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五輯:

作家少年都不賤

在上一篇,我們回顧了雪崩般的“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20年后任正非老爺子所謂的“寒氣”,在那一刻確確實實在這個行業(yè)中回蕩。

朱威廉的一聲長嘆,伴隨著陳天橋的大馬金刀,成為了那個時代的背景。

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和911事件都是很大的事情,但當這場“寒冬”到來時,網(wǎng)絡文學的作者們卻并未馬上受到太大影響。

金庸客棧上,各路大神開始嶄露頭角,在BBS的論壇上,一群年輕人也在蠢蠢欲動。那些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們,即將開啟網(wǎng)絡文學的新篇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99年的時候,江南一個人飛到了遙遠的美國,開始攻讀自己的博士學位。在閑暇之余,他開始創(chuàng)作那本回憶北大校園生活的小說——《此間的少年》。

這本書在一年之后得以出版。在江南的筆下,喬峰與慕容復在籃球場上一決雌雄,令狐沖拎著暖水瓶冷眼旁觀北大校慶,康敏在卡拉OK里哭成了淚人……

很多年后,江南在所有書扉頁的簡介中,學位都止步在了“博士肄業(yè)”,但上帝在還沒有給江南關上某一扇門的時候,卻告訴了他,窗外的風景也許更精彩。

“有了門,我們可以出去;有了窗,我們可以不必出去”,從2001年開始,江南開始正式踏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在故事里,他和許多人構(gòu)建了一個宏大的背景,名字叫做“九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美國時的江南

在未來的很多年里,江南都更像是一個網(wǎng)絡作家而非傳統(tǒng)的出版作者。

而就是江南懷揣著夢想奔赴美國的時候,也是在那個時間點上,“九州”世界的另一塊拼圖也開始出山。

廈門大學畢業(yè)的曾雨,坐在南昌電信局的辦公座位上感慨,自己“走進了庸俗的大學,走上了庸俗的工作崗位”,于是很自然地開始想著搞搞副業(yè)。

幾個月之后,他用筆名“今何在”入駐了金庸客棧,也許在他的眼里,生活中有太多的庸俗和虛無,所以迫切需要文學來打破些什么。

他把這種孤獨寫成了一只猴子的形象,成就了那本經(jīng)典的《悟空傳》。在書中,猴子跨過五百年的光陰,對著天地喊出了那句名言: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悟空傳》一出,一舉拿下了“榕樹下第二屆網(wǎng)絡原創(chuàng)文學獎”的“網(wǎng)絡之星叢書”。次年,光明日報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這本書,今何在也由此踏入了網(wǎng)絡作家的行列中?!段蚩諅鳌返摹熬W(wǎng)絡第一書”的名頭也就此傳開,但這本書的影響力遠不止于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悟空傳》電影海報

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談網(wǎng)文,《悟空傳》都是一部繞不開的作品。正如蔡駿說的那樣:“一個時代的傳奇,一百年以后,仍然會有人記得?!?/strong>

也許蔡駿的話夸張了些,但在那個“文學還未死”的年代里,今何在以一種游離在散文和小說之間的筆法,締造了網(wǎng)絡文學“叫好又叫座”的可能性,無數(shù)作家直到許多年以后,“猶記得當年看《悟空傳》時淚流滿面的感覺”。

而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對之后二十年的網(wǎng)絡小說,至少是許多男頻小說做一個剖析的話,忽略題材、文筆乃至情節(jié),所謂爽文的本質(zhì),不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或者“手握日月摘星辰”嗎?所謂的金手指或者其他什么,不就是希望我們能不順從世界的安排,去打破那些習以為常的東西嗎?

這一切,都與《悟空傳》中的那股“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的勁頭一脈相承。

換句話說,《悟空傳》是后世爽文的祖宗,我們很容易能在《斗破蒼穹》或是《凡人修仙傳》中,找到那只猴子的影子。

后來的后來,今何在還在寫作,只是他再也寫不出《悟空傳》的那種孤獨感了——扛著棍子的猴子最后在“九州大陸”里磕了個頭破血流,最后如流星一般,逐漸暗淡了色彩。

但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江南與今何在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jīng)很難再去清晰界定江南和今何在的網(wǎng)文作家身份,但站在當時的關口上,也許他們才是更典型的網(wǎng)絡文學作者。

無論是老派傳統(tǒng)作家還是后來網(wǎng)文圈的人都承認“江南和今何在的筆力非常強”(寶劍鋒語)。但假如沒有網(wǎng)絡文學,也許他們不會觸碰到文學或者寫作,那些所謂隨筆一樣的文字片段,終其一生都不會有人認可。

