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鬧災的時候,無論現實生活中的人還是網絡上的人,都在祈福,還要發(fā)一些圖片或視頻,弄得祈福很形象,影響很大。很多人都跟著一起祈福,好像祈福成了時尚,也成了蹭流量的事件。其實,祈福和迷信思想有關系,卻不是很多人容易弄明白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遠古時期的人就會祈福,遇到天災人禍,不知道為什么會發(fā)生,就要祈福,祈求老天降下祥瑞,要人間和平,要風調雨順,要五谷豐登。人本身會幻想,在受到自然壓迫的時候,就要想辦法逃避,逃避的同時要祈福。祈福的人本身就是迷信的人,想通過祈福獲得真正的福分。古人相信“天人感應”學說,認為人和天是相互感應的,“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有流星劃過,就有人死掉。人們會把自己等同于天地,以為天地是放大的人體,人體是縮小的天地。如此一來,天地就成了人們始終關照的對象。倘若有了旱災,人們就要求雨。人們認為是直接原因是龍王不降雨,間接原因是天帝不讓降雨,更為直接的原因是人們的言行不好,得罪了天帝,天帝才不讓龍王降雨。但人們比較功利化,要直接求龍王,而不會求天帝,更不會檢點自身言行。倘若人們只是懺悔,就好像能夠感動天帝,能夠讓天帝支配龍王降雨。求龍王降雨就相當于祈福,卻并不一定能獲得福分。缺少什么就求什么,缺少雨水,就求雨水;缺少福,就求福。求就一定能夠實現嗎?

古人相信祈福就一定能得到福,關鍵在于“祈”上面。向神靈祈求福,就可以得到神靈的眷顧。可是,神靈卻并不是那么容易眷顧人們的。人們需要心誠,需要向神靈跪拜,上香,上供品,上功德錢。神靈得到祈求之后,才會給人們降福??墒?,神靈在哪里,人們是不知道的,只是認為神靈是虛空中的東西,只要心誠,就會感動神靈,甚至感天動地。不僅如此,很多人認為,只要人們都祈福,就會“眾志成城”,感動神靈。就好像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人的力量集合起來,就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一樣。其實,即便很多人都在祈福,也不會對災難有什么影響,但可以影響人心,就是很多人都掛念災情,讓災區(qū)的人振奮起來,搞好家園建設。但這種振奮人心的作用只是祈福的人認為的,卻并非事實。因為災區(qū)的人不知道誰在祈福,祈福到底有什么用。他們需要的是吃的,喝的,住的地方,而不是所謂的祈福。但祈福的人很多,大多都在盲從,也大多在迷信,似乎和某種宗教情懷有關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多信封佛教的人本身就是迷信的人,要祈福,算是“施展法力”,讓災區(qū)好起來,其實并沒有什么作用,只是祈福的人相信有作用而已,說白了就是自戀。佛教徒大多混淆是非,或者說不承認是非,一味逃避,一味放下所有的執(zhí)念,對于一個人的精神放松是有效的,但對于社會發(fā)展是沒有什么益處的,反而有害。倘若人人都放下執(zhí)念,科學研究就無法進行,社會經濟將無法發(fā)展。佛教講究“普度眾生”,前提是“愛眾生”,不管是善的還是惡的,都可以愛,都可以度化。一旦遇到有人遇難,信封佛教的人就要祈福,仿佛要超度遇難的人,要他在“彼岸”好好生活,或者促進他投胎轉世。一旦遇到災難,信封佛教的人就要祈福,仿佛要超度所有遇難之人。很多信封佛教的人不是正規(guī)的佛教徒,但懂一些佛教的理論,就要祈福。一些不相信佛教的人也跟著湊熱鬧,似乎要驗證自己的心靈純潔,有一種“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態(tài)勢。國人向來喜歡湊熱鬧,喜歡做無聊的看客,而迷信思想在他們的意識里根深蒂固,一旦遇到合適的條件,就會被激發(fā)出來,會搞一些迷信活動。

祈福就是最大的迷信活動。不然,祈福就來福,祈求禍端就來了禍端,豈不是天地都被人支配?有關部門并不會禁止祈福活動,因為這樣的活動沒有引發(fā)輿論的負面影響,似乎在宣揚正能量,能帶動一些人捐款捐物,還能帶動很多人前往災區(qū)救援?;浇讨v究博愛精神,要愛所有人,甚至要愛你的敵人。如此一來,很多基督徒也會祈福,但仍然于事無補。捐款捐物的都不一定能讓錢物到了受災的人手里,就更別提祈福的人了。祈福還管用嗎?當然不管用,但很多人就是迷信,相信祈福就能來福。甚至一個曾經吸毒的女明星死去了,很多人都要到網上祈福。當然,祈福是自己的事情,也是一種信仰,但并不能泛濫,以免弄得全民迷信。為什么有關部門沒有干涉?因為祈福只是一種言論,并非行動,還能帶動一些救援的行動,屬于“正能量”,不能被屏蔽。當然,祈福的人大多是盲從的人,容易被迷信思想統治頭腦,要對神靈恭恭敬敬,而且認為皇帝和官員都有前輩子修來的福,甚至都是神靈轉世,不然不會享受高官厚祿。如此一來,迷信的人就做了順民,祈福就算是一種順民的表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多人都做了順民,都具備一些宗教的博愛精神,即便混淆是非,一味逃避社會矛盾,也照樣會被權力系統理解。祈福的人大多有些投機主義思想,只是口頭上祈福,卻不會付出什么實際行動,大多不會捐款捐物,除了沒有能力捐助,就是有能力也不捐助,只是要祈福,糊弄神靈,糊弄別人,有的甚至把祈福當成一種社交活動,當成一種時尚,當成一種蹭流量的行為。那么,在功利主義面前,祈福就成了一種生意,而不是心誠則靈。當然,即便祈福的人心誠,也不一定靈驗,只有他們付出行動,為祈福的人做事,為災區(qū)做事,才會真的有效。福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用行動來求索,需要用行動來證明。不然,只是祈福,就會陷入迷信和盲從的境地,不能自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