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天龍八部》中的四大惡人,《射雕英雄傳》中的歐陽鋒,還是《神雕俠侶》中的公孫止,他們都不過是單打獨斗的反派,從沒有一個邪派組織如同《倚天屠龍記》明教一般,集結(jié)了大量的人才,讓正道群雄望而生畏。

光明頂一戰(zhàn),正道群雄是集結(jié)了六大門派之力才敢殺上光明頂,即便是一個銳金旗掌旗使都有天生神力,滅絕師太的佩劍也被他震斷,當真不可思議。

不過明教之所以被正道群雄高看,絕非是這五行旗使的功勞,而是在他背后還站著十大高手,個個都有一派掌門的實力,甚至其中四人都稱得上是與張三豐齊名。

第十名:黛綺絲

黛綺絲作為明教四大法王之一,實力雖是最弱的一個,但作為“高個里面的矮個”,她也有堪比滅絕師太的實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黛綺絲、謝遜劇照)

當初她與滅絕師太一戰(zhàn),若非滅絕師太手持削鐵如泥的倚天劍,她也未必會落下風,而滅絕師太已然是正道群雄中拔尖的人物,可見明教法王的實力有多強。

第九名:韋一笑

“青翼蝠王”韋一笑不以戰(zhàn)斗硬實力著稱,他強就強在輕功卓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韋一笑劇照)

原著第二十六回中,她在趙敏臉上抹泥的場景就鎮(zhèn)住了在場群雄,說是:“韋一笑忽然伸出手掌,在掌心吐了數(shù)口唾沫,伸手在鞋底擦了幾下,哈哈大笑,眾人正不知他搗什么鬼,突然間青影一晃一閃。趙敏只覺自己臉頰上各給一只手掌摸了一下,看韋一笑時,卻已站在原地,只手中多了兩柄短刀,不知是從何人腰間掏來的?!?/p>

這簡直是形如鬼魅。

第八名:謝遜

作為明教中罪孽最深之人,謝遜在武林中濫殺無辜,橫行無忌,卻沒人管得住他,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他的實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謝遜劇照)

王盤山一戰(zhàn),那一聲獅子吼就讓無數(shù)豪杰喪失戰(zhàn)斗能力,死傷無數(shù),這等實力怎能不讓人膽寒。

第七名:范遙

作為光明右使,范遙其實并沒有在書中展現(xiàn)太多的實力,他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個智將登場,為教主出謀劃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范遙劇照)

當初他脫離明教,潛伏在汝陽王府多年不被發(fā)現(xiàn),足見他的偽裝能力以及情報能力都堪稱一流,只是論硬實力的話,他與張無忌的那次交手略顯狼狽,不過輸給張無忌也并不丟人,畢竟當世高手中,能與張無忌一較高下的也確實沒幾個。

第六名:楊逍

陽頂天死后,光明左使楊逍就成了明教的當家門面,他從陽頂天那兒繼承了乾坤大挪移絕技,哪怕只修煉至第二層,也已經(jīng)有了當世一流高手的水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楊逍劇照)

楊逍早年間幾次與峨眉派的人交手都能全身而退,甚至還氣死了一個孤鴻子,以至于滅絕師太記恨他一輩子,卻還奈何不得他,他與范遙這逍遙二仙,他們縱橫武林,來去自如,確實是“逍遙”。

第五名:方臘

明教成為正道群雄眼中的魔教并非倚天時代明教眾人的功勞,而是早在北宋時期,他們就已經(jīng)打響了名號,而方臘就是讓明教名聲鵲起的第一人。

張三豐就曾說過:“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lǐng)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兩大規(guī)律,傳之已達數(shù)百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方臘劇照)

甚至結(jié)合《射雕英雄傳》的劇情來看,當初率領(lǐng)群魔擊退《九陰真經(jīng)》的創(chuàng)作者黃裳的那位教主多半就是方臘。

他雖不生在倚天時代,但倚天時代的明教能如此強盛,也該感謝方教主打下的基礎(chǔ)。

第四名:殷天正

殷天正憑什么排在楊逍前面?論武功水平,楊逍當在鷹王之上,但鷹王這人生在聲望。

一來他在陽頂天死后是自立門戶,創(chuàng)立天鷹教,也有了自己的勢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殷天正劇照)

二來他確實是與張三豐齊名的存在,當初其女殷素素與張真人的愛徒張翠山成了一對,他們二人成了門當戶對的親家,哪怕是張真人見了殷天正,也要叫一聲“殷兄”,世人怎能不忌憚他與張三豐的這一層關(guān)系?

第三名與第二名:衣教主與陽頂天

之所以將衣教主與陽頂天放在一起說,是因為他們無論是武功水平、格局、眼界,都非明教其他人所能相比。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這二位教主的存在,明教才會逐漸走上正軌,嚴格來說,是他們?yōu)閺垷o忌一統(tǒng)明教打下了基礎(chǔ),因為他們并非“魔頭”,而是心懷天下的大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陽頂天劇照)

張無忌翻到陽頂天的遺書的時候,就看到了這么一段往事:“三十二代衣教主遺命,令余修習乾坤大挪移神功有成之后,率眾前赴波斯總教,設(shè)法迎回圣火令。本教雖發(fā)源于波斯,然在中華生根,開枝散葉,已數(shù)百年于茲。今韃子占我中土,本教誓與周旋到底,決不可遵波斯總教無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為主。圣火令若重入我手,我中華明教即可與波斯總教分庭抗禮也。張無忌心想:‘原來明教的總教在波斯國。這衣教主和陽教主不肯奉總教之命而降順元朝,實是極有血性骨氣的好漢子。’

而張三豐從不對明教出手,自然也是因為這一點,他看到了衣教主和陽頂天的格局,他們“王不見王”,也是齊名的存在。

第一名:張無忌

毋庸置疑,作為書中的主角,張無忌得到了金庸最多的偏愛,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以及圣火令四大神功加持的他早已有了比肩師公張三豐的實力。

甚至只要給張無忌足夠的時間,超越張三豐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張大教主無心爭奪那天下第一的虛名罷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三豐、張無忌劇照)

無論是他在光明頂力挫六大門派,還是在萬安寺救下六大派之人,都足以讓正道群雄折服。

還是那句話,從沒有哪個組織如明教這般人才濟濟,他們能力壓六大門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