫算是徹底放開了手腳。
1993年到2001年這八年,他殺了21個人,受害者啥身份的都有:生意伙伴、下屬、情人,甚至自家親戚。每次都是老套路,先把人騙到陶瓷大廈,殺了再燒尸,銷毀證據(jù)。
之后他看上了五金店老板李海的老婆劉曉梅,想把她弄到手。他先派人把李海約到大廈談生意,蔣樹海拿斧頭把他劈死,尸體燒了。
之后他逼劉曉梅跟他過,劉曉梅不干,還想保住丈夫的財產(chǎn)。蔣英庫一氣之下把她也騙到大廈,用繩子勒死,照樣燒了。
更狠的是,他連自家人都不手軟。蔣樹海跟著他殺了好幾個人,心理壓力太大,1996年在公安局的一次聚餐上崩潰了,當著同事的面喊自己殺了人。
這事兒傳到蔣英庫耳朵里,他怕蔣樹海壞事兒,騙他說回老家歇歇。結(jié)果蔣樹海剛到家,蔣英庫就親手拿刀捅死了他,尸體還是扔進鍋爐燒了。

還有個叫王英利的,是蔣英庫的親信,
幫他干了不少臟活兒。有回喝多了,王英利在酒桌上說了幾句不該說的,提到蔣英庫的那些黑事兒。
蔣英庫聽說了,直接把他叫到大廈,手下用鐵棒砸死了他,尸體照舊燒掉。21個受害者里,像這樣被他滅口的知情者占了不少。
這八年間,失蹤的人越來越多,當?shù)乩习傩臻_始議論陶瓷大廈有問題。
受害者家屬跑去公安局報案,可每次都被擋回來。蔣英庫為啥這么囂張?因為他有靠山——公安局副局長張照偉。

保護傘:張照偉的遮掩
張照偉跟蔣英庫是結(jié)拜兄弟,倆人關(guān)系鐵得不行。
80年代就認識了,那時候蔣英庫還在倒騰非法買賣,張照偉在公安系統(tǒng)混得風生水起。
到了1992年,蔣英庫進了檢察院,張照偉當上了肇東市公安局副局長,手里有實權(quán)。有了這層關(guān)系,蔣英庫干啥都不怕。
從1993年起,失蹤者家屬報案就沒斷過。
他們拿著線索去公安局,可張照偉總有辦法把事兒壓下去。他把這些案子都定成“經(jīng)濟糾紛”,說不值得立案。
有時候還親自出面警告家屬,讓他們別再鬧了,不然有他們好看。警察想查也查不了,張照偉一句話就能把案子攔住。陶瓷大廈的傳言越來越多,可硬是沒人敢動。

2001年,蔣英庫的好日子到頭了。那年11月8日,黑龍江省檢察院的兩名檢察官袁成和果冬梅失蹤了。
這倆人之前查陶瓷大廈的賬,發(fā)現(xiàn)好幾筆錢來路不明,就約蔣英庫見面,想問個清楚。結(jié)果他們?nèi)チ颂沾纱髲B,就再沒出來。
蔣英庫照老辦法,把人殺了,尸體燒了,以為自己還能蒙混過去。
可這次不一樣,袁成和果冬梅是省里的官員,身份硬,失蹤的事兒捂不住。
家屬報案后,省里直接炸了鍋,公安部派專案組下來查。蔣英庫一看風頭不對,跑回雙鴨山老家躲著,可沒幾天,2001年1月19日就被抓了。
專案組順著線索查,先抓了蔣英庫的助手賈勇。賈勇扛不住審訊,全招了,說尸體都燒在陶瓷大廈的鍋爐房里。
專案組跑去挖,挖了好幾天,弄出一堆骨灰。法醫(yī)化驗后確認,這些骨灰跟1993年以來失蹤的21個人對得上號。

2001年12月,黑龍江省高院開庭審蔣英庫。
法庭上,檢方把賈勇的供詞、鍋爐房的骨灰證據(jù)、受害者家屬的證詞全擺出來了,鐵證如山。之后,蔣英庫在哈爾濱被執(zhí)行槍決,這案子算是徹底畫上句號。

結(jié)語
這案子暴露了90年代基層司法的亂象。那時候改革開放剛起步,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可法律監(jiān)管跟不上。
像蔣英庫這種人,靠錢和關(guān)系就能混進檢察院,權(quán)力沒人盯著,想干啥干啥。張照偉這種保護傘更可怕,公安局都敢給他當擋箭牌
案子破了以后,國家開始重視掃黑除惡。蔣英庫這案子被列成典型,公安部和最高檢都拿它當反面教材,警告各級官員別跟黑惡勢力沾邊。后來司法改革也加快了腳步,檢察院和公安的監(jiān)督機制一步步完善,權(quán)力關(guān)進籠子里,不讓這種事兒再發(fā)生。

蔣英庫這案子讓人憋屈的一點是,拖了整整八年才破。21個人沒了,家屬喊了八年,咋就沒人管呢?這得從根兒上找原因。
首先是基層司法腐敗。蔣英庫和張照偉勾結(jié),上面壓根不知道下邊兒的事兒。報案上不去,線索斷在半路,家屬的聲音傳不到省里。那會兒通信也不發(fā)達,老百姓想越級反映問題,難上加難。
其次是權(quán)力沒人管。蔣英庫當檢察官,查案辦案都歸他管,誰能想到他自己是罪犯?監(jiān)督機制等于零,他干啥都沒人盯著。張照偉在公安那邊一手遮天,案子根本立不下來。這倆人一里一外,把整個肇東的司法系統(tǒng)玩兒得團團轉(zhuǎn)。
最后是社會環(huán)境。那會兒中國正忙著搞經(jīng)濟建設(shè),基層政府忙著招商引資,對這種黑惡勢力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老百姓怕惹事兒,很多人知道陶瓷大廈不對勁,也不敢吱聲。這種環(huán)境下,蔣英庫才能橫行這么久。

要不是2001年袁成和果冬梅失蹤驚動了公安部,這案子還不知道要拖到啥時候。這也提醒咱們,司法系統(tǒng)不能光靠內(nèi)部管,得有外部監(jiān)督,不然誰知道還有多少蔣英庫藏在里頭。
蔣英庫這案子給咱們敲了個大大的警鐘。咋防著以后別再出這種事兒?得從幾個方面下手。
第一,司法得公開透明。檢察官、警察的權(quán)力不能沒邊兒,干啥都得有人盯著。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了,網(wǎng)上公開案件信息,讓老百姓監(jiān)督,這比啥都管用。蔣英庫那會兒要是有人能查他的賬,興許早就露餡了。
第二,干部選拔得嚴。像蔣英庫這種沒背景沒學(xué)歷的,靠錢砸進檢察院,這不是瞎胡鬧嗎?以后招人得看真本事,背景審查得過硬,不能讓這種投機分子混進來。
第三,打黑得動真格。蔣英庫能活蹦亂跳八年,全靠張照偉撐腰。保護傘不挖掉,黑惡勢力就死不了?,F(xiàn)在掃黑除惡力度挺大,但得持之以恒,基層的保護傘一個都不能放過。
第四,老百姓得有說話的地兒。21個受害者家屬喊了八年沒人聽,這不正常。得給群眾開條路,比如網(wǎng)上舉報、匿名投訴啥的,讓他們敢說、能說,真相就不會埋那么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