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相當(dāng)精彩的一段,將吳用等人的聰明才智和楊志一伙的愚蠢透頂,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但這其中有個問題也值得大家思考,別看吳用的計謀精彩絕倫,貌似天衣無縫,其實不然。因為他用的不是陽謀,而是陰謀,只要是陰謀,那就必然有破綻。不說別的,單就路線來講,但凡楊志不一意孤行,選擇聽取梁中書的意見走大路,也就沒這么多事了。

那么,問題就來了,明明可以大家快快樂樂坐著馬車,喝著小酒一路押送生辰綱到東京??蓷钪緸槭裁捶且獩]苦硬吃,不僅要步行挑擔(dān)子,還非得頂著大太陽出行,他究竟在想什么?

楊角風(fēng)談水滸系列文章第91期:楊志為什么沒苦硬吃,放著大車不用非要步行運送生辰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

當(dāng)然,楊志就算選擇走小路出行,雖然風(fēng)險極大,但若他做事的方式調(diào)整一下,也不至于丟掉生辰綱!

梁中書之所以選擇讓楊志押運生辰綱,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急于培養(yǎng)自己的心腹,以取代李成等人,避免自己在大名府被架空。另一方面,楊志本身就是戴罪之身,又武藝高強,派他去必然全力以赴,降低生辰綱再次被劫的概率。

或許在梁中書看來,去年的生辰綱之所以被劫,是因為劫匪不知道這是生辰綱,還是我梁中書的生辰綱。所以,他給出的方案是,大張旗鼓用車運送,再多配些軍士:

“著落大名府差十輛太平車子,帳前撥十個廂禁軍監(jiān)押著車,每輛上各插一把黃旗,上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每輛車子再使個軍健跟著。”

這樣一來,就算有劫匪對生辰綱有想法,估計也會被這種陣勢嚇住。畢竟,沿途的官員想巴結(jié)蔡太師的海了去了,這也不失為一種攀附的捷徑,甭管楊志一行人經(jīng)過哪里,地方官自然都會盡力防護。誰也不想讓生辰綱在自己的地界上被劫,能不能破案還是小事,若是因為自己的疏忽得罪了蔡太師才是重點。

當(dāng)然,選擇這個方式進京的弊端就是太過招搖,等于是明目張膽給蔡太師“行賄”,容易招致政見不合者的彈劾。不過鑒于當(dāng)今天子都是這副德性,動不動就大修土木,讓地方進獻花石綱,上行下效嘛,倒也問題不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

如果楊志聽從梁中書的建議,采用這種方式運送生辰綱的話,那么吳用就算把計謀玩上天,也是無濟于事!

雖然這么高調(diào)的運送生辰綱,有可能引起其他成規(guī)模賊寇的惦記,但是他們在行動之前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先不說能不能打得過這幾十個軍漢,各地官府暗中護送的人馬還不知道有多少呢,想全身而退基本不可能。

更不用說吳用等人原本計劃就是智取,并沒有硬碰硬的打算,而且也算出了楊志不會走大路。

很可惜,梁中書提到的這一方案,被楊志當(dāng)場拒絕了!

梁中書當(dāng)時就愣了,你小子太不識抬舉了,我好心提拔你,還特意寫了一封信給蔡太師,只要順利送到,你之前的罪過全都一筆勾銷,為什么不去?

楊志就說了,說送生辰綱沿途啊,像什么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岡……等等都有強人出沒。他們一旦知道這是金銀寶物,又怎么可能不來搶,到時候性命都不保。

梁中書又一楞,既然有賊人惦記,那就多派點軍士跟著唄?

沒想到楊志又是一個拒絕:

“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濟事。這廝們一聲聽得強人來時,都是先走了的?!?br/>

按照他的說法,就算是派五百個人去,只要聽到賊人來襲,他們立馬就全嚇跑了,一點作用都不起。

最終梁中書拗不過楊志,決定聽他的建議,喬裝打扮,并從廂禁軍中挑選十名軍士,挑著擔(dān)子走小路去東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

那么,楊志提到的這個理由,在《水滸傳》中說得通嗎?

說不通!

按照楊志提出的方案,只需要一個人跟著他,再加上十個挑夫,喬裝打扮,一路進京,就能平穩(wěn)將生辰綱運送到位:

“只消一個人和小人去,卻打扮做客人,悄悄連夜送上東京交付,恁地時方好。”

剛剛他也說了,要是路上遇到賊人,就算有五百個兵士,也會一溜煙跑了。那么,現(xiàn)在這十個挑夫也是從那五百個兵士里選出來的,難道他們碰到賊人就不跑了?

五百個兵士還能嚇唬嚇唬賊人,現(xiàn)在這十個挑夫,能嚇住那些賊人嗎?

當(dāng)然不能!

