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8年深秋的紫禁城,一場瓢潑大雨中,圓明園湛靜齋內(nèi)傳出嬰兒啼哭。道光帝第七子奕譞出生了。此時,他的四哥奕詝(即后來的咸豐帝)已七歲,六哥奕?(恭親王)五歲,兩位兄長在道光帝心中的地位早已穩(wěn)固。而奕譞的生母琳貴人烏雅氏,不過是宮中一位不得寵的妃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奕譞的童年記憶里,充斥著冷清的宮室和母親深夜的嘆息。他常躲在廊下偷看父親道光帝與四哥奕詝、六哥奕?練騎射。一次,六哥射中靶心,道光帝大喜,當(dāng)場解下白虹刀賜予,而奕譞的竹馬玩具,只是母親用碎布縫制的布老虎。這種鮮明的對比,在他幼小心靈埋下隱痛:“同樣是皇子,為何我只能做陪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道光帝焦頭爛額,更無心關(guān)注這個“小七”。當(dāng)奕譞五歲入上書房讀書時,師傅們早已被奕?的聰慧折服。史載奕?“日誦千言,過目不忘”,而奕譞則需反復(fù)抄寫《三字經(jīng)》才能記住。這種差距,讓他在父親面前始終抬不起頭。

1850年,道光帝駕崩,四哥奕詝繼位為咸豐帝。按照慣例,皇子成年后應(yīng)封爵開府,但奕譞直到1859年才得封醇郡王,比六哥奕?的恭親王爵位晚了整整十年。這期間,他蝸居在破舊的貝勒府,每日晨起必在院中焚香禱告:“愿兄長圣體安康,國祚永昌”,看似虔誠,實則是向咸豐帝表忠心的求生之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咸豐倉皇逃往熱河。留在京城的奕譞親眼目睹圓明園被焚,他在日記中寫道:“火光三日不絕,雕梁畫棟盡成焦土。吾輩宗室,愧對祖宗!”但這份憤懣,他不敢向任何人表露。次年咸豐病逝,奕譞敏銳抓住機遇,與兩宮太后密謀發(fā)動辛酉政變。史載他深夜策馬三百里,將慈禧太后的密信送至恭親王手中,途中累死三匹快馬。

政變成功后,慈禧賞他“親王雙俸”,他卻跪地叩首:“臣弟但求長伴青燈,為太后祈福?!边@般謙卑姿態(tài),讓慈禧都忍不住感嘆:“老七是個明白人?!?/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875年同治帝暴斃,慈禧突然召奕譞入宮。當(dāng)他顫抖著掀開養(yǎng)心殿門簾,看見四歲的兒子載湉(即光緒帝)坐在龍椅上時,竟當(dāng)場昏厥。醒來后第一句話是:“太后要滅我滿門啊!”,他太清楚這個位置意味著什么。

成為“皇帝生父”后,奕譞的日??胺Q荒誕喜劇。每日上朝,他要提前兩個時辰跪在乾清門外“避嫌”;兒子光緒向他行禮,他必須側(cè)身躲避;甚至除夕家宴,他只能吃單獨準(zhǔn)備的飯菜,因為“天子之父不可與臣共食”。某次醉酒,他在王府后花園指著假山苦笑:“這座石頭山,比我更像活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886年,慈禧授意他挪用海軍經(jīng)費修頤和園。面對李鴻章“北洋水師需添置速射炮”的奏折,他提筆批復(fù)“暫緩”時,墨汁滴落紙上暈染開來,像極了水師將士未來的血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891年寒冬,51歲的奕譞在病榻上反復(fù)念叨:“載灃不可近權(quán)力,溥儀萬勿做皇帝?!比欢\再次嘲弄了他,孫子溥儀三歲登基,成了末代皇帝。臨終前,他掙扎著寫下遺折:“臣愚以為,凡我子孫,永世不得入軍機?!弊舟E歪斜如風(fēng)中枯枝,道盡這個“皇帝制造專業(yè)戶”的悲涼。

更諷刺的是,他生前為避嫌將王府修得比郡王府還簡樸,正殿竟用青磚而非琉璃瓦。但1912年清帝退位后,這座“低調(diào)”王府卻被軍閥洗劫一空,連書房里的《九思堂詩稿》都被當(dāng)廢紙賣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慈禧眼中,他是“最聽話的橡皮圖章”;在李鴻章看來,他是“誤國庸王”;而在貼身太監(jiān)周福的回憶錄里,他會在深夜獨自擦拭生母留下的銀簪,哼唱兒時的東北民謠。這種復(fù)雜性,恰是封建皇權(quán)體制的縮影。

1909年,當(dāng)攝政王載灃(奕譞第五子)試圖重振朝綱時,或許會想起父親書房里的自題對聯(lián):“財也大,產(chǎn)也大,后來子孫禍也大。”這副用海軍經(jīng)費裝裱的金絲楠木對聯(lián),在民國初年被古董商以200塊大洋收購,現(xiàn)存于故宮博物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奕譞的一生,猶如清王朝的微縮模型。他距離皇位最近時僅差“一道簾幕”(慈禧垂簾),卻又始終被排斥在核心權(quán)力之外。當(dāng)我們站在慶親王奕劻富麗堂皇的府邸前,再對比醇親王府的簡樸時,或許能讀懂這個“皇帝專業(yè)戶”的生存哲學(xué):在吃人的宮廷里,平庸才是最好的護身符。而歷史給予他的最終評價,或許就刻在昌平醇親王墓殘缺的碑文上,“慎”字清晰可辨,“忠”字已風(fēng)化難識。

(本文歷史細節(jié)主要參考《清史稿》、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醇親王檔》及故宮博物院相關(guān)文獻,部分場景還原基于周?!妒檀加H王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