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收拾柜子,翻出一箱子丙烯水粉顏料。那是柚子哥幼兒園的時候,我給他報的繪畫課剩下的寶貝。
柚子哥三四歲的時候,我想著,我跟他爹完全沒有藝術細胞,畫畫這事兒我也不懂啟蒙他,還是交給專業(yè)的機構去藝術啟蒙吧。
男孩子嘛,總得有點文藝細菌,結果,人家在畫畫班把顏料抹得到處都是,甭管赤橙黃綠藍靛紫,最后都是一團灰呼呼的漿糊。

最后燒錢買來的"興趣",全成了柜子里的的文物。
1
那天跟閨蜜聊天說起這事,她笑得前仰后合:"我家更絕!給閨女報了馬術課,小姑娘坐馬上哭得梨花帶雨,倒把馬場的小矮馬喂得膘肥體壯。"
這話匣子一開,周圍媽媽們都倒起苦水來。
鋼琴買回家成了陳列架,跆拳道服在衣柜里壓了三年箱底,最絕的是舞蹈班,孩子跳得跟做廣播體操似的,倒是把老母親的微信步數(shù)刷到了朋友圈第一。
要說現(xiàn)在家長給孩子報班,特別是低齡的孩子,就跟老年人買保健品似的,明知道可能沒用,但架不住"大家都在買"。

學區(qū)房降價那陣,表姑咬牙把兩居室換成老破小,轉頭就給外孫女報了五個興趣班。
問她為啥,她說:"樓上鋼琴聲不斷,樓下 這話說得在理。 現(xiàn)在家長群里聊孩子,不報幾個班都插不上話。 前陣子同學聚會,昔日文藝青年張羅著給娃報編程課,我問他孩子喜歡計算機嗎? 他愣了半天:"喜歡不喜歡不重要,重點是不能被人工智能淘汰啊。" 這話聽著像科幻片臺詞,可仔細想想,我們小時候不也學過打算盤么,現(xiàn)在的算盤呢? 培訓機構最懂這套焦慮經(jīng)濟學。招生廣告里的"三歲不學編程,十歲追悔莫及",不知道的還以為在賣后悔藥。 更絕的是朋友圈里的"成長規(guī)劃師",天天發(fā)"別讓孩子的天賦被埋沒",配圖是各種證書獎杯,看得人心慌。 2 要說報班這事,跟過去燒香拜佛有點像。以前人們求神拜佛保平安,現(xiàn)在家長報班求心安。 王姐給兒子報機器人課,我問他孩子喜歡機械嗎?她搖搖頭:"談不上喜歡,但總比在家打游戲強。" 這話聽著耳熟,跟"彈棉花總比睡懶覺強"一個路數(shù)。 現(xiàn)在的 上周去商場,看見跆拳道館門口貼著"培養(yǎng)男子氣概",舞蹈教室寫著"塑造優(yōu)雅儀態(tài)",連書法班都打出"鍛煉專注力"的旗號。 這哪是興趣班,分明是性格改造營。 最絕的是圍棋班,廣告詞是"培養(yǎng)戰(zhàn)略思維,未來企業(yè)家的搖籃",不知道的還以為在培養(yǎng)霸道總裁。 有個表弟是少兒編程老師,他說現(xiàn)在家長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學這個對升學有幫助嗎?" 有次他實在忍不住,反問家長:"您孩子喜歡編程嗎?" 結果人家當場愣住,支吾半天說:"喜歡不喜歡不重要,重點是要拿獎。" 這話聽著像買股票,不關心企業(yè)基本面,只盯著K線圖。 3 報班熱潮的根源,還得從教育內(nèi)卷說起。 現(xiàn)在孩子上學就像闖關游戲,家長總覺得多報個班就多件裝備。 現(xiàn)在小學生的簡歷,比我這個工作了十幾年的中年人都豐富,密密麻麻的獲獎證書,感覺像在選超人大賽選手。 這種焦慮像傳染病。 看著自己家孩子每天傻呵呵的玩,隔壁同齡的孩子已經(jīng)會解二元一次方程了,就問你慌不慌? 其實家長心里都明白,很多班報了也沒用。 有朋友給女兒報高爾夫課,純粹是因為"貴族運動"的名頭。我問她孩子打得咋樣,她撇撇嘴:"能打中球就算成功。" 這話聽著像冷笑話,可仔細想想,我們那代人,小時候參加"小記者 跟柚子哥聊起給他小時候報的白瞎了錢的興趣班,說最失敗的啟蒙就是畫畫和音樂了,堅持最久的還是他喜歡的運動。 柚子哥說,畫畫算白花錢了,我一點興趣都沒有,鋼琴不算白花錢,偶爾還是可以裝一下的。 可是話說回來,這世界上沒有后悔藥,就像我們的人生。 孩子的成長也一樣,選了這條路,就沒辦法走另一條,哪條路更好,是很難比較的。 初次成為家長的我們,走錯路不要緊,記得復盤,別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偏,別再在別人的賽道上盲目跟風。 在孩子的教育上,走錯路沒關系,走一程,復盤,再繼續(xù)走,陪孩子找到屬于他自己的跑道,就好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