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東亭柳

南堤煙柳綠千條,曾系王孫過灞橋。

惆悵舊時攀折處,春風空自舞蠻腰。

詩的開篇 “南堤煙柳綠千條”,描繪出一幅春日堤岸的美景圖?!澳系獭?點明了地點,“煙柳綠千條” 則生動地展現(xiàn)出柳樹枝條繁茂、翠綠如煙的景象,給人以清新、柔美的視覺感受,為全詩營造出一種悠遠而略帶朦朧的意境。

春風空自舞蠻腰”,進一步描繪出春風中柳枝隨風舞動的姿態(tài),如美人輕舞腰肢,輕盈優(yōu)美。然而,“空自” 二字,卻賦予了這美景一絲寂寞與孤獨,讓人感受到一種無人欣賞的落寞。

“曾系王孫過灞橋” 一句,巧妙地運用了 “灞橋折柳” 的典故。在古代,灞橋是人們送別之地,折柳贈別是一種常見的習俗。這里的 “王孫” 指代游子或友人,詩人通過回憶曾經(jīng)在柳下送別友人的情景,將柳與離別之情緊密相連,為詩歌增添了濃厚的情感底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惆悵舊時攀折處” 直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般皭潯?一詞點明了詩人此時的心境,面對舊時折柳送別之處,想起往昔的離別場景和故人,心中涌起一股難以排遣的惆悵之情。

全詩運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詩中對南堤煙柳的描寫,無論是 “綠千條” 的繁茂之景,還是 “春風舞蠻腰” 的動態(tài)之美,都不僅僅是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融入了詩人的情感。以樂景寫哀情,更加突出了詩人內(nèi)心的惆悵和對往昔的懷念。

同時,詩中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昔日的 “曾系王孫過灞橋”,充滿了離別的傷感和人情的溫暖;而如今,“春風空自舞蠻腰”,只剩下柳在春風中獨自舞動,無人問津。今昔對比,突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強化了詩人的惆悵之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七絕·枯木忽逢春

木向空來已作槎,春從根煖忽先芽。

只應老圃知時節(jié),要與東帝管繁花。

“木向空來已作槎”,開篇便勾勒出一幅枯木的衰敗畫面?!澳鞠蚩諄怼?描繪出樹木歷經(jīng)歲月消磨,枝干向上伸展,卻空空落落,毫無生機的模樣?!耙炎鏖丁?進一步點明這棵樹已然成為了枯木,如同水中浮木般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只剩下干枯的枝丫,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滄桑,為全詩奠定了一種頹敗、死寂的基調(diào),讓讀者感受到生命的凋零與落寞。

“春從根暖忽先芽”,筆鋒陡然一轉(zhuǎn),給全詩帶來了希望的曙光。當春天的溫暖緩緩滲透到大地深處,枯木的根部最先感知到這份生機?!昂觥?字用得極為精妙,它生動地表現(xiàn)出嫩芽生長的突然性,在人們以為這枯木已毫無生機之時,它卻在根部悄然萌發(fā)出新芽,展現(xiàn)出生命頑強的力量和在困境中不屈的韌性。這一 “暖” 一 “芽”,將春天的活力與枯木復蘇的奇妙瞬間刻畫得淋漓盡致,與首句的衰敗形成鮮明對比,讓人為之振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應老圃知時節(jié),要與東帝管繁花”,詩人將目光從枯木本身轉(zhuǎn)向?qū)ψ匀灰?guī)律的思考?!袄掀浴?指代經(jīng)驗豐富的園丁,他們深諳時節(jié)變化之道。在這里,詩人認為只有像老圃這樣懂得自然規(guī)律的人,才知曉枯木逢春背后的奧秘。

“東帝” 在古代神話中是司春之神,“要與東帝管繁花” 意味著枯木逢春并非偶然,它肩負著與司春之神共同管理繁花盛開的使命。這兩句詩升華了詩歌的主題,從對枯木復蘇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描寫,深入到對自然規(guī)律和生命意義的探討,傳達出一種順應自然、各司其職的哲理??菽倦m經(jīng)歷了衰敗,但在合適的時節(jié),依然能夠重新煥發(fā)生機,為自然增添色彩,就如同世間萬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使命,只要遵循規(guī)律,便能在各自的軌道上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