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浙江省永嘉縣人民法院綜合審判庭庭長徐力(中)通過共享法庭線上與被救助者家屬進行信息確認。侯成晨 攝
南方的冬天沒有雪,潮濕的風裹挾著泥土的氣味,天空低沉,仿佛隨時要壓下來。
在浙江省永嘉縣人民法院綜合審判庭的辦公室內(nèi),綜合審判庭庭長徐力推開窗,看著桌上的案卷,這是2024年他審查的第25起司法救助案件。他的目光停留在案件當事人張某和潘某的名字上,決定再去實地看看。
徐力第一次見到張某,是在村頭的田埂上。張某正不斷地揮著鋤頭翻土,腳下的泥巴裹住鞋底,越抬越沉。他沒有停下,因為心里有一根繃緊的弦——他欠下的那筆賠償款,是兩家人必須翻過去的山。
“這些賠償款,你打算怎么付?”
張某沉默了幾秒,嗓音干澀地擠出幾個字:“能干多少,就還多少。”
2024年5月,張某在駕駛無牌證三輪摩托車時不慎撞到行人潘某,后潘某被送往醫(yī)院救治,但潘某在受傷不久后就因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經(jīng)鑒定,交通事故是潘某死亡的輔助死因,影響程度在20%至30%之間。
潘某去世后,其家屬(法定繼承人)通過訴訟取得了要求張某賠償損失40余萬元的民事判決,2024年12月,該案在永嘉法院進入執(zhí)行程序。
張某是70多歲的農(nóng)村老人,平時以務農(nóng)為生,名下沒有財產(chǎn),也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他的責任參與度只有兩成,但這場事故的發(fā)生,就像一塊壓秤的石頭,把兩個家庭都壓得喘不過氣來。
從那以后,集市上總能見到張某的身影。掙來的錢總會準時匯入法院指定的賬戶。但這些錢,零星散碎,無法幫助潘某的家庭擺脫困境。
潘某的家人等不起。其丈夫陳某年近80歲,早年因中風導致生活自理困難,幾個子女在外務工,家庭條件都不太好,家里開支靠兒女的匯款勉強維持。于是,執(zhí)行人員為他們申請了司法救助。
但司法救助并非普惠式福利,它需要精確地把握尺度:既要讓弱者得到幫助,又不能讓機制被濫用。更何況,潘某家的情況復雜,其丈夫行動不便,子女分居他鄉(xiāng),難以齊聚現(xiàn)場辦理手續(xù)。
“用共享法庭行不行?”徐力提出了這樣一個想法,并得到了技術部門的鼎力支持。
接下來的日子,徐力的手機幾乎沒有閑過。通過電話、視頻,一遍遍地向潘某的家屬講解司法救助內(nèi)容,約定視頻會議的時間,并教他們?nèi)绾问褂霉蚕矸ㄍゾ€上系統(tǒng)。
“法官,我們不用到現(xiàn)場,真的能成嗎?”潘某的長子陳某樂在電話里猶豫地問道。
“必須成?!毙炝卮?,“你們等不起,我們也拖不起。”
在一個下午,徐力將潘某的丈夫接到了法院,與身處三省四地的其他家屬通過“共享法庭在線系統(tǒng)”以視頻認證的方式完成了線上司法救助申請,成功爭取到了4.5萬元的救助款。
救助款在2025年春節(jié)前到賬。那天,潘某的大兒子回鄉(xiāng)陪父親做了體檢,聽說還帶了點年貨回來。這些細碎的消息是潘某最小的女兒在電話里告訴徐力的,語氣輕快中夾著一點哽咽:“徐法官,我們幾個和我爸能過個好年了,真心謝謝您。”
接到電話時,徐力正在為了另一起司法救助案件下鄉(xiāng),村口傳來鞭炮的聲響,濕潤的空氣里彌漫著春節(jié)的味道,他停下腳步,忽然感到一陣釋然。
“或許這些努力并不能完全改變命運,但卻讓這個冬天多了一些暖意,也讓這片土地多了一些生機與希望?!?/p>
而張某仍在田間忙碌。他埋下的不只是種子,還有對自己的交代。
來源:人民法院報·2版
記者:余建華丨通訊員:倪珠軍 侯成晨
責任編輯:屠少萌|聯(lián)系電話:(010)67550734 | 電子信箱:pinglun@rmfyb.cn
新媒體編輯:楊書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