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jié)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guān)文獻來源。

朱溫喜歡過很多將領(lǐng),楊師厚,葛從周,寇彥卿,但是在他心里最為特殊的,卻是一個降將。
誰呢?劉鄩嘛。
這也難怪,因為劉鄩是那個時代里很少見的具有人文精神的武將,他有節(jié),守禮,仁善,有儒將之風,在素來悍勇野蠻的朱梁軍事集團中,需要劉鄩這樣的武將來中和一下。
到后梁末帝朱友貞的時代里,劉鄩這樣的將領(lǐng)則更為重要,因為他不僅個性鮮明,他還很有能力。
劉鄩拿下過潼關(guān),活捉過敵方將領(lǐng),領(lǐng)兵收復過長安。
劉鄩打下過徐州城,兗州城,還消滅過楊行密的很多兵力。
劉鄩曾經(jīng)和楊師厚聯(lián)手,在前線重挫過李存勖的軍隊,而且不止一次,每次他和河東軍打仗,基本上他都占優(yōu)勢,李存勖或許對劉鄩都有一點點的心理陰影,時常說,梁國的劉鄩啊,這個人不一般,人很聰明,跟他打仗的時候,你看到他走一步路,邁開腿走了一下,他就已經(jīng)想了一百個計策。
敵方能給出如此評價,可以說劉鄩這個武將他沒白干。
所以當朱友謙獻出同州投奔李存勖的時候,皇帝朱友貞立刻就把劉鄩派了出去來攻打這個悖逆君王的義弟。
當然,除了劉鄩,這支大軍的指揮官還有段凝,溫韜,以及尹皓。
只是大家都清楚,段凝是個繡花枕頭,溫韜是盜墓賊,尹皓更是稀松平常,真要打朱友謙,還得是劉鄩出馬。

只是,這對誰來說都是無比艱難的任務(wù),因為后梁要面對的不止朱友謙,還有河東軍。
朱友謙既然去意已決,已經(jīng)投向了李存勖的懷抱,那后梁打朱友謙,河東軍必然支援,所以劉鄩這是一打二,他壓力很大。
而且,來支援朱友謙的將領(lǐng),還是河東名將李嗣昭。
李嗣昭,汾州太谷縣人,出身于當?shù)氐囊粋€普通農(nóng)戶家庭。
當年李克用,也就是李存勖的爸爸,他占據(jù)河東的時候,曾經(jīng)到太谷縣去打獵,途中正好就經(jīng)過這一家農(nóng)戶,農(nóng)戶的院子后邊,有一片樹林,長得是郁郁蔥蔥,非常的繁榮茂盛,李克用就覺得這林子不一般,更認為林子旁邊的這家農(nóng)戶,更不一般,一打聽,發(fā)現(xiàn)就在腳前腳后,這戶農(nóng)家生了一個男孩。
李克用一尋思,他認為這不是偶然,這種現(xiàn)象,這種情況,很能說明問題。
李克用是梟雄不假,他反過唐朝,打過黃巢,拿下了河東,收拾過朱溫,但他畢竟也只是一個古代人,既然是古代人,那么就難免生活在封建迷信的范疇中。
古人很相信祥瑞這個事情,認為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些奇特景象,往往都有揭示奧秘,評價當下,預言未來的意義,比如,枯木逢春了,鐵樹開花了,又或者是傳言中的神鳥鳳凰,麒麟乍現(xiàn),這都代表了吉祥,順利,幸運,都是好的意味。
龜甲隱裂而兆卜辭,鶴影棲松而延壽考,甘露垂于竹葉則喻政通人和,霓虹貫日乃證陰陽調(diào)和,那么眼前如此枝繁葉茂的大森林孕育出的男孩,必然不是一般人。

