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也聽過各種口口相傳的養(yǎng)生妙招,比如:

春捂秋凍身體好;

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湯里才是精華......

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也試一試:也許管點兒用,即便沒用總也不會有什么壞處嘛。

事實上,有些養(yǎng)生小妙招,不僅不養(yǎng)生,可能會坑娃!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盤點下常見的「傷娃養(yǎng)生」。

孩子要「春捂秋凍」

你可能聽到過那句廣為流傳養(yǎng)生技巧:「春捂秋凍」。

最近各地的氣溫回暖,有的地方甚至有 30 多度的高溫。但很多家長、特別是長輩,堅持給孩子穿厚厚的外套出門,孩子動一動就一身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春捂秋凍」并不適合孩子,特別是「春捂」。

對孩子來說,穿的太多,不僅不會提高抵抗力,反而可能給身體帶來傷害,尤其是 1 歲以下的嬰兒。

捂太多,孩子排汗不方便,容易引發(fā)痱子、加重濕疹。同時穿得太厚,會限制孩子活動,可能會影響孩子學習爬、走、跑的速度。

對新生兒、嬰兒來說,體溫調節(jié)中樞沒有發(fā)育完善,盲目捂太多,還容易引發(fā)捂熱綜合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秋凍」看似能讓孩子更抗凍,其實風險也不小。

孩子穿得太少,身體熱量供應不足,會優(yōu)先保證核心溫度,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手、腳、耳朵等末梢部位很容易被凍傷。

天氣暖和少穿點,天氣變冷及時添衣,保持適宜溫度,更能保證孩子的健康。

?實用小 tips

判斷孩子穿得衣服是否合適——可以摸摸孩子的后背、肚子,如果溫溫的沒有出汗,就正合適

怕溫差大孩子冷:采用「洋蔥穿衣法」,不貪厚,多穿幾層穿脫方便,出門可以多帶一件小背心

給寶寶曬太陽退黃疸

多曬太陽,是大家默認的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黃疸期的嬰兒,還會專門曬太陽退黃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曬太陽沒有做防曬,小朋友的皮膚很容易被曬傷,眼睛也容易被紫外線傷害,尤其是 6 個月以下的嬰幼兒

多曬太陽最主要的好處,是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 D 的合成。不過,現(xiàn)在都推薦 18 歲以下的孩子和成人口服維 D 補充,孩子并不依賴曬太陽來補充。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日曬對孩子皮膚的危害不可小覷[1]。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研究顯示,日光照射的年齡越小,皮膚癌發(fā)生的危險性越大。孩子經(jīng)常玩得投入,不管曬不曬,更容易被紫外線的傷害。

對于新生兒來說,曬太陽退黃疸弊大于利。

生理性黃疸,多喂奶多排便,大多會自行消失。新生兒的皮膚很嬌嫩,一定要避免陽光直射。

?實用小 tips

6 個月以內的寶寶,避免陽光直射,戶外待在蔭涼處

6 個月以上的孩子,不要直接在陽光下暴曬,建議每次出門都涂抹防曬霜,或者穿長衣、長褲、戴 7.5 cm 寬的遮陽帽,陽光強烈時佩戴墨鏡

上午 10 點~下午 4 點紫外線最強,盡量避免陽光直射

選擇 SPF 大于 15 的防曬霜,涂抹后孩子皮膚上有一層淡淡的白色為宜。每 2 小時補涂一次,回家后清水 / 沐浴露洗掉即可

孩子多喝湯可以補身體

你可能也聽過這個養(yǎng)生方法:喝湯大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確實,在以前物質匱乏的時候,油葷食材比較珍貴,被燉了又燉形成的奶白濃湯,感覺是集全部營養(yǎng)的精華。

不過,放到現(xiàn)在,湯好喝是好喝,但真稱不上是什么營養(yǎng)食物。

我們看食物是不是足夠營養(yǎng),關鍵其實是看是不是「高營養(yǎng)素密度」——同樣熱量水平下,是不是含有更多營養(yǎng)素,能給娃迅速補充營養(yǎng)。

