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披露,美軍目前已對也門境內目標實施超過100次的精確打擊。美軍打擊清單包括薩利夫港的導彈組裝車間、塔伊茲省的無人機研發(fā)中心,以及荷臺達的雷達陣列。
在薩那市東郊的努庫姆山麓,美軍最新投入的GBU-57鉆地彈穿透30米巖層,精準摧毀胡塞武裝核心地下工事。此次突襲,美軍重傷了一名胡塞高層,此人是胡塞政權名義總統(tǒng)馬赫迪·馬沙特。
值得注意的是,美軍此次行動獲得了沙特等國的默契支持。利雅得方面雖未公開表態(tài),但允許美軍偵察機使用吉贊空軍基地的行為已說明問題。
除了沙特,以色列也介入戰(zhàn)局,以軍總參謀長扎米爾中將罕見現身美軍中央司令部,雙方就反無人機技術展開深度合作。

特拉維夫大學安全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胡塞武裝擁有的Qasef-2K無人機射程已達1500公里,足以覆蓋以色列南部城市。如今,胡塞武裝已是以色列最大的威脅,所以,趁著美國動手,以色列迅速參戰(zhàn)。
據以色列《國土報》披露,以軍近期在南部沙漠地區(qū)展開的實彈演習規(guī)模達到近十年之最,參演部隊包括F-35隱身戰(zhàn)機編隊和"鐵穹"防空系統(tǒng)。
本質上,美國試圖通過打擊胡塞武裝達成三重目的:確保能源航道、削弱伊朗外圍勢力、為亞太戰(zhàn)略騰出資源。
但胡塞武裝的韌性不容小覷。該組織控制的荷臺達港仍在接受伊朗援助,其地下兵工廠已實現導彈助推器自主生產。更棘手的是,美軍每摧毀一個據點,就會催生兩個新?lián)c,這種再生能力,正在消耗美國的耐心。
隨著美國耐心被消耗殆盡,美軍和伊朗之間很有可能爆發(fā)戰(zhàn)爭,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也亮明了自己的立場。
,這句話,可以說是完全打消了伊朗在戰(zhàn)時向俄羅斯求助的想法。

要知道,前幾天,中俄伊可是剛剛在莫斯科會談過,俄伊的關系也一向不錯,普京這時候突然翻臉,難免會被國際社會覺得俄羅斯背刺伊朗的行為太不合理。
實際上,俄羅斯已是自身難保,普京面臨巨大壓力,在烏克蘭戰(zhàn)場,俄軍雖占據優(yōu)勢但難速勝,每天仍消耗約3億美元軍費;西方制裁導致俄羅斯GDP持續(xù)萎縮,能源出口收入下降23%。
如果美伊真的爆發(fā)戰(zhàn)爭,俄羅斯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支援伊朗,所以,這一盤冷水,是非澆下去不可,而且這樣既可以避免伊朗在沖動之下徹底激怒美國,又可以給美國送個順水人情,讓美國看到俄羅斯的態(tài)度,從而讓美國在俄烏和談上更多的傾向于俄羅斯,如果美國能因此徹底放棄烏克蘭,那么暫時犧牲掉伊朗利益也未嘗不可。
現在看,美國和伊朗其實都承受不起一場大戰(zhàn)所帶來的致命影響力,尤其是美國。美智庫做過評估,美軍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擁有參與一場大戰(zhàn)的能力。
目前,美軍為亞太戰(zhàn)場精心儲備的"殺手锏"武器正在中東戰(zhàn)場快速流失,紅海方向每天高達300萬美元的彈藥消耗,已經讓五角大樓的將軍們坐立不安。

自去年11月以來,美軍在也門戰(zhàn)場上投擲的精確制導炸彈總數已突破1.6萬枚,光是這些彈藥的價值就超過10億美元。更令人擔憂的是,原本封存在日本橫須賀、關島安德森基地地下武庫里的AGM-158C隱身巡航導彈,正以每周50枚的速度被調往中東戰(zhàn)區(qū)。
這些單價超過200萬美元的高端武器系統(tǒng),原本是為西太平洋海域的"大國對抗"準備的戰(zhàn)略儲備。比如能貼著海平面飛行1500公里的JASSM-ER導彈,設計初衷就是穿透現代化防空體系打擊航母戰(zhàn)斗群。如今卻被用來對付胡塞武裝的皮卡車隊,這種高射炮打蚊子的做法讓美國戰(zhàn)略界痛心疾首。
在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管理人員最近發(fā)現庫存的LRASM反艦導彈減少了三分之一。這些射程超過800公里的智能導彈,本是用來封鎖宮古海峽的關鍵利器。現在它們卻出現在沙特蘇丹王子空軍基地的彈藥清單上,準備用來攔截也門方向的無人機襲擊。

更嚴峻的挑戰(zhàn)來自彈藥供應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生產線上,AGM-158系列導彈的年產量長期徘徊在200枚左右。雖然五角大樓要求到2025年將產能提升到1000枚,但工廠目前連500枚的目標都難以達成。這意味著美軍在中東每消耗一枚高端導彈,亞太方向的戰(zhàn)備缺口就擴大一分。
種戰(zhàn)略失衡在防空系統(tǒng)部署上尤為明顯。駐韓美軍的"愛國者3"防空營已有兩個被調往阿聯(lián)酋,日本橫田基地的THAAD系統(tǒng)也處于"隨時可轉移"狀態(tài)。原本覆蓋第一島鏈的防空網,現在出現了肉眼可見的漏洞。五角大樓內部文件顯示,西太平洋地區(qū)的導彈防御覆蓋率已從85%下降至63%。
海軍力量的分散同樣觸目驚心。美國海軍現有11艘航母中,有4艘被牽制在中東海域。原本負責監(jiān)控巴士海峽的"里根"號航母戰(zhàn)斗群,現在卻在亞丁灣執(zhí)行護航任務。更棘手的是,部署在迭戈加西亞的B-2隱身轟炸機群,其作戰(zhàn)半徑完全覆蓋南海熱點區(qū)域,但這些戰(zhàn)略資產目前的首要任務卻是壓制也門境內的導彈發(fā)射場。
智庫的兵棋推演結果更讓人心驚:若此刻在西太平洋爆發(fā)沖突,美軍在前72小時就會損失60%的遠程打擊能力。這個殘酷結論的背后,是高達70%的JASSM導彈庫存已被消耗在中東戰(zhàn)場,而新生產的導彈僅能彌補15%的缺口。曾參與推演的退役海軍上將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直言:"我們正在用明天的戰(zhàn)爭資源支付今天的賬單。"

如今,美軍深陷中東局勢,而在亞太美軍持續(xù)消耗戰(zhàn)備的情況下,獲得最大收益的是誰呢?沒錯,就是中國。
特朗普面臨艱難抉擇:繼續(xù)向中東增兵可能徹底掏空亞太戰(zhàn)備,收縮中東戰(zhàn)線又恐引發(fā)盟友信任危機。
但美國不想在中東耽誤太久,畢竟亞太這邊的局勢,對美國而言,也可謂是十萬火急。解放軍圍臺軍演讓美國驚恐不已,生怕解放軍趁其不備就閃電收復臺灣。
所以,特朗普最終很可能決定不打伊朗了,要轉頭對付中國,把精力集中在亞太地區(qū)。美國務院發(fā)言人布魯斯表示,美國有意通過外交對話來解決和伊朗分歧。
不過,現實和幻想還是有一定出入的,胡塞武裝不是美國通過對話能說服的,伊朗的核問題也不是一場對話就能解決的。想要撤出中東,美國一時半會還做不到。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