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息香是一種有著千年歷史的舶來香料。南朝宋時期著名史學家范曄在《和香方》序言中有甘松、蘇合、安息、郁金等香料“被珍于外國,無取于中土”的記載,說明那時候的國人已經(jīng)知道這種域外香料,只是并未給予足夠重視,因而也尚無地產(chǎn)。

范曄所說的“被珍于外國”中的“外國”到底指哪里呢?或者說,最早進入中國的安息香究竟產(chǎn)自何方?

對此,唐代醫(yī)學家蘇敬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他在《唐本草》中說,安息香出自西戎,似松脂,為黃黑色塊狀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戎即西域,古有安息帝國,是與漢朝、羅馬和貴霜帝國并駕齊驅(qū)的古代亞歐四大強國之一,具體位置就在現(xiàn)今的伊朗地區(qū)。因此,這種產(chǎn)自安息帝國的香料被人們稱為“安息香”。

到了宋代,隨著絲綢之路貿(mào)易的不斷繁榮,安息香開始大量進入我國。據(jù)《中國醫(yī)學史》記載,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以后,中國每隔1、2年便從于闐國輸入安息香、雞舌香、乳香、木香、琥珀水銀、膃肭臍等藥品,說明從宋代起,安息香的妙處開始得到國人的認可。

首先引發(fā)人們濃厚興趣的,便是這種西域香料安息寧神的特殊功效。該香料香味典雅飄逸、低沉溫暖,甜香中略帶一絲木質(zhì)的酸味,聞之能夠讓人心神安寧,進而平靜入眠。于是,有關(guān)安息香可安神助眠的傳說不斷出現(xiàn),其中頗為經(jīng)典的是唐玄宗李隆基靠安息香疏解對貴妃楊玉環(huán)思念之情的傳說。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不到一年的時間,唐朝都城長安陷落,唐玄宗只得帶上楊玉環(huán)倉皇出逃。沒想到,行至馬嵬驛時,隨行將士發(fā)生嘩變,不僅處死了宰相楊國忠,還逼迫楊玉環(huán)自盡,史稱“馬嵬驛兵變”。萬般無奈的唐玄宗眼睜睜看著心愛的貴妃懸梁自盡,內(nèi)心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之后,隨著叛軍將領(lǐng)安祿山的被殺,唐玄宗得以返回長安,但身在宮中的他睹物思人,每每憶起與貴妃的點滴往事,便心如刀絞,徹夜難眠。

為了讓唐玄宗疏解心緒、安然入眠,太醫(yī)們苦思冥想,終于找到一劑良方,即在屋內(nèi)點起安息香,讓這種溫暖典雅的氣味充盈整個房間。只有在此時,唐玄宗才能平靜下來,暫時忘卻痛苦,昏昏沉沉地睡上一個安穩(wěn)覺。

自唐宋起,安息香在我國越來越受到歡迎,漸漸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珍品。所以,又有人認為,安息香的得名并非因為產(chǎn)地,而是因為這種香料特殊的“安息”功效。

自漢代起,以香料熏衣的習俗開始盛行,人們熱衷于將各種香料組合起來,制作出味道獨特的熏衣香方,以提升自己的衣著品位,并且營造出寧靜祥和的美好心境。氣息典雅的安息香無疑是眾多香料中最適合用來熏衣的,因此,除了與其他香料配伍使用外,人們還喜歡直接用安息香制成線香,既便于使用,熏香效果也非常理想。

在明末馮夢龍的白話短篇小說集《醒世恒言》第三卷中,賣油郎秦重為贏得花魁美娘的芳心,特意用安息香熏衣來打扮自己。書中這樣描述秦重的行為:“回到家中,把衣服漿洗得干干凈凈,買幾根安息香,熏了又熏。”

另外,在一些古代詩詞中也能頻繁看到安息香的身影。比如,明代陶益在七言律詩《秋夜撥悶》中有“浮云目斷心如水,習靜時燃安息香”之句。另一位明代學者胡儼也有詩《戲作次藥名十首·其四》》曰:“商陸幾年莨蕩子,車前馬勒卻回鄉(xiāng)。預知已有宜男兆,夜合頻燒安息香?!边@些都說明用燃燒的安息香來安息寧神已成為我國古代一種頗為流行的風尚尚。(文內(nèi)配圖均已獲得圖蟲創(chuàng)意授權(quá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文節(jié)選自《百科知識》2025.4B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