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晤士報》報道了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特朗普任命的烏克蘭問題特使基思·凱洛格,暗示烏克蘭可能會被沿著第聶伯河分成多個“控制區(qū)”,英法可以派遣所謂的“保障部隊”進駐烏西部,中部留給基輔政府,東部則仍由俄羅斯控制(大概是圖一)。
美國不會派遣地面部隊進入烏克蘭,歐洲也不要指望能獲得美國的支持。
凱洛格將這個方案稱為“類似二戰(zhàn)后德國被盟軍占領(lǐng)的柏林模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泰晤士報》認為,凱洛格的提議實際上等于默認了俄羅斯對烏東部的占領(lǐng),“用這種方式來換取俄羅斯接受西方軍隊進入烏克蘭”。
然后,凱洛格很快就出來辟謠了。
他在社交媒體上抨擊《泰晤士報》歪曲解讀了自己的言論,他沒說過分裂烏克蘭,只是在解釋?;鸷笤跒蹩颂m部署西方軍隊的問題,不是指“瓜分烏克蘭”。
但說實話,凱洛格這個解釋是典型的越描越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歐洲有意向烏克蘭派遣軍隊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了,只不過是因為缺少美國的支持而不敢如此挑釁俄羅斯。
而現(xiàn)在凱洛格明確表示,英法可以派遣“保障部隊”進入烏克蘭——雖然美國依然沒有承諾提供支持,但凱洛格這一表態(tài)明顯就是慫恿歐洲試探俄羅斯。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的表態(tài)完全可以被視為美國借歐洲給俄羅斯在?;饐栴}上施加壓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