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見面那天,沒設(shè)擂,也沒打鑼。李瑞東坐著,霍元甲站著,說了兩句話,抬腳就是一招。
第一腳,踢在小腿,院子里靜得出奇;第二腳,加了力,對方仍穩(wěn)如山石。霍元甲沒再動,只是拱了拱手,轉(zhuǎn)身離開。
圍觀的徒弟沒敢出聲,有人事后問起這場比試,只得到一句話:“動了,是人;不動,是根。”當(dāng)年那場“沒打起來”的較量,成了江湖口中的傳說。
動手的只是試探,不動的才是真功。

一、腳剛落地,人已止步
京郊秋末,院里桂花的香氣淡了,地上的葉子軟,踩上去不響。李瑞東坐在木椅上,正看兩個徒弟練拳。院墻角堆著幾塊練功石,每塊都得有六七十斤,三四個年輕人才能挪動半寸。
傳話的腳夫站在院門口,嘴上還掛著熱氣,說天津那邊的霍元甲到了,愿登門拜訪。
李瑞東沒動,指著墻角的石凳吩咐泡壺?zé)岵?,又道:“來了,就請進(jìn),不必多禮?!?/p>
霍元甲走得不快,腳下卻穩(wěn)。身量中等,一步一線,看不出什么特別,真正懂行的,卻一眼就能看出練家子。
茶才端上,雙方坐下,沒寒暄,也不講客氣。李瑞東擺手示意:“不用繞彎子,來者有意,便請?!?/p>
霍元甲沒脫鞋,也不作勢,只說自己善用腿法,便站起身,在院中擺出起手架。
他走的是北地摔跤一路,潑腳發(fā)力快,腿一抬就帶風(fēng)。他先踢了一腳,是外撩,碰的是李瑞東小腿外側(cè)。只聽得“嘭”一聲,椅子不晃,人也不動。
這一腳沒收力,站得遠(yuǎn)的徒弟都聽出有實勁。李瑞東連眼皮都沒抬,手還捏著杯蓋。
霍元甲不死心,又踢第二腳。這次角度略低,換了內(nèi)掃,真打出去的是五分力,不輕。但李瑞東仍坐著,鞋底沒擦地,椅腳沒晃動。
院子安靜得出奇。
霍元甲收了腿,沒再試。嘴唇動了動,像是想說什么,終究只拱手,行了一禮。
李瑞東抬手,算是還禮,淡淡說了句:“再來一腳,我可要還手了?!?/p>
話很輕,但幾位弟子聽得真切。

江湖之間,沒有掌聲,只有明白人
回去的路上,霍元甲沒開口。他從天津一路奔來,原以為能小試兩招,也算取點真經(jīng),結(jié)果兩腳踢完,什么也沒得著。
有人曾問隨行的弟子,霍元甲是服了還是怕了。
那弟子搖頭,說:“不是怕,是清楚再打下去,沒必要?!?/p>
李瑞東年過五旬,練拳幾十年,樁功已非一般。站樁一小時不挪步,任人推打不動身,是多年真功夫換來的。
坐著能穩(wěn)如山,靠的不是力氣,是氣沉丹田、內(nèi)外合一的底子。

霍元甲在天津碼頭練的是硬功,臂力驚人,潑腳翻身快,打洋人出名靠的是硬碰硬。但練得越久,越知道遇上這種內(nèi)家功夫,不能魯莽。
李瑞東是出了名的沉穩(wěn),功夫練得細(xì),出手快,但極少主動爭勝。
最早在宮里教拳的時候,就常有人不服氣找上門。他總是坐著,看對方先出幾招,再隨手化解。不是故作清高,是不喜歡耍弄力氣。
這次霍元甲上門,按理說是挑戰(zhàn)。但在李瑞東眼中,只是一場對話。
你出手,我接著,試了兩次還要不要繼續(xù),全看心意。
霍元甲走后,李瑞東沒提一句成敗。飯后和徒弟講拳,還用霍的出腿作例,說:“人家不狂,腳底實,氣沉得穩(wěn),算是正路?!?/p>
他說話總是這樣,不評勝負(fù),只講實用。

傳出去的比試,傳不出當(dāng)時的分寸
比試之后沒幾天,江湖上就有了風(fēng)聲。有說霍元甲贏了,有說李瑞東坐著不動就把人震退了,甚至有人編出賭局,編出弟子因賭敗上吊的荒唐事。
這些話,一傳十,十傳百。連天津碼頭上拉車的都開始比劃說法,講得神乎其神。
李瑞東沒理會,也沒回應(yīng)。倒是他那位被逐出師門的徒弟穆巴跑回來說:“外頭傳您輸了?!?/p>
李瑞東只擺了擺手:“嘴長在別人身上,咱攔不住。”
穆巴不服,口氣沖,想為師門爭個面子。沒幾天又跑回來,說霍元甲在外自夸,自己親耳聽見。
這次李瑞東動了心思,叫了兩個弟子,托人跑一趟天津,查個明白。

結(jié)果傳回話:霍元甲沒在外放過話,腳夫里也沒誰聽說過這種事。倒是穆巴口氣大,到處講得熱鬧。
李瑞東沒再發(fā)作,只淡淡說了一句:“讓他回吧。”
不久后,穆巴便尋了短見。沒人再多談此事,但李瑞東沉默了好幾天。拳館照開,課照上,只是說話更少了。
有徒弟不解,問:“師父何必當(dāng)真?”
他只說:“不是當(dāng)不當(dāng)真,是人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別因幾句話亂了心。”
這話徒弟記了一輩子。

功夫之外,更比的是心氣
那之后,霍元甲再沒登門,但每逢外地回來,總會托人送點藥材過來,說是“請李先生收下”。
李瑞東照收不拒,也從不張揚。別人問起那次比武,只說:“來了一趟,坐著喝了杯茶?!?/p>
這話一傳出去,反倒讓人更信那日交手過。
有門外漢曾評論:“既沒打,又沒輸贏,算什么比試?”
可內(nèi)行的師傅搖頭:“越是高手,越知道不必打得你死我活?!?/p>
清末武林,講究的是一個“穩(wěn)”字。不是拳打得猛,腿踢得響就算贏,真正的功夫,是不動聲色間叫人打不下去。
霍元甲那兩腳,若遇上常人,對手早倒??商咴诶钊饢|身上,只算是個開場。
有人總結(jié):“李坐不動,是老功夫;霍停得快,是好眼力?!?/p>
這種比試,看不出花哨,看不見血光。但真正練武的,都明白分量。
再后來,李瑞東的弟子常對晚輩講:“看誰厲害,不光看他能不能打人,還得看他讓不讓人打。”
這話,只有經(jīng)歷過那天院子里一動不動的場景,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但精武會立后,李瑞東曾送匾一塊,上書四字:“拳貴厚德?!?/p>
沒署名,也沒落款?;粼讌s知道是誰送的,收下后掛在門口十年不落。
后來這塊匾也丟了,只留下舊照片上一角墨痕。
武林里說的是招式,傳的是人心。那年院中兩腳之后,兩個從未敵視的人,各走各的路,卻從此惺惺相惜。再無言語,卻留下一個流傳百年的交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