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以墨書真是歲月里美艷的纓絡,難分難解,妙合一如笙簫琴瑟,高山流水。不可想象一對鴛鴦被急流沖散天各一方。我的詩詞未必好,但友人揮筆我詩,讓我獨得一份琴聲奏我心音 。由衷感謝,在此付上對書者的點評作為“回音”。
一

讀鄒炯文先生的書寫有難得人書俱老的境界,靈根在心,心照手宣,字字凝根散懷如輕風扶柳,搖曳出隨興中見自信的韻致。帖路怎么走,走到臨近終點又如何,似乎在先生的字里行間都有答案。什么碑派,什么帖碑融化,什么“書不篆隸無高古”等,他都心無旁騖,幾十年守初如今把帖的規(guī)矩渾化后又上了一層境界。人老如秋夕,字也一樣,刪去無意的枝葉藤蔓望中十二分洗練,那又是秋夕里的秀勁。光有技術和功夫上天是拒門而入的,學富文養(yǎng)的修煉,人生多維的磨歷,乃至近老才得以搬走阻礙所留下的平和與散淡,都在字口和章法中生出斯文凈氣。于是深信,意遠筆忘一樣有好書。
二

陳浩兄深浸晉唐,五體皆擅,尤精行楷與行草,多備相養(yǎng)而生發(fā),令其書寫多韻豐足。他的行楷與行草雖“隔一墻”,但同一手落下的神采氣韻,直達各美其美之境界。此幅行楷向縱取勢,中宮緊縮,偶爾送出長畫長撇是他整體收勢的斜逸而出,鳶飛林梢,巢引而歸,風雅的諧趣興到即來。再看偶爾的映帶,筆畫簡括和若干字的縮小,都是淡逸的表述。難怪整體端穩(wěn)、勁挺又略險而逸的風格總帶著氤氳的古雅。古人曾有強調,習書從楷起,隸篆行草循序而進。我不知陳浩兄有無尋此規(guī),但多嶺有勝,延風受月,皆可幽微相蓄。多而益善,化為己有,內(nèi)心當會豐富而活躍了,自信從容中出手便充滿生機。
三

陳風學兄擅草,其草書線條時而著實向虛,時而又虛向實,在掄轉頓挫中讓人領略春意闌珊與秋枯蒼涼交疊的畫面。也許他紙面構建的嵯峨、宏闊、澀勁的境像源自于天地,草書法效天地,自古有此一說。草從隸來,隸從篆來,直指造字之初象形、指事等無不表意畫圖。無怪清劉熙載說:“草書之筆畫,要無一可以移入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都要無所不悟。”盡管他滿紙浪突奔遏,風云激濺都可以讀到其情性與妙理的糾纏。此幅草行楷相間,“雨夾雪”。但氣力的暢行并未因“破體”而戓斷或續(xù),不激不沖與飛流直下恰如平流與直瀉相向而行,讀者依然可獲得筆順情發(fā)的體驗。
四

詩文學識和書法翰墨自古來相互依存,只是如今出現(xiàn)了“斷舍離”,而像侯軍兄這樣的不多。腹有詩書,煌煌寫制,打通藝類膾炙人口,豈知一手行書飄飄風舉,令人感嘆書法果如詩同亦有“功夫在外”也。書法的境界僅靠“一枝筆”打天下斷定是水中撈月,與其去喝采那些純“書匠”,不如欣賞書名被掩的文人雅士之作,其自有皮里陽秋, 自帶別樣的氣格 。文人都是有性情的,這與書齋富養(yǎng)息息相關,這種特質隨時間推移會益顯與眾不同。獨立之人豈無獨立之書哉!當侯軍的字以骨力堅勁,勢態(tài)優(yōu)雅又豪健呈現(xiàn)于你眼前,那種臨池根底,多有接美的識別度一望而知,屬他。
五

韓世駿是我的“鄉(xiāng)黨”,自小有家學,一部46萬字的《墨齋文集》令人無不驚訝。他的書法追粉不少,喜歡他的文雅器局,冠以書卷氣。的確,看他信手一揮,紙上便有林下氣味。觀者的審美感覺是不會錯位的,如今他在以手寫心,寫自己的“心靜”?!妒ソ绦颉贰ⅰ稌V》、米芾、王鐸等他都追過了,追過不等于完美,但心沉靜了,筆已含斂,持力,盡凈。不疾不躁不浮,無牽掛無紛爭,深水靜流,全賴自我氣息在心手閉環(huán)中運行。筆墨簡約、澄明與平和,是他難能可貴的安靜的美(須知,這樣的美當下正被不斷吞食)。雖有這樣那樣的聲音,站在“二王”門墻下的人依然蕓蕓,但真正從中寫出自己味道的卻少。
六

書法是對立統(tǒng)一的道統(tǒng),難于盡善盡美,自古大家左沖右突亦難免失之偏頗,也許這正是追求書法魅力所在,青年書法家劉敏豪就是一位苦苦追求者。他學書有專注的深潛,也有博取兼綜。他前年出版《劉敏豪書楹聯(lián)百品》可看作其年少氣盛,出手不讓的里程碑展示。沉雄又清爽,奇崛又平正,剛健又婀娜,嚴峻又秀頎,凌厲又溫和,如此神采各異的對子看似兩端難濟,他總是在抑揚發(fā)斂中圓轉回互得恰好,讓人感覺到他書風精熟里的深邃?!耙?guī)矩從心,中和為的?!睆娜莶黄鹊臎_和對別人來說還在路上,他已抵達,對手頭正英氣煥發(fā)的他是好事也未必是好事。好在他已明悟,清詩人查初白:“自笑來年詩境熟,每從熟處欲求生?!本炀弥赡軠S為俗格,他正力戒做世俗之士,而努力做高遠之士。
作者簡介

魏琦:筆名水窗鷺語,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出有散文報告文學集《陽光下的履痕》,散文詩集《帶月而歸》及與人合著《客家大屋圍》等,在《散文》、《散文選刋》、《文藝報》、《散文詩》等幾十家報刊發(fā)表作品,近幾年涉書畫印等藝事評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