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等文博類紀錄片的熱播,公眾對青銅器的興趣日益濃厚,青銅器修復技藝也得到關注。

有關青銅器研究的理論著作不少,但實操類的鮮見?!逗E汕嚆~器修復技藝》一書近日由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該書用圖文結合的形式,通過50多個實際案例,向讀者揭秘去銹、整形、拼接、補缺、做色做舊等核心修復技藝,滿滿干貨。作者錢青是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從事青銅器修復工作已逾三十年。作為上海博物館青銅器修復及復制技藝第三代傳承人之一,錢青將自己的技藝心得和理論研究著于書中,公之于眾,對于非遺技藝的傳承,她有自己的思考。

向讀者科普文物修復實操方法

青銅器修復,既是一項傳統(tǒng)技藝的“絕活”,還是一項科技含金量很高的“絕學”,不僅要求修復師具備高超的手工技能,更需要深厚的歷史學、考古學、化學、材料學等多學科知識。

海派青銅器修復技藝》一書得到上海文化發(fā)展基金會資助,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詳細介紹文物修復過程。書中涉及的50多個實際案例都是錢青參與的項目,來自她三十幾年的工作總結。算起來,她參與修復的文物已有幾百件,上博館藏青銅器幾乎都曾過其手。

這本書面向普通讀者,敘述語言盡量通俗,但表述科學嚴謹,操作步驟、所需材料等介紹得巨細靡遺,就差附上具體克數(shù),“我們也擔心真的有人拿去做贗品”。她介紹,如今不少年輕人喜歡做手辦,在作色、模具制作等方面與文物修復技法接近,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書中案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錢青和她制作的“龍頭扶手”

上博的青銅器修復之所以得到同行和收藏界人士的贊譽,其強項是完美的復原,通俗的理解就是“修舊如舊”。上博的青銅器修復技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宮的修復師,經(jīng)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獨特的“海派”風格。這一技藝已經(jīng)傳承四代,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

從創(chuàng)始人王榮達開始,師徒幾代各有擅長,讓這門技藝疊加生長?!巴鯓s達先生擅長化學作色;師父曾在上海標準模具廠工作,擅長石膏翻模;我學美術雕塑出身,對色材質敏感擅長手工作色,又把雕塑的翻模技藝融入進去,通過研究篩選材料,改良了青銅器的翻模的方法,使之前的石膏翻模更便捷?!卞X青認為,海派青銅器修復技法上與各地同宗同源,但更具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的特點,“我們通過一代代傳承,把不同時代的好東西拿進來,為我們所用,讓文物修復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精準地還原文物本來面貌?!?/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錢青在修復三星堆文物

錢青1993年畢業(yè)于上海工藝美術學院雕塑雕刻專業(yè),同年進入上海博物館文物修復研究室,師從上博文物修復師黃仁生,潛心學習青銅文物修復與復制技藝。入館不久,她就趕上人民廣場館的籌備、建設工作。當時擔任總設計師和館長的馬承源確立了以青銅元素為核心的設計理念,不僅是外觀,也滲透到內部裝飾中。如今大眾熟悉的龍頭裝飾的樓梯扶手就是在馬承源口述基礎上,由錢青設計并制作的,成為整個大廳的點睛之筆。除了龍頭扶手,場館門口的“八大神獸”之一,也是她先利用修復技藝復制了一件南朝石獅,再由雕塑家陳古魁做成大樣交給石匠打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派青銅器修復技藝》

“我出書不為評職稱,花這么多精力,是想對得起自己的工作,能留下點東西。”2019年錢青就曾呼吁加強博物館修復人才梯隊建設。在她看來,開展青銅器修復技藝的研究,不僅關乎技藝的傳承,更是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組成部分?!拔覀冇胸熑我灿辛x務,將這一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青銅器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

修文物,難的是培養(yǎng)審美

前不久,錢青代表上博參加上海市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并將赴四川參加全國大賽再展“絕學”。來參賽的有不少年輕人,有些還是大學在讀。正如評委所言,老法師參賽,有行業(yè)示范作用。

如今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等學校都開設了文物修復專業(yè),隨著傳統(tǒng)文化在年輕人中復興,不少年輕人樂意從事這一冷門絕學?!拔奈镄迯秃昧撕苡谐删透??!睂τ谌瞬排囵B(yǎng),她也有擔憂?!巴ǔ4笠弧⒋蠖衔幕n,真正接觸修復實操就一年,很多孩子理論知識很好,但缺少實踐經(jīng)驗,也沒有接觸文物的機會?!?/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錢青與師父一起做培訓

在修復中,錢青會使用3D打印輔助建模,但仍然堅持畫手稿,在她看來,這種“笨功夫”是做完美修復所必需的。如今電腦建??旖?,很多年輕人不愿意畫手稿,這是她所擔心的。“當下通過AI眼鏡,可以看到文物的虛擬還原效果,但對具體操作沒有實際意義。未來我們也想做相關課題,用AI技術讓紋飾呈現(xiàn)得更清楚,但在實際修復中,最好還是用傳統(tǒng)的修復方式。要做到精細,傳統(tǒng)不可替代的地方有很多?!?/p>

年過五十后,錢青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老花,戴著眼鏡做修復,讓她有些力不從心?!靶迻|西對眼睛的要求很高,一個文物修復師需要十年左右才能成熟,黃金時段大概只有二十幾年,需要有年輕力量補上?!背苏碇鳎查_始培養(yǎng)接班人。

《海派青銅器修復技藝》由錢青和龔品豪合作完成,他們既是母子,也是師徒。龔品豪出生于2003年,從小就對文物感興趣。上博東館籌建期間,他利用暑假在博物館參與文物清洗和修復的實習。這次任務繁重的暑期實習經(jīng)歷,讓龔品豪決心走上文物修復之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錢青給龔品豪講解青銅紋飾特點及規(guī)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龔品豪雕刻青銅紋飾

“文物修復技藝最好從小培養(yǎng),最難的是審美?!彼€記得自己1998年修復戰(zhàn)國鎏金鹿形鎮(zhèn)時,通過噴繪法仔細修補螺殼破損,被古人的審美深深震撼?!爸袊奈镏辣澈筇N含著文化的力量,需要從小耳濡目染去感受和理解?!?/p>

最近,錢青把更多精力放在青少年文物修復知識科普上,她和女兒一起看了熱門電影《哪吒2》,發(fā)現(xiàn)里面的結界獸來自青銅器造型,便思考如何把電影元素放進青少年課程。她還在學著做小紅書賬號,尋找年輕人的興趣點和表達方式。《海派青銅器修復技藝》一書將亮相今年上海書展,錢青也將開展相關推廣活動,讓更多人關注青銅器之美,愛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原標題:《上博的“龍頭扶手”出自她手,如今出書傳承海派青銅器修復技藝》

欄目主編:施晨露 題圖來源:受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鐘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