既然遇到了,就沒有錯過的道理,李克用還挺講究,沒有說直接把孩子就給搶走了,而是給了這戶農(nóng)家很多的金帛,把這個孩子給買了過來,收為了自己的義子。
這個孩子,正是李嗣昭。
事實證明,李克用看人還是挺準的,李嗣昭長大之后成為了河東軍中一名擐甲揮戈,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屢立戰(zhàn)功,這人不僅打起后梁軍得心應(yīng)手,他更擅長和契丹人作戰(zhàn),有一回李存勖被契丹人包圍,危在旦夕,李嗣昭親率三百騎兵沖入敵陣,不僅把李存勖給救下來了,還把契丹人給打了個落花流水,契丹人在前邊跑,李嗣昭就在后頭追,從前線追到幽州,從幽州又追到漠北,可算把契丹人給攆夠嗆。
在那個年代,唐末五代的兵卒追著契丹鐵騎攆,也可謂是奇觀了。
李存勖評價劉鄩的時候,說過兩句話,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說劉鄩很有智謀,也就是“吾聞劉鄩用兵,一步百計”,那另外一句話,則是“劉鄩長于襲人,短于決戰(zhàn)”,意思是說,劉鄩搞謀略,玩陰的,他擅長,但是如果正面開打,真刀真槍的對壘起來,他就不行了。
事實上多年以來,劉鄩也多半是靠智取才取得如此輝煌的戰(zhàn)績的,就比如他當年在王師范手下和葛存周交戰(zhàn)的時候,他能從葛存周這種第一梯隊的名將手里成功偷家,把兗州拿下來,靠的也是智取。
兗州城高,城堅,葛存周又是當世名將,布防完全找不出破綻,你要硬來,最好的結(jié)果是被斬于城下,最壞的結(jié)果是死無全尸,挫骨揚灰,所以劉鄩的辦法是,派出幾個臥底,化妝偵查,讓他們打扮成百姓的模樣,混到兗州城里,去刺探情報。
這幾個臥底,那真不是吃干飯的,很快發(fā)現(xiàn)兗州城內(nèi)有一條直通城外的十分隱秘的用來排水的地道,掌握到這個信息之后,劉鄩當晚就帶著五百士卒順著地道潛入兗州,神不知鬼不覺的就把兗州給拿下了。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劉鄩的智將風范,在這一塊就很好的體現(xiàn)出來了。
那他為什么這么聰明,智力這么高呢?當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劉鄩愛讀書,有文化,他日日精進,學習進步,年輕的時候劉鄩就喜歡研究經(jīng)史子集,對兵書更有鉆研。
所以說,有文化的武將不一定能成為名將,但一點文化都沒有的武將,一定不能成為名將。
只是,劉鄩智力值點的太滿,武力值就沒有天賦點給他加了,臨危受命到了前線,面對悍然反叛的朱友謙,劉鄩首先想到的,也是智取。
怎么個智取法呢?那就是派出使者給他送去書信,申明利害,講清形勢,要勸降朱友謙。
梁室根基未搖,縱使晉人暫得同華,他日汴洛大兵北指,公將何以自處?
時移世易啊朱兄弟,一旦刀兵既起,那就要玉石俱焚,你朱友謙也是后梁王室出身,也曾護佑一方百姓,你又怎么忍心闔城百姓為焦土乎呢?
這里值得提一點,劉鄩和朱友謙還是姻親,倆人認識,還挺熟悉,所以劉鄩有把握說服朱友謙。
可以說,劉鄩這回,算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因為他只考慮到了朱友謙是太祖的兒子,后梁的冀王,但是他沒往深了研究,你往深了研究一下,你就知道,在后梁王族出身的這個前提下,朱友謙最古早的出身,是匪盜,是打家劫舍的賊人。
他本來就是一個無組織無紀律的兵痞。
他和你劉鄩這種讀詩書,明大義的人是不一樣的,你誠心實意的勸降他,那不叫智取,而是向盲畫色,對豕誦經(jīng),根本就沒有用。

