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體驗、民俗旅游、非遺展示、地方戲傳承、手工藝品制作……在我國廣袤的鄉(xiāng)村大地,蘊藏著各具特色的文化資源。激發(fā)鄉(xiāng)村文化資源活力,通過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讓傳統(tǒng)鄉(xiāng)風鄉(xiāng)韻煥發(fā)光彩,正是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的鑄魂工程。

近年來,鄉(xiāng)村文化生活亮點紛呈,“村BA”“村超”“村晚”等活動在鄉(xiāng)村廣泛開展,釋放出新時代鄉(xiāng)村文化建設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活力,也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了更多文化動能。

在見證鄉(xiāng)村文化不斷繁榮發(fā)展的過程中,記者也為村歌、村戲以及鄉(xiāng)村里的文體俱樂部等有趣的文化形態(tài)所吸引,并通過深入采訪,呈現它們塑造鄉(xiāng)村文化生態(tài)的新故事。

“該干活時干活,該唱歌時唱歌”

本報首席記者 王 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黎平村歌大賽現場 石國良 攝

晨霧繚繞中,貴州省黎平縣肇興侗寨信團鼓樓前,陸東輝已經在制作侗族琵琶和牛腿琴的工坊里忙碌起來。打磨樂器、調音、彈奏是這位侗族樂器制作技藝州級代表性傳承人的工作日常。自從肇興侗寨有了村歌活動,陸東輝的生活里就多了一件事——拉上寨子里的伙伴,排練侗族大歌。

2024年,黎平舉辦了兩期“村歌嘹亮·想唱就唱”村歌大賽(簡稱“村歌大賽”)。今年的村歌大賽選拔賽即將開幕,覆蓋全縣2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參賽曲目均為具有地域特色或民族風格的民歌。按照規(guī)則,從選拔賽進入復賽的歌隊會獲得獎勵。

“大家日子越過越好,對文化生活更上心了。”陸東輝說,以前趕上傳統(tǒng)節(jié)日,村寨之間“走相思”時,人們會唱起侗族大歌表達情感?,F在各個村寨在合辦村歌活動中培養(yǎng)出新默契,每個村選派隊伍來演出,侗族大歌天天蕩漾。肇興侗寨的各類民族音樂、傳統(tǒng)技藝也找到了新場景,傳承得有聲有色。

“非遺傳承人和文化能人跟村歌活動的關聯深著哩!” 黎平縣文化館副館長吳魯輝回憶,起初策劃村歌大賽,思路好理清,愁的是人才。舞臺搭建、邀請評委、團隊訓練、駐場演唱,處處都需要專業(yè)力量。思慮再三,吳魯輝找到了懂樂器又有舞臺經驗的陸東輝,希望他挑起大梁。就這樣,陸東輝聯系同樣鐘愛侗族音樂的村民和外鄉(xiāng)朋友,拉起一支隊伍,充當村歌大賽的“萬金油”,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參與活動組織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大家都覺得特別值得。經過兩屆村歌大賽的鍛煉,我們已經找到了經驗?!标憱|輝說,這兩年,他跟團隊成員白天各自奔忙,傍晚湊時間排練,比賽當天專心準備,上了舞臺全情投入?!霸摳苫顣r干活,該唱歌時唱歌,就像田埂邊的花朵自然生長?!?/p>

精神文化生活充實了,旅游公共服務也在升級。黎平縣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村歌大賽已衍生出器樂演奏、舞蹈展示、村歌市集等形式,不僅促進了民族文化傳承,也拉動了文旅消費,游客在欣賞村歌之余,可以參與盛裝巡游、非遺制作、蹦侗迪等活動。

特別受游客歡迎的是互動拉票環(huán)節(jié)。比賽前夕,村歌隊身著民族服飾驚艷亮相,或憑動人歌聲吸引關注,或自備食材曬出廚藝吸引觀眾。“當冒著熱氣的三色糯米飯、牛癟等美食噴香登場,我們賞村歌、趕大集、品美食,從文化活動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跟村民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敝貞c游客盧喜說。

據統(tǒng)計,2024年,黎平縣接待游客661.85萬人次,同比增長14.0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3.07億元,同比增長18.17%。在村歌活動舉辦期間,人流量增速顯著。

張倩在黎平縣文化館工作了10多年,2023年由黎平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派駐肇興鎮(zhèn)駐廈格村擔任第一書記。她認為,村歌活動之所以紅火,原因之一是村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按甯杌顒游齺淼拇罅坑慰托枰獌?yōu)質服務,加之村民對侗族大歌等民族文化十分熱愛,年輕人返鄉(xiāng)有事做、做得開心,留下來的動力更強。”張倩說,以侗族大歌為核心的村歌活動具有很強的自發(fā)性,在發(fā)展中展現出足夠的帶動力,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一捆新柴。

