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升國旗,奏國歌

全體師生行注目禮”

放眼望去

只有6位老師、2名學生

這里是吉林省德惠市

長春嶺村小學

升旗儀式后

堪稱“豪華頂配”的課堂教學活動

開始了

1

幾乎每節(jié)都是“一對一”

溜號?不存在的!

“這張紙我對折兩次,

它被平均分成了幾份?”

一天之中,6位老師

要給這兩個孩子上12堂課

而面對“六對一”的“熱情攻勢”

孩子們一會兒撓撓頭,一會兒瞪圓眼

就是不能溜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根據(jù)規(guī)定

每名小學生要上14門課

對于6位老師來說并不輕松

每位老師都至少承擔兩個科目

比如,校長趙永

就兼職教著體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過去,生源最多時

學校有600多名學生

和十多位教師

教學質(zhì)量更是遠近聞名

如今,即便只有2位學生

老師們依然以全部的熱忱對待工作

談及原因,老師們這樣說……

2

奮力托舉

村小也能教出“學霸”

6位老師中

4位老師在這里讀過書

年少時

他們曾是坐在教室里的孩子

長大后

他們又回到這里

成為講臺上的點燈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趙永年輕時與學生的合影。當時,他還是一名英語老師

“我就是在這里好好學習

一步步走來的

所以我也希望我回到這里后

孩子們也有能力走出去看看”

在此任教27年的王艷秋說

三年級的婁浩宇聰明好學

很快就學透了書本上的知識

教師張英對他格外費心

“基礎(chǔ)題他都會了

我開始在網(wǎng)上搜題,給他拔高

我們孩子這么好

必須要讓孩子能‘踮起腳來摘桃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老師們的努力下

即使學校“袖珍”

也沒有耽誤婁浩宇成為“學霸”

上個學期期末考試

他在整個鄉(xiāng)里100多個孩子中

排到了第三名

也為長春嶺村小學爭了光

五年級的高國家

雖然成績沒有婁浩宇那么好

但也非常要強肯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時德鋒老師(右)在給高國家上課

學生少了之后

老師們本有機會調(diào)走

但是他們還是選擇堅守在這里

“我會把我所學的知識

毫無保留地教給孩子

站好我自己的最后一班崗”

教師宋桂平說

3

特別的學校

格外動人的師生情

對這兩個孩子而言

老師們是師長,是玩伴

還是飯桌上的家人

每天午餐時間

是學校最熱鬧的時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帶啥菜啊?”

“餃子,酸菜的”

婁浩宇正要把自己的菜和老師分享

老師們連連擺手

卻慷慨地把自己的菜

分到學生的碗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時德鋒、宋桂平兩位老師和高國家一起跳大繩

長春嶺村位于山嶺之上

是距離大房身鎮(zhèn)中心最偏遠的村莊

距離鎮(zhèn)中心小學有十五公里左右

沿途道路崎嶇

孩子們的家里也都有實際困難

所以,即使只有2名學生

教育部門還是保留了這個教學點

為了他們

6位老師每天都一路奔波趕來這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幾天,婁浩宇的父親

突發(fā)腦梗住院

而他的母親有小兒麻痹癥

小浩宇就只能由姑姑臨時接送

得知這一情況

王艷秋老師決定提供幫助

“你每天晚點來接

我看著他把作業(yè)寫完

這樣你給他做飯就行了”

王老師跟婁浩宇姑姑說

“我們每天上班時把他接上

快到你家跟前就給你打電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另一名學生高國家

是跟著七旬老人生活的留守兒童

2024年7月,一場大雨襲來

積水很深,水下還都是泥

很容易打滑

老人身體不好,也無法接孩子

校長趙永把孩子一直背到山下

并護送他回家

“自從我上班

老教師就有這個傳統(tǒng)”

教師宋桂平說

“一到下雨天

就先想怎么把孩子安全送回家

我們也傳承了下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時代奔涌向前

鄉(xiāng)村的面貌在變

教育的形態(tài)在變

鄉(xiāng)村教師的身影始終不變

或許沒有先進的教學設(shè)備

但有一筆一畫寫滿黑板的認真

或許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

但有暴雨天護送孩子回家的傳承

用心用力用情盡好本分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這是六位鄉(xiāng)村老師保持的初心

也是他們堅守的本真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編輯:沈千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