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固態(tài)硬盤的價格已經(jīng)降了不少,但是超大容量存儲還得看機械硬盤。如果在購物平臺搜過硬盤,你可能會被淘寶/拼多多/閑魚那些硬盤的價格感到震驚,1TB的硬盤甚至50元就能到手,這些硬盤為什么這么便宜,到底能入手嗎?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類極其便宜的機械硬盤都是回收來的二手硬盤,這些翻新盤通常來自4種渠道,分別是企業(yè)淘汰的服務器硬盤,二手拆機硬盤,礦盤,以及洋垃圾。雖然我國已經(jīng)不再進口電子垃圾了,但還是擋不住有大船偷運二手洋垃圾。
此前Chia幣等加密貨幣采用硬盤挖礦,導致大量硬盤被用于7×24小時高強度寫入。這些“礦盤”在挖礦結束后,會被低價拋售到二手市場。

機械硬盤的核心部件是盤片和磁頭,在經(jīng)過長時間使用之后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老化,而商家則看重了二手硬盤外殼完好的特點,便會回收廢舊硬盤,重新檢測,屏蔽壞道,貼上新的貼紙,新的靜電袋,使其看起來像是“全新”硬盤。
更隱蔽的一種手段是“清零盤”——即通過特殊工具(如工廠級硬盤修復軟件)將硬盤的使用時間、通電次數(shù)、壞道記錄等SMART信息全部清零,讓硬盤在檢測軟件里顯示全新。 或者再多一點套路,清零之后再給硬盤通電幾次,隨便寫入一些數(shù)據(jù),就偽裝成了所謂的準新盤,或者“7天無理由”硬盤。
雖然經(jīng)過使用的時間不同,但這些硬盤的一個共同點是經(jīng)過了大量的讀寫,它們的實際壽命難以保證。有些硬盤可能剛用幾個月就出現(xiàn)壞道,甚至直接報廢。

另外還有一種所謂的“OEM盤”或“工包盤”,即品牌廠商提供給整機廠商的定制版硬盤,不在市場上單獨零售,這種硬盤的品質和零售版的相差無幾,看起來性價比更高,但實際上這種硬盤大概率不會被你撿漏,更多的還是給二手盤貼上OEM的標簽,本質上仍然是暗藏隱患的二手翻新盤。
這類二手硬盤能用多長時間純看運氣,用8年10年不是沒有可能,但是一個月翻車的也大有人在,即使商家提供1年店保,就算不考慮商家跑路的風險,硬盤損壞之后的數(shù)據(jù)丟失也是很難挽回的。
我們經(jīng)常說硬盤有價,數(shù)據(jù)無價,一旦硬盤的價格顯得非常有性價比,我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如何撿漏,而是要警惕二手硬盤的潛在風險,在購買全新硬盤的時候要選擇正規(guī)渠道,到手之后有必要對機械硬盤進行快速全盤掃描,同時查看SMART信息是否反常,重要數(shù)據(jù)一定要做好備份,這樣才能讓數(shù)據(jù)高枕無憂。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