所以,楊志這個計謀能成功的前提是,不要被賊人惦記上,一旦被惦記上,按照他的說法,生辰綱依然必丟不可。

可是,就楊志臉上那么明顯的胎記,他靠喬裝打扮就能忽悠過去?

再說了,就算沿途的賊人不知道這一行十幾人押送的是生辰綱,難道就不想占為己有嗎?

事實上,這么一行十幾人的商隊,正是沿途賊人最愛搶劫的對象。比如楊志提到的,這一路走過去,會經(jīng)過桃花山,而桃花山這里恰好就有一伙強盜。當(dāng)初魯智深到那里做客時,李忠和周通得到消息,門口有商隊經(jīng)過,馬上就興奮起來:

“見山下有兩輛車,十?dāng)?shù)個人來也?!?br/>

結(jié)果就是,這十多個商人,死傷慘重:

“那伙客人抵當(dāng)不住,轉(zhuǎn)身便走,有那走得遲的,盡被搠死七八個?!?br/>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

即便是晁蓋成了梁山首領(lǐng)后,聽到小嘍嘍前來匯報,山下有十?dāng)?shù)人結(jié)聯(lián)一處,要過路,也是馬上點起小嘍嘍下山搶劫去了。

一開始他派了劉唐、三阮帶領(lǐng)一百多嘍啰下山,結(jié)果等了好一會兒,他們還沒回來。心里擔(dān)心,又派杜遷、宋萬再帶五十多個小嘍啰下山接應(yīng)。

也就是說,即便是十多個人的商隊經(jīng)過,沿途的賊人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他們也很清楚自己手下的那群嘍啰戰(zhàn)斗力到底怎樣,沒有幾倍,甚至十倍于商隊人數(shù)的人馬,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像前面提到的桃花山,李忠和周通可是帶著五百個小嘍啰,才有那么大的底氣跟十?dāng)?shù)人的商隊拼:

“被此間有座山,喚做桃花山,近來山上有兩個大王,扎了寨柵,聚集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br/>

像林沖剛到梁山的時候,也被派出去打劫,結(jié)果等了三天,就等到兩撥人,第一波浩浩蕩蕩有300人隊伍,即便背靠梁山,幾百個小嘍啰呢,他們也不敢下手?。?/p>

“伏到午時后,一伙客人約有三百余人,結(jié)蹤而過。林沖又不敢動手,讓他過去?!?br/>

也就是說,十多個人的商隊,正是沿途賊人的最愛,既能打得過,還能搶奪到不少的財物。若商隊人數(shù)超過三百人,即便是實力最強大的梁山,也是不敢輕易動他們的。

換句話說,若楊志真聽梁中書的,也不用真派五百人,只要夠五十名軍士,誰敢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

事實上,楊志也不是沒吃過虧,當(dāng)初他雇了個人挑著擔(dān)子從梁山腳下過的時候,不就跟林沖打了一架嗎?

當(dāng)然,就算走小路,就算是步行,就算遇到了晁蓋一伙兒,只要楊志一個人保持清醒,他們幾個要想順利奪得生辰綱也得打個問號。

而吳用的計謀能成功的最關(guān)鍵一點,就是篤定楊志一伙人會喝他們的酒,也只有喝他們的酒,才會有喝下蒙汗藥,喪失戰(zhàn)斗力的情況發(fā)生。之前一期咱們也分析過了,晁蓋一行人,做計劃的時候壓根就沒想過要殺掉楊志一伙人。

一方面,若是蒙汗藥計劃失敗,他們不一定打得過楊志。另一方面若是蒙汗藥計劃成功了,也沒必要殺掉他們,畢竟是奔著劫財來的。

也就是說,吳用整個計劃的關(guān)鍵因素,就是讓楊志等人喝下?lián)街珊顾幍木票憧桑?/p>

剛才也提到了,這個計劃漏洞百出,他們能成功實屬巧合。因為楊志在放棄走大路,放棄馬車,選擇走路的時候,還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那就是越熱越趕路,涼快了反而歇著了。

挑擔(dān)子的軍漢們熱得要死,可楊志還是一個勁催他們走,以至于大家都在抱怨:

“這般天氣熱,兀的不曬殺人。”

結(jié)果你猜楊志怎么回答?

“你這般說話,卻似放屁。前日行的須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尷尬去處,若不日里趕過去,誰敢五更半夜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六、

試問一下,你見過哪家商隊,大中午的頂著大太陽趕路,熱得汗流浹背的?

要是換現(xiàn)在,只要有一個中暑倒下的,這楊志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更重要的是,楊志要是好聲好量的跟人家講也行,他根本就不會好好說話,只會一個勁用鞭子抽:

“楊志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逼趕要行?!?br/>

以至于到最后,連不挑擔(dān)的虞候都熱的走不動了,更不用說還在挑著擔(dān)子的軍漢。到最后,好不容易休息一下,這些軍漢們?nèi)寂芾隙脊苣抢锔鏍钊チ耍?/p>

“我們不幸做了軍健,情知道被差出來。這般火似熱的天氣,又挑著重擔(dān)。這兩日又不揀早涼行,動不動老大藤條打來。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們直恁地苦!”