張倩向記者分享了她手機里珍藏的一段視頻。畫面中,5歲的小姑娘蘭米佳站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身著盛裝、落落大方,清亮的童聲釋放了侗族大歌的空靈之美,臺下掌聲如潮。蘭米佳正是從村歌活動中被發(fā)掘出來的“小歌星”。

暮色四合,肇興侗寨響起悠揚的歌聲,陸東輝調試著新制的琵琶。作為首屆村歌大賽冠軍得主,他格外期待新一季的村歌活動。

“這幾天,新一期音樂培訓報名也已滿額?!眳囚斴x說。

去嵊州趕時髦、唱越劇

本報首席記者 王 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嵊州“村越”現場 嵊州市文化館供圖

穿過剡溪畔的白墻黛瓦,未及深巷已聞聲。在浙江嵊州,每塊青石板都浸潤著四工腔的婉轉,每扇木格窗都透著吳儂軟語的清亮。

在這個常住人口不足70萬的江南城市,活躍著117個民營越劇團,培育出200余個民間戲迷社群。

以紗簾作遮擋,選手在簾里唱,評委在簾外聽,紗簾升起意味著選手有了全面展示的機會……2023年7月,首屆嵊州“村越”邀請賽在越劇起源地嵊州市甘霖鎮(zhèn)東王村舉辦,以村為單位,自下而上在全市236個行政村廣泛開展?;顒訁⒄针娨暪?jié)目導師戰(zhàn)隊的模式,邀請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當評委,通過越劇PK賽選拔出各村的“民星”。

評委是名家、觀眾是行家,想脫穎而出全憑實力。因此,當理發(fā)師、新嵊州人羅雪洪奪冠時,臺下立刻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俺迷絼∈紫纫v好嵊州話,再學透折子戲,沒幾年工夫根本開不了口,可想而知他對越劇愛得多么深沉。”一位戲迷評價。

嵊州人熱愛越劇,越劇讓嵊州受到關注,一切似乎順理成章?!皩嶋H上沒那么簡單。幾年前,面對時代浪潮,越劇也曾陷入傳播途徑窄、受眾面也窄的境地?!贬又菔形幕^館長、嵊州“村越”總導演姚華江說,百姓熱愛是基礎,越劇融入生活還需要點燃一把火,而這把火正是“村越”。

首屆嵊州“村越”剛落幕,姚華江還未來得及休整就有村民打電話問還有沒有下一屆,還有戲迷給嵊州市文化館留言問怎么報名。

火熱的態(tài)勢一路延續(xù)下來。自2024年6月啟動比賽至10月進行決賽,第二屆嵊州“村越”的話題全網總曝光量超過12億。相較首屆,第二屆嵊州“村越”從個人賽升級成團體賽,借鑒體育比賽的設計,小組挑戰(zhàn)賽采用主客場雙循環(huán)的方式進行,比賽看點更多。選手除了本地居民外,另增設外援,添加樂隊現場伴奏。

“我們還特別強調,每隊要包含一名年齡小于12歲的隊員,且所有隊員要全妝出戰(zhàn)?!币θA江介紹,新規(guī)則主要是為了挖掘新苗子,有的小隊員現場一亮相就收獲了不少“媽媽粉”。

姚華江認為,如果說首屆嵊州“村越”是對越劇藝術普及的探索,第二屆則是越劇IP催生公共文化服務融合發(fā)展的實踐。嵊州“村越”的“出圈”,讓嵊州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群眾文化面貌有了不少新變化。

文化服務更精準了。姚華江算過一筆賬,單是每年支持每個村看一場大戲,就需要400多萬元投入。站在優(yōu)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的角度,這筆資金如何更精準地做好服務?姚華江和團隊通過深入鄉(xiāng)村調研,得到了答案——把老百姓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舞臺搭到群眾身邊,利用現有文化設施開展越劇活動,不光送演出,還擴大培訓?!币θA江分享,越劇比賽辦出規(guī)模,村里的古戲臺、文化禮堂都用起來了,鄉(xiāng)村居民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增強了,越劇創(chuàng)作氛圍更活躍了。

文旅融合程度加深了。第二屆嵊州“村越”在演出基礎上融入了美食、非遺等活動,眾多文化設施和景區(qū)與越劇表演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外地戲迷前來觀賽。嵊州越劇小鎮(zhèn)相關負責人介紹,“村越”期間,小鎮(zhèn)游客接待量比平時增長近4倍,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文創(chuàng)產品等相關產業(yè)發(fā)展,很多觀眾通過線上渠道訂購越劇周邊好物。嵊州黃澤戲服的銷售額同比增長60%,嵊州小籠包線上銷售額同期翻了兩番。

人才梯隊擴容了?!按逶健贝龠M了嵊州群文人才梯隊持續(xù)擴容。以前沒發(fā)掘到的好苗子都冒出來了,年輕戲迷稱找到組織了,民營越劇團數量迅速增加。目前,嵊州正在積極培育越劇文化特派員,計劃每村配一名,引導他們扎根基層開展教學,創(chuàng)作新越劇作品。