今何在只能在辦公桌前喝茶看報坐到天荒地老,而江南大概會成為一個商人,西裝革履油頭粉面(其實他現(xiàn)在可能也是)。

在2000年的前后,網(wǎng)文確確實實迸發(fā)出了巨大的能量,開始逐漸改變一些人的人生。

被改變的不止是江南和今何在,還有另外一批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1年,大學畢業(yè)前夕面臨失業(yè)的老豬,揣著幾塊錢的網(wǎng)費,走進一家小網(wǎng)吧,當時的想法是“大學還沒畢業(yè),有空又悠閑”,于是開始在舊雨樓的BBS里碼字。他的第一部作品的名字,叫作《紫川》。

這個網(wǎng)站的名字已經(jīng)湮沒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洪流之中,只有“紫川”這個名字,時至今日依舊熠熠生輝。

我們能在《紫川》的開頭看到各種無厘頭的寫法,比如開頭加上主角一共才出現(xiàn)了四個名字,兩個人的名字居然漫不經(jīng)心到接近重名(白川和長川,后來出版時長川改成了明羽),也能看到“把朋友灌醉了就偷他錢包”這樣的無厘頭。

當然,比這更無厘頭的是,老豬寫著寫著就把書棄了,兩個月后登錄論壇一看,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玩意居然還有人看,于是開始接著寫。

最潦倒的時候,老豬兜里就剩下五毛錢了,還要經(jīng)常面對網(wǎng)吧停電等諸多不靠譜因素的干擾,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老豬用了接近七年的時間,打磨出了這部小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網(wǎng)絡作家老豬

我至今都覺得,《紫川》也許是最棒的網(wǎng)絡小說之一。透過書的字里行間,讀者能感受到,作品和作者是一起在成長的。

那些開頭幾萬字的無厘頭,甚至連人名都會搞錯的新作品,逐漸被跌宕的情節(jié)和豐滿的人物填充。到最后,當主角紫川秀望著好友遺孤,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英雄輩出的民族是不幸的民族,和平的生活注定是平庸而繁瑣的。有些事,或許你現(xiàn)在還無法理解。但當你長大,你就會明白:你的父親,一定不會希望你成為英雄,世俗的很多東西,耀眼而毫無價值。

只要你能健康的成長,正直的做人,獨立的思考,幸福的生活,這是父輩對你的最高期望。”

故事在史詩般的劇情后徹底升華,有一種蕩氣回腸的感覺。

大浪淘沙,總是留下精華。也許是我們總是厚古薄今了些,從文字技巧上來說,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我們很難在網(wǎng)文世界里看到像老豬寫得那樣好的戰(zhàn)場描寫和雙線切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紫川》動漫海報

在《紫川》寫到快結(jié)束的時候,已經(jīng)是廣西地區(qū)某公務員的老豬接受過一個采訪。在采訪中,老豬開玩笑說要攢到四百萬的稿費,因為按當時的利率,一個月利息有六萬塊,足夠“一輩子生活無憂”。

也許是笑談,也許是認真。就像《悟空傳》之于今何在,在《紫川》之后,老豬似乎“豬郎才盡”,真的躺平了,再也沒有寫出過那樣好的作品。

大概真的有些作家,是為了作品而生。

老豬之于《紫川》如是,燕壘生之于《天行健》亦如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和老豬把《紫川》作為處女作不一樣,燕壘生本人就是一部網(wǎng)絡文學起源的“活歷史”。

這位從1998年入坑的作家,之前的人生是一個純粹理科生人設,從中國計量大學畢業(yè)后,坐到了杭州稅務局的辦公室里。工作之余,燕壘生和那個年代的很多人一樣近水樓臺,開始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創(chuàng)作詩歌,算是入了網(wǎng)絡文學的門。

一年后,燕壘生出沒于榕樹下和天涯社區(qū),創(chuàng)作了《瘟疫》等一系列驚艷的小說。作為創(chuàng)作者,燕壘生表現(xiàn)出了一個后來網(wǎng)文作家很普遍的一個特征:很強的多題材駕馭能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燕壘生的部分作品

很多男頻作家寫完上一部仙俠可以無縫銜接克魯斯,很多女頻作家寫完BG可以下一部開啟BL,但傳統(tǒng)作家寫完農(nóng)村,未必能在很短時間內(nèi)切換到城市的車水馬龍。

在燕壘生筆下,玄幻和科幻、末世和恐怖,都可以信手拈來。只是那時的他還不曾想到,他的網(wǎng)文使命感,將會在架空的軍旅史詩大作《天行健》中展現(xiàn)出來。