也正因為如此,朱友謙干凈利索的拒絕了勸降。
朱溫鴆殺昭宗,公等解玉帶相賀,友珪弒父篡位,百官北面稱臣,梁朝叛逆,天而誅之,你劉鄩還想要做這個亂世糊裱匠么?投降是肯定不可能投降的,要打就打,你就別廢話了。
勸降失敗,這就耽誤時間了,劉鄩耽誤后梁軍的時間,就等于是給了河東軍來援助朱友謙的時間,結(jié)果等到李嗣昭一來,因為他勇猛過人,等于是一力降十會了,根本沒有給劉鄩發(fā)揮智謀的時間,后梁軍倉促迎戰(zhàn),很快戰(zhàn)敗。
嚴格意義上來講,后梁軍的失敗,不能完全怪到劉鄩的身上,因為勝敗乃兵家常事,誰也不能打保票,說我一定就能贏,你可以說劉鄩判斷出了問題,但是你不能說人家沒努力,人家不僅很努力,而且還是只有他自己在努力。
這攻打朱友謙的大軍,主帥有四個呢,你是四核的CPU,結(jié)果段凝,溫韜,尹皓根本就不頂用,跟著瞎混打醬油,三個核盯著劉鄩一個核干活,這合適么?
這當然不合適,但是更加不合適的事情,還在后頭。
段溫尹這仨人啊,他們平時心里就不太服氣劉鄩,因為劉鄩是降將出身,但卻得到了從太祖朱溫以來的特別優(yōu)容和禮遇,這仨人嫉妒劉鄩,這回劉鄩戰(zhàn)敗,可算讓他們找到機會了,他們立刻就開始羅織罪名,向朝廷匯報,說劉鄩啊,和朱友謙是親戚,私底下不知道怎么好呢,他到了戰(zhàn)場上不立刻開戰(zhàn),而是癡心妄想的要勸降朱友謙,名為勸降,實際上就是在拖延時間,是養(yǎng)寇自重,就是故意讓李嗣昭有時間來支援,所以劉鄩其心可誅,大大的壞!

實際上劉鄩沒有成功勸降朱友謙,是客觀困難,是因為劉鄩高估了朱友謙的德行和人品,但是段凝他們一頓扯淡,直接就把勸降失敗變成了劉鄩的主觀故意,這就好比你在和一個人辯論的時候,他不說具體的事情,而一直在強調(diào)你態(tài)度有問題。
這不是耍流氓么?
其實這種控告,無憑無據(jù),皇帝就算是相信了,大不了就把劉鄩的職務(wù)給停了,這就算是比較嚴重的處罰了,可是說出來您可能都不信,朱友貞的反應(yīng)是“以為然”,意思就是皇帝認為說的太對了,太好了,然后皇帝立刻就賜下毒酒一杯,劉鄩無可辯駁,飲鴆而亡。
這位崢嶸歲月中脫穎而出,歸降朱溫后大放異彩,五代亂世中屢建軍功的后梁名將,接過毒酒,一飲而盡,頃刻間毒發(fā)身亡,就這么死了。
莫名其妙的死了,史書上甚至都沒有給他留下一個所謂的“罪名”。
而至于朱友貞,此時此刻,他也不在乎什么忠奸善惡,對錯與否了。
忠臣?賢臣?良臣?
皇帝肩負江山宗廟,祖宗社稷,區(qū)區(qū)劉鄩,殺了又有何妨?
是啊,這正是名將名臣們的悲劇,因為在皇帝眼里,這世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忠賢之臣,皇帝總是用便賢臣,不用便是逆臣,忠賢與否,從來也由不得他們...
嗚呼哀哉,忠骨涼透,猜疑永沸,劉鄩的命運已然是如此,而接下來的王彥章等人,又會好到哪里去呢?
參考資料:
《舊五代史·卷二十三》、《資治通鑒·卷二百六十九》、《新五代史·卷三十六》
五代石刻校注. 章紅梅.鳳凰出版社.2017
舊五代史新輯會證. 陳尚君輯纂.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亂世潛流:五代時期的武人讀書現(xiàn)象. 張弛.軍事歷史研究,2019
楊冬生,楊岸青.李嗣昭為李克用之“元子”辨.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