眼下,第三屆嵊州“村越”已進入籌備期,活動從今年5月啟動,支持線上報名,在中老年參賽者之外,還為大學生等群體開辟專門賽道,鼓勵戲迷用家鄉(xiāng)方言改編越劇,讓觀眾過足戲癮。

“在嵊州,如果不會唱幾句越劇,沒參加越劇隊,不關心‘村越’,都感覺跟不上時代了?!币晃会又輵蛎哉f,“村越”正讓傳統(tǒng)文化變成現代生活新時尚。

永聯村的俱樂部又招新了

本報記者 彭澳麗

中國鄉(xiāng)村拔河邀請賽暨江蘇省社區(qū)體育合家歡大型公益活動在永聯村舉辦 受訪者供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鄉(xiāng)村拔河邀請賽暨江蘇省社區(qū)體育合家歡大型公益活動在永聯村舉辦 受訪者供圖

春分過后,萬物復蘇,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zhèn)永聯村文體中心迎來了新一年的俱樂部招新。

“每年三四月,我們會固定組織大規(guī)模的招新,發(fā)布招募海報,村民、職工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報名,我們再把報名人員集中到一個微信群,通過線上登記,把大家分配到各俱樂部?!庇缆摯逦捏w中心主任楊文爽說。

2013年,永聯村為提高村民、職工的文化生活品質、吸納和培養(yǎng)文藝人才,成立了一個村級文聯組織,先后開設鑼鼓、龍獅、腰鼓等10支俱樂部,會員500余人。2022年,為增強村民、職工強身健體的意識,張家港永聯體育協(xié)會注冊成立,下設拔河、游泳、籃球等14支俱樂部,會員800余人。也是這一年,永聯村文體中心也成立了,負責運營管理以上兩家協(xié)會組織。協(xié)會開展活動的載體——永聯文體館也在同年迎來全面升級,涵蓋健身、舞蹈訓練、合唱訓練等功能區(qū)域,還配備電影院、游泳館、戲樓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現代化文娛場景。

“俱樂部會員能享受相應的免費課程,比如合唱俱樂部,會聘請市文化館的老師前來指導,一周兩次課程,每次一個半小時?!睏钗乃榻B,目前,俱樂部人才培養(yǎng)初見成效,文藝類俱樂部成員已經可以策劃一臺演出,拔河、陀螺等體育類俱樂部2024年拿到了國家級賽事的獎牌。

為鼓勵村民積極參與文體活動,永聯文體館采用會員制,以每人每年100元的惠民價格向村民開放,目前在冊會員4000余人,可在文體館各個功能區(qū)域自由活動。

2024年,永聯文體館服務質量再升級。硬件方面,將多功能室改造為美育空間,定期開設插花、茶藝、編織等培訓課程,同時新增自助咖啡機等便民設施。軟件方面,改進預約系統(tǒng),將籃球、羽毛球場地的預約場地模式改為預約人數模式,提升場地利用率。此外,文體館還通過召開座談會,增設意見箱、留言墻等形式,暢通會員溝通渠道。

永聯文體館、永聯美術館、暨陽書畫社、永瓷工坊等文化主體共同構成了永聯村豐富多元的文化生態(tài)。其中永聯美術館已成為江蘇省現代美術館分館,通過與省級藝術機構的合作,為村民帶來高質量藝術展覽。今年春節(jié),第十屆江蘇省水彩(粉)畫作品展在永聯美術館舉辦,吸引了眾多村民。

對于永聯村的變化,每一位村民都有深刻感受。20世紀70年代,永聯村一度是蘇南地區(qū)最小、發(fā)展最落后的村子之一;80年代初,村里搶抓機遇辦起軋鋼廠,并在2000年自籌資金辦起百萬噸大型鋼鐵企業(yè),從此集體經濟飛速增長。

多年來,永聯村始終把“富口袋”和“富腦袋”放在同等位置,持續(xù)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如今,村文體中心各俱樂部之間的聯誼活動和小型賽事頻繁開展,為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定期舉辦的書畫類展覽和文化藝術交流培訓,促進了村民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學習。2024年,中國鄉(xiāng)村拔河邀請賽暨江蘇省社區(qū)體育合家歡大型公益活動在永聯村舉辦,吸引了全國22支隊伍近200名運動員參賽,提升了永聯村的知名度。

“永聯村發(fā)展這么多年,早就實現了經濟上的富裕,我們當前階段的任務是實現村民精神上的富足,讓村民享受到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睏钗乃f。

2025年4月12日《中國文化報》

第3版刊發(fā)特別報道

《“該干活時干活,該唱歌時唱歌”》、

《去嵊州趕時髦、唱越劇》、

《永聯村的俱樂部又招新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