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一紙枕書
編輯|酒醬紫
懸疑劇《棋士》,讓觀眾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王寶強。
圍棋老師崔業(yè)在劇中的黑化是層層遞進的,從一開始的猶豫到后來在犯罪中尋求快感與價值,都能看出王寶強對于角色的沉浸式演繹有多么精湛。

印象最深的有兩場戲。
一場是崔業(yè)得到一行李箱的鈔票,笑得瘋狂且囂張,帶有對命運的反叛與不屑,又透著小人物走投無路的絕望感,看得人心情相當復雜。
第二場戲是他在修車行,用一根煙點燃了轎車,冷漠的表情象征著他泯滅人性的恐怖,不需要刻意裝狠,就能夠演出反派的張力。
不過,這樣的王寶強其實早在11年前就出現(xiàn)了,就在電影《一個人的武林》中,他用演技刷新了所有人的認知。
01 化繁為簡,為傳統(tǒng)暴力美學證明
其實在王寶強眾多代表角色中,《一個人的武林》里面的“封于修”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但他也是王寶強塑造過最有特點的角色。

當下影視劇對反派的塑造都太過復雜了。
比如《狂飆》中的高啟強,經(jīng)歷過人性的徘徊,在善與惡的掙扎,似乎只有這樣才有看點。

但封于修這個人,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反派。
他的行為動機很簡單,就是要贏,而他對于武學的認知,更加純粹——
“功夫是殺人技”。
這與《浪客劍心》中的臺詞“劍術是殺人的伎倆”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撕開武學浪漫的外衣,露出武學本真的血肉。
所以封于修的打戲就是傳統(tǒng)暴力美學最好的體現(xiàn),電影中他的每一個技巧都是奔著要人命去的,沒有太多的花架子。
“既分高下,也決生死?!?/strong>
在我看來,這是當下動作片里最封神的角色理念。
而王寶強對于角色的詮釋更加讓人驚艷,除了表情一改以往憨厚老實的狀態(tài),連肌肉、體態(tài)以及眼神都達到了人戲合一的水平。

說實話,看他的表演時,我總是忘記眼前這個人是王寶強。
這部電影,欠他一個影帝的獎杯。
02 王寶強:“封于修”精神的具象化
在拍攝《一個人的武林》之前,王寶強就憑借《天下無賊》中的“傻根”一角火遍全國。
而當時他也有機會與陳德森導演見面,還表示自己也可以拍動作片,當場跳起來分腿就給人家表演劈叉,確實能看出來是從少林寺出身。

只不過當時陳德森心里想的是:“你去找成龍吧,成龍是拍喜劇動作片的,但我不是?!?/p>
直到10年后,他找不到一個可以跟甄子丹搭戲的演員,這才找到了王寶強,也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差點錯過什么寶藏。

其實王寶強與封于修在某些方面很像,兩個人都擁有純粹到極致的靈魂。
換句話說,就是一根筋兒。
王寶強在正式拍電影之前,做過一段時間的武打替身,他不懂得如何借位,也不懂怎么拍可以讓自己不受傷。

導演讓他做什么,他就盡全力去做,經(jīng)常弄得一身傷,但也打響了自己的名號,業(yè)內(nèi)人都知道有一個不要命的替身叫做王寶強。
后來成名之后,王寶強還是不懂得“變通”,拍攝《我的父親叫板凳》時居然真的去滾釘板了。

說起草根明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命好”。
但事實上,沒有背景的小演員能爬到高處,全憑自己的一股勁兒、一根筋兒,這份純粹在內(nèi)娛太難得了。
好比佛教里所說的這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真正的覺悟和心靈的清凈都源于內(nèi)在,而非外在。
正因為如此,王寶強才擁有內(nèi)娛人人羨慕的逆天路人緣,只不過他始終跟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03 國產(chǎn)電影需要封于修,正如內(nèi)娛需要王寶強
仔細想想,為什么王寶強塑造的角色都如此與眾不同?因為他們本身就與所處的時代背景所不符。
《Hello!樹先生》中的樹先生,幻想成為受人尊敬的預言家,其實是村莊拆遷、礦場開發(fā)等現(xiàn)實影響下的自我麻痹。

《棋士》中的崔業(yè),在大時代浪潮中被邊緣化的圍棋老師,通過不停的犯罪尋找存在意義,也是可悲的人物。

還有《一個人的武林》中的封于修,在電影結尾大喊著:“哈哈哈哈,我才是天下第一高手!”,卻被一個不會武功的人用槍打死了。
劇情表達武功在熱武器的發(fā)展下逐漸不受重視,男主的堅持成為荒誕的現(xiàn)實。

還有王寶強本人,憑借著一股近乎于愚蠢的真心,在這個娛樂圈中摸爬滾打。
無論是表演風格,還是拍戲方式,其實都有著不合時宜的狀態(tài)。

但這種阿Q式的堅持,真的是笑話嗎?
我認為,恰恰相反。
國產(chǎn)電影需要像封于修、樹先生這樣的角色,他們代表了小人物在大時代下發(fā)出最后的悲鳴與反抗,或許未來就是屏幕前的你跟我。

而內(nèi)娛也需要像王寶強這樣的“傻根”類型演員,不跟觀眾們耍心眼,用真心換真心。
在影視工業(yè)化越來越嚴重的當下,一個愿意腳踏實地去拍戲的演員并不常見,王寶強愿意堅守最后的傳統(tǒng),何其可貴?

04 結語
其實《一個人的武林》這部電影在當初上映的時候并沒有受到過多的關注,一來是因為劇情有一定的瑕疵,二來是當時動作片已經(jīng)走向死胡同,遇到了難以突破的困境。
所以在當時,這個有傳統(tǒng)味道的電影,無法得到大眾的認可,票房與口碑都表現(xiàn)平平。
但真正的好作品,其實是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的,觀眾也發(fā)現(xiàn)王寶強飾演的反派封于修,在如今這個影視行業(yè)中很難碰到了。
好在演繹電影的人還在,這份初心就沒有被拋棄。
今年王寶強用《棋士》再次向觀眾證明自己的誠意,依舊是傳統(tǒng)的演繹方式,卻讓人感受到了新的生命力。
雖然在內(nèi)娛不用分出生死,但用真誠跟別人一決高下,對王寶強來說,也并非難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