其實人家抱怨的一點問題都沒有,人心都是肉長的,這楊志怎么就這么另類,跟常人的思維不同呢?

說白了,若是楊志別選擇大中午趕路,大家也不至于這么熱,這么渴;若是楊志幫大家多帶些水,渴了就喝,也不至于讓大家見到了酒水挪不動腳;若是楊志一路走來跟大家關(guān)系融洽,不要非打即罵,他說的話大家也不一定都不聽。

再回過頭來,若是當(dāng)初楊志聽梁中書的安排,大家坐著馬車去東京。出發(fā)前多搬幾壇子酒裝車上,邊走邊喝,吳用他們的酒恐怕一點吸引力都沒了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七、

說了這么多,終于回到我們的題目了,楊志為什么放著大路不走,非要走小路,真是因為怕軍士們遇到賊人跑路嗎?

當(dāng)然不是!

其實前面一期我(凡是賬號名非楊角風(fēng)發(fā)作均為抄襲)也分析過了,楊志這人啊,骨子里就自負。在遇到林沖后,他就自報家門,把祖宗的頭銜都搬出來了:

“灑家是三代將門之后,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

因為怕辱沒家門,才在花石綱翻船后,直接跑路了。也是為了恢復(fù)祖上的榮耀,他又變賣家產(chǎn),一路挑著去東京送禮,希望官復(fù)原職。同樣是為了自己的名聲,他才婉拒王倫的邀請,一開始沒有在梁山落草。

他自認為是名門之后,所以打心眼兒里是瞧不上自己的同事(虞候和都管),更不用說那群軍漢了。

梁中書給出的方案雖然穩(wěn)妥,但是若運送生辰綱成功,屬于團隊功勞,并顯不出楊志的與眾不同。若是顯不出楊志的與眾不同,他就沒有多大的功勞,自然沒辦法光宗耀祖。

所以,他開始忽悠梁中書,賣起了官司,逼著梁中書答應(yīng)他幾個條件才行。

這其中他就提到了這么一句話:

“又無水路,都是旱路。”

言外之意就是,若是走水路的話,我楊志更擅長。但是,走旱路,就異常辛苦,當(dāng)然,越辛苦,越艱辛,那運送成功的功勞也就越大。

梁中書其實也不傻,也擔(dān)心楊志犯渾,特意又加派了兩個虞侯,一個都管,可惜,依然被楊志搶奪了指揮權(quá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八、

就這樣一行人上路了,并順利通過了楊志口中強盜出沒的二龍山啊,桃花山等地,來到了黃泥岡。

按照常理,到了這種地方了,更應(yīng)該快速通過才對,可楊志不這樣認為,非要最熱的時候趕路:

“辰牌起身,申時便歇。”

這屬于什么呢?

這屬于沒苦硬吃!

我們都可以聯(lián)想到,若是楊志這次押解生辰綱順利完成,他回去后是如何向梁中書邀功的?

哎呀,你不知道啊,這一路我們走的太辛苦了,那汗啊,嘩嘩的流啊,你看灑家都曬成黑煤球了。但請您放心,就算上刀山,下火海,我楊志也在所不辭,誰讓我是三代將門之后,五侯楊令公之孫呢?

也只有我這種運送生辰綱的方式,才能獲得成功,不至于重蹈去年被劫走的覆轍。

不要以為這是我瞎猜的,在《水滸傳》中,楊志責(zé)怪兩個虞侯的話中就表明了一切:

“你兩個好不曉事!這干系須是俺的!你們不替灑家打這夫子,卻在背后也慢慢地挨。這路上不是耍處?!?br/>

一句這干系須是俺的,就表明,這次押送生辰綱,所有的功勞也都是楊志的。可想而知,其他跟著他一起受罪的虞侯和軍漢們,心里得有多少只羊駝飛過了。

也正是因為楊志故作聰明,放棄乘車,放棄走大路,非要走小路,非要攬功勞。也導(dǎo)致最后丟了生辰綱后,他也沒有辦法去怪虞侯,怪軍漢,怪都管,只能怪自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同樣,那些跟他同行的軍漢,虞侯和都管,也只會一股腦把丟失生辰綱的責(zé)任推到他頭上:

“如今他自去的不知去向,我們回去見梁中書相公,何不都推在他身上。只說道:他一路上凌辱打罵眾人,逼迫的我們都動不得。他和強人做一路,把蒙汗藥將俺們麻翻了,縛了手腳,將金寶都擄去了?!?br/>

原本想獨吞功勞,卻沒想到被功勞反噬,楊志算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p>

我叫楊角風(fēng),換種視角看水滸,你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樂趣,精彩還在繼續(xù),歡迎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