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唐在《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一文中,結合生活體驗與哲學思考,提出了關于理想住宅的十個要素。這些要素既包含空間布局的合理性,也融入了生活美學的追求。
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要有十個要素。
第一,房間面積要小。
一臥,臥房不超過十平方米,乾隆帝的臥房也不過十來平米,平常人王氣更弱,不僭越。一廚。如今的女性喜歡平等,做完飯不洗碗,所以要有洗碗機。要有烤箱,沒女人做飯的時候可以烤雞翅和羊肉。一起居室。一桌,吃飯、喝茶、看書、寫作都有地方了。有個壁爐,天冷的時候點起一把火,心里就踏實了。有個寬大的單人真皮沙發(fā),癱在里面看書,被書困倒,被夕陽曬醒,午睡前的書都記到腦子里了。
第二,要有個大點兒的院子。
有樹,最好是果樹或者花樹或者又開花又結果。自家的果子長得再難看也甜。哪怕花期再短、平時打理再煩,每年花樹開花的那幾天,在樹下支張桌子,擺簡單的酒菜,開順口的酒,看繁花在風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動,也值了。有禽獸,大大小小的鳥用不同方言叫,松鼠、野貓、鹿不定時地來看看你在讀什么書,知道你沒有殺心,見你靠近也不躲避,稍稍側身,讓你走過去而已。
第三,要有好天氣。
不要太干燥,不要太濕,冬天不要太長,夏天早晚不要太熱。
第四,要有景色。
盡管你天天看,但是景色依舊重要,或許也正是因為你會天天看,你會發(fā)現(xiàn),盡管你天天看,景色每天都不一樣,想想昨晚的夢,和自己聊一會兒,日子容易豐盛起來。
第五,附近要有公園。
公園不用很大,能跑步就好。人過四十,一身不再是使不完的力氣,反而似乎有總拉不開的筋骨,跑步是解藥。每天跑跑,三五千米,汗出透,整個人都好了。

第六,附近要有大學。
最好走路能到。有大學就有圖書館,有看不完的書可以蹭看。有大學就有蒼蠅館兒,一年到頭都有便宜的好吃的。有大學就有教授,去蹭大課聽。有大學就有女生,花樹的花落了,還可以在校園里看女生。
第七,附近要有足夠好的生活設施。
開了幾十年的餐館,食材新鮮,廚師踏實。幾家好咖啡館,豆子現(xiàn)磨,聞香進門。獨立書店,時常能翻翻新書,能買到一直想讀但是沒機會讀的舊書。小學和中學都在走路范圍內,否則接送小孩兒上下學就會消耗掉你不多的自由時間。還有老了之后,醫(yī)院是必需的。
第八,所在城市要有歷史。
最好百年以上。有很多古董店,家具、瓷器、餐具,買了就用在日常的生活里,一年下來,在古董店買的東西比網購還多。有不少博物館,一些古跡,偶爾逛逛,覺得祖先并不遙遠。
第九,一個小時車程之內有國際機場。
人偶爾還是要出去走走,度假、會友、湊熱鬧。
第十,附近要有朋友。
酒量不同,酒品接近,術業(yè)不同,三觀接近。一生中,除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和相看兩不厭的人待在一起。
如果老舍先生還健在,他在哪里,北平就在哪里,哪里就是北平。有時候,這些要素看上去是如此基本,但是有時候,又似乎是那么遙不可及。他寫這篇《我的理想家庭》是1936年,他在文章結尾的時候說:“這個家庭頂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島,至壞也得在蘇州。無論怎樣吧,反正必須在中國,因為中國是頂文明頂平安的國家;理想的家庭必在理想的國內也?!?/p>
我理解他在那時的無奈,佩服他在那時的樂觀。希望我們都有他這樣的樂觀,希望一切無奈落去,希望一切理想成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