比如說,孩子吃同樣熱量的水果,黃心奇異果、草莓的營養(yǎng)素密度,就比橙子、蘋果和梨要高[2]。

再比如,喝湯、吃湯里面的肉相比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燉湯的肉,里面有蛋白質、氨基酸,還有鐵、鋅等微量元素,營養(yǎng)素密度高。

濃白的湯,絕大多數(shù)是水分。其余的營養(yǎng)成分,是從燉煮的肉里分離出來的,比如脂肪、蛋白質、膽固醇等等,湯里的營養(yǎng)素只有肉的 1 / 10,并沒有那么高的價值。

對孩子來說,湯喝多了容易占肚子,比起吃肉獲取的營養(yǎng)還很少,劃不來。

孩子的胃口有限,要優(yōu)先吃高營養(yǎng)素密度的食物,同樣分量,營養(yǎng)補充更多。

?實用小 tips

喝湯不如吃肉(食材)

孩子 1 歲以后,每天盡量都有主食、肉、蛋、豆、蔬菜,增加營養(yǎng)素密度,保障飲食均衡

孩子多喝水可以「排毒」

家長們可能都做過一件事:追在孩子屁股后面,水壺水杯齊上陣,隔幾分鐘就催著讓娃再多喝幾口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孩子來說,喝水過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喝了太多水,身體來不及調節(jié),反而容易造成低鈉血癥,容易傷身體。

首先,孩子在每個年齡段需要的水分并不同,而且除了喝水,喝奶、喝粥、喝湯的水分也不少,不用過度焦慮孩子缺水。

0~6 月

一般不用額外喝水

7~12 月

118 ml~236 ml

約 0.5~1 杯

12~24 月

236 ml~944 ml

約 1~4 杯

2~5 歲

水 236 ml ~1180 ml

約 1~5 杯

數(shù)據(jù)來源: AAP 推薦[3]

其次,我們人體是很精密的儀器,有調節(jié)作用。只要口渴了孩子會自己去喝水,并不那么容易被渴壞。

如果一直把喝水當任務,還可能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更抗拒喝水。

?實用小 tips

6 個月之前的寶寶,一般不用額外喝水

6 個月以上孩子,不用追著喂水,不打斷、不批評、不強迫、不催促,孩子渴了會自己喝水

食物趁熱吃更健康

「趁熱吃」這句話,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從小聽到大?

事實上,「趁熱吃」不僅容易被燙傷,還會增加食道癌風險。

尤其是孩子,真的很怕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孩子的口腔、咽喉和食道很脆弱,也容易被燙傷。有些食物表面涼了,中間的溫度可能還很高,比如豆腐、夾心丸子等等,孩子趁熱吃很危險。

一旦被燙傷,不但孩子很痛、容易哭鬧,還容易影響恢復期間的進食。

食道長期吃過燙的食物、喝過燙的水 / 茶,還容易損傷食道黏膜,反復刺激會容易引發(fā)食道癌。

東西涼一涼再吃,對孩子影響不大。

孩子吃進肚子里的東西,經(jīng)過口腔、食道、胃,一直被「加熱」著。

有實驗就發(fā)現(xiàn),無論喝下 50 °C 的溫水還是 1.5 °C 的冰水,人體內臟(胃部)和皮膚的溫度都幾乎是相同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參考文獻[4]

不管是日常喝奶,還是吃飯,都建議不要給孩子吃太熱、太燙。

?實用小 tips

孩子吃東西、喝水的溫度,最好不超過 40 °C

只要孩子吃了沒有不舒服,常溫的奶、食物吃也沒問題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皮膚科醫(yī)師分會,皮膚防曬專家共識(2017),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7 年 5 月第 50 卷第 5 期

[2]常見水果營養(yǎng)充足率與營養(yǎng)素密度評價研究報告. 北京: 2024.

[3]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nutrition/Pages/Recommended-Drinks-for-Young-Children-Ages-0-5.aspx

[4] Morris N B, Jay O. Staying warm in the cold with a hot drink: The role of visceral thermoreceptors[J]. Temperature, 2017(2).

本文專家

孔令凱

審核專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yī)大學 兒科學 碩士卓正診所 兒科主治醫(yī)生

策劃制作

策劃:嘉樹

監(jiān)制:大力

排版:刷子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