2001年,已經(jīng)在網(wǎng)文圈里聲名鵲起的燕壘生買了臺新電腦,開始練習五筆打字,他翻出了過去年少時候?qū)懽鞯囊粋€本子,這個沾著醬油污漬的本子上記錄著燕壘生還很稚嫩的一些小說練習。

他一邊看著一邊用五筆敲下來了這樣一行字:

“沉重的城門被戰(zhàn)斧劈開的時候,城里城外都發(fā)出了呼叫。不過,一個是歡呼,而另一個卻是充滿了絕望?!?/strong>

這部浩浩長卷從2003年一路寫到了2007年,幾乎橫跨了網(wǎng)絡文學的兩個時代。燕壘生在這部書里展現(xiàn)了一種歷史長鏡頭的悲劇感,書里說“天道無常,非人力所能左右。但人總要自強不息,絕不能認命……”一種英雄的悲壯就這么被締造了出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楚休紅的戎馬一生和帝國的起起伏伏,呈現(xiàn)出了一種很獨特的關系,這種關系以楚休紅的死作為終章,卻讓“天行健”三個詞蒙上了一種不廢江河萬古流的悲壯。

所謂《水滸傳》好就好在投降,《紫川》和《天行健》這樣的書,好也就好在一種悲劇色彩的體現(xiàn)。

當我們今天看慣了太多破碎虛空成就偉大的爽文之后,斯特林或者楚休紅的死變成了一種網(wǎng)絡文學里很難再遇到的橋段。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哈姆雷特那樣的悲劇,基督山伯爵復仇的快感才會獲得讀者的最大公約數(shù)。

但這個世界有時候不需要這么多基督山伯爵。

當然從題材和寫法上看,《天行健》和《紫川》并不是那個時代的孤例,而是網(wǎng)絡文學大潮轉(zhuǎn)變的一個開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千禧年前后,國力上升和民族主義抬頭,讓軍事歷史類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得以在網(wǎng)絡文學中變得火熱。

軍事論壇的存在讓許多人幻想出現(xiàn)一個英雄,進而改變歷史趨勢。項少龍可以跑到秦代,那我們?yōu)槭裁床荒軇?chuàng)造未來。

于是《從春秋到戰(zhàn)國》《醒獅》《漢風》等一批小說開始出現(xiàn),主人公穿上綠軍裝單挑全世界,打著紅旗插遍五湖四海,中國軍隊天下無敵等等噱頭,引得無數(shù)書迷尤其是男性書迷為之著迷。

這些書最終因為太強的現(xiàn)實屬性,都先后登上了互聯(lián)網(wǎng)封禁的名單,他們最終無法作為一個流派長久存在,即使是后面2001年登場的鐵血網(wǎng),也不得不對這類小說忍痛說不。

但精神上的需求,不會因為封禁而被抹殺。

權力、征服、鐵血、戰(zhàn)場……這些元素將會在某種文學題材下重生,都梁的《亮劍》是一個很好的典范,但現(xiàn)實主義只能到這一步了。

在后來改編為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后,李云龍的英雄氣場只限于“二營長,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要想再走一步,就得再做改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云龍(李幼斌飾演)

當然,中華楊的《中華再起》、天使奧斯卡的《1911新中華》用向前穿越的方式描述了這種主題,同時也奠定了后來歷史穿越文的很多底層邏輯和風格。

我們能在《臨高啟明》或者《新宋》里面看到他們的影子,甚至還影響到了驍騎校和月關那代網(wǎng)文人的身上。但關于歷史文的發(fā)展,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我們只需要知道,這些在當時還遠遠不夠,那些宏偉如史詩的場景,有時候很難在一個歷史場景下展開。黃易的架空寫法再次給了作者們靈感,架空寫法就此在一群作者筆下迅速成熟,“異界”的概念在2000年左右迅速被大多數(shù)作者接受并吸納。

于是有了燕壘生,有了老豬,有了說不得大師和他的《傭兵天下》,有了玄雨和他的《小兵傳奇》……

時代就是這么被建立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架空的寫法在往上走,而武俠的衰落在那個時代卻還沒有被很多人看到。

于是90年代末的杭州西湖,碧波蕩漾,不止有燕壘生,還有了女俠滄月。

滄月算是年少成名的典范,這個被江南后來親切稱呼為“小師妹”的人,在1999年剛剛考上浙大的時候,就憑借一部《雪滿天山》拿下了浙江大學的首屆“武俠征文大賽”二等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家滄月

就像我們之前說過的那樣,進了大學的滄月,順理成章地走上了網(wǎng)文的路子,開始在清韻書吧連載武俠小說,也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聽雪樓 ”系列。

