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舉行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慶祝傣歷新年的到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13日,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演員在傣歷新年節(jié)(2025年潑水節(jié))慶祝大會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高詠薇 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12日,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演員在傣歷新年節(jié)(2025年潑水節(jié))文藝晚會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高詠薇 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13日,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人們參與傳統(tǒng)龍舟表演賽。新華社記者 高詠薇 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12日,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演員在傣歷新年節(jié)(2025年潑水節(jié))文藝晚會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高詠薇 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13日,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人們參與傳統(tǒng)龍舟表演賽。新華社記者 高詠薇 攝

地理科普延伸閱讀

傣歷新年:當(dāng)瀾滄江水漫過貝葉經(jīng)

北緯21度的陽光正穿透鳳凰木交錯的枝椏,西雙版納的四月已是一曲水的交響。傣家人舂著糯米粑的杵聲里,貝葉經(jīng)在風(fēng)中沙沙作響,瀾滄江的水汽裹著鳳凰花瓣的芬芳,將傣歷新年洇染成一軸流動的水墨長卷。

在橫斷山脈南延的褶皺里,傣族村寨依山傍水次第鋪開。干欄式竹樓倒映在龍?zhí)林?,鳳尾竹的翠影在波光里搖曳,這是傣家人與水和解的智慧。當(dāng)公歷四月的雨信子叩響山門,沉睡的雨林開始蘇醒,瀾滄江泛起翡翠色的漣漪,傣歷1385年的新年便隨著象腳鼓的轟鳴破繭而出。

潑水廣場的狂歡是大地對水的禮贊。銀缽中盛著取自圣泉的清水,摻入鳳凰花瓣與緬梔子的芬芳。少年們扛著水槍穿梭在竹樓間,老波濤(傣族老人)用柏枝蘸水輕點(diǎn)過往行人的肩頭,水珠在陽光下織成透明的幔帳。這不僅是消災(zāi)祛病的祝福,更是對水的虔誠——在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的熱帶季雨林,水既是生命之源,也是溝通天地的靈媒。

龍舟在瀾滄江上劈波斬浪,船頭裝飾的孔雀翎羽掠過水面,劃出七彩的漣漪。這項(xiàng)源自古越人的競技,在傣家人手中演化為對江神的獻(xiàn)祭。當(dāng)龍舟駛過江心,艄公們會將染紅的糯米飯拋入江中,霎時江面浮起點(diǎn)點(diǎn)猩紅,與倒映的云霞連成一片。這是傣家人與江河簽訂的永恒契約:取之于水,饋之江河。

佛寺的尖頂刺破雨林霧靄,賧佛的隊(duì)列蜿蜒如龍。僧侶們將貝葉經(jīng)在晨光中展開,經(jīng)文的褶皺里藏著南傳佛教千年的月光。傣家人相信,新年伊始的賧佛能洗去前世的罪孽,正如潑水洗凈塵垢。當(dāng)夕陽為佛塔鍍上金邊,整座村寨都沉浸在巴利語經(jīng)咒的韻律中,這是地理塑造的信仰年輪,也是雨林饋贈的精神圖騰。

入夜后的篝火映紅孔雀公主的裙裾,象腳鼓的震動波及大地深處。少多哩(傣族姑娘)的筒裙旋成彩色漩渦,少卜冒(傣族小伙)的銀飾碰撞出星子般的脆響?;鸲阎兄裢诧埖慕瓜闩c烤魚的鮮味交織,芭蕉葉的暗影在火光里婆娑起舞。這是雨林饋贈的狂歡,是北緯21度的地理密碼,更是傣家人用體溫焐熱的生存美學(xué)。

當(dāng)最后一顆火星熄滅在龍?zhí)粒快F重新漫過鳳尾竹的梢頭。傣家人將染紅的雞蛋放入江中,任其載著新年愿景順流而下。在橫斷山脈與中南半島的地理褶皺里,傣歷新年永遠(yuǎn)保持著水的質(zhì)地——柔韌、清透,又充滿生生不息的流動感。這不僅是時間的更迭,更是雨林民族與自然共生的永恒韻律。

責(zé)任編輯:程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