兩年后,這個建筑系的女大學生正式轉(zhuǎn)戰(zhàn)“榕樹下”,筆名“滄月”,取自李商隱的那句“滄海月明珠有淚”。

王小波說,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像我這樣的人,一種是不像我這樣的人。前者是嘗到了甜頭去做自己,后者是受到了挫折去探索其他人走過的路。

而與江南乃至很多網(wǎng)文作家不同的是,滄月自始至終都在“做自己”。無數(shù)的人切換過無數(shù)的流派,但滄月卻從未遠離“武俠”,至少是她心中的武俠。

武俠小說是網(wǎng)絡文學初期必須要提到的一個流派。那些看著還珠樓主和“金梁古”作品長大的一代作者,當接觸網(wǎng)絡文學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去嘗試武俠的寫作,前面講過的“清韻匪幫”,正是其中的代表作者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水泡、潘海天、今何在、江南

時至今日,我們一說到武俠,很多人總覺得還是“靖哥哥”和降龍十八掌,但其實遠不止于此,在日本漫畫和黃易大俠的熏陶下,武俠早已不是當年模樣。

“我每寫出一章,都會放在論壇上,馬上就有一群熱心的網(wǎng)友跟帖,指出文中的不足和疏漏,有的甚至會替我想出接下來的情節(jié)發(fā)展線索”,滄月這樣回憶著自己當年的文學之路。

事實上網(wǎng)絡文學很大的一個特點是,作者不可避免地被網(wǎng)友的評價所影響,進而改變自己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這樣的作品往往更具有時代共性。

在滄月等人的筆下,動漫風格的場景描寫和風花雪月信手拈來,人物細膩而富有情感。在擺脫了邵氏武俠風格的電影影響后,新一代的大俠們寫出來的動作場面宏大而壯烈,有著蒙太奇手法的感覺。

滄月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批人。在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的頭幾年,依然有著大量的作者沉浸在自己構(gòu)筑的武俠世界里。

孫曉以一種近乎不可思議的毅力,開啟了《英雄志》的小說。在開始敲出第一個字的時候,他本人不會相信,這會是一場以十年甚至二十年計算的創(chuàng)作之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英雄志》書影

這個世界上的文學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每一句話都是金句,堆在一起滿堂華彩;另一種是每一句話都很平常,堆在一起也是滿堂華彩。

在那個年代的武俠小說里,前者可能是《英雄志》,后者大概是鳳歌的《昆侖》,這本小說被很多人看作是武俠類小說最后的巔峰。習慣了斗氣和練級的年輕人們,今日再看《昆侖》,也許會覺得生澀,但那就是最地地道道的武俠。

書里寫柳鶯鶯“那日少年薄春衫,明月照銀簪”。傳統(tǒng)的武俠也是這樣,都曾經(jīng)是明眸皓齒的小姑娘,只是奈何“人老滄海,心在天山”。

時代和網(wǎng)文都在行色匆匆,高武和仙劍不斷侵蝕著傳統(tǒng)武俠的受眾和空間,就像再好的打狗棒法也扛不住馬克沁的子彈一樣。

武俠的夕陽伴隨著《鳳歌》的高潮和《今古傳奇·武俠》的紙媒衰落,逐漸走向了山的那邊。

文學史總會誕生一批很犟的人,寫一些看的人不多的文字和作品,但卻會讓這個世界變得五彩斑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知道在傳統(tǒng)武俠的夕陽落山的那一刻,許多武俠作家看著網(wǎng)頁上斗氣魔法層出不窮的新銳作品,會不會想起老前輩金庸在《白馬嘯西風》里寫的那句話: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策劃:翟晨旭 夏夜飛行

排版/編輯: 洛溪 夏夜飛行

作者后記:

我有一個很深的偏見,那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價值觀,大概只有80年代前后的那批人,才真的會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樣的東西。

所以我在看到餃子導演的年齡之后,多少會有點釋然的感覺。

果然是那代人,還是那代人。

所謂《哪吒2》,其實也是《悟空傳》的童話版。

只是很少有人能夠再去讀懂那一代人的浪漫了。

“每一句話都是金句,堆在一起滿堂華彩;另一種是每一句話都很平常,堆在一起也是滿堂華彩”是我那天在聽張莉老師的文學課時偶然聽到的,說得真好,順便用在了這里,完美符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蔣方舟丨余光中丨楊紅櫻丨蔣勛丨范雨素

文學雜志小傳

轉(zhuǎn)載、商務、作者招募合作丨請后臺聯(lián)系,凡本平臺顯示“原創(chuàng)”標識的文章均可聯(lián)系編輯轉(zhuǎn)載,未經(jīng)授權轉(zhuǎn)載視為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