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西鄉(xiāng)流塘正康骨科-深圳正康骨科-肩痛是肩周炎還是肩袖損傷?五個癥狀教你快速辨別
肩關節(jié)疼痛是困擾許多中老年人的常見問題,但“肩膀痛”背后可能隱藏著不同的病因。其中,肩周炎(俗稱“五十肩”)與肩袖損傷最易被混淆。雖然兩者都會導致肩部疼痛和活動受限,但致病機制、癥狀細節(jié)及康復方式差異顯著。普通人如何通過癥狀初步判斷?本文梳理五大核心區(qū)別,助你科學辨癥。
一、疼痛特點:靜息痛 vs 活動痛
- 肩周炎:以“靜息痛”為主,尤其夜間疼痛加劇,常伴隨肩部怕冷、怕風,即使不活動也可能出現(xiàn)持續(xù)性鈍痛或灼燒感。
- 肩袖損傷:疼痛多與特定動作相關,例如抬手、投擲、提重物時出現(xiàn)銳痛,休息時疼痛減輕。部分患者僅在手臂抬高至60°-120°范圍時出現(xiàn)明顯疼痛(即“痛弧現(xiàn)象”)。
二、活動受限:全面僵硬 vs 特定角度受限
- 肩周炎:肩關節(jié)主動與被動活動均受限,表現(xiàn)為無法完成梳頭、后背扣內衣、外展抬臂等動作,且被動活動時疼痛感與主動活動一致。
- 肩袖損傷:被動活動范圍通常大于主動活動。例如,患者自己無法抬起手臂,但他人輔助可抬至更高角度,且疼痛多集中在特定動作或角度。
三、病程發(fā)展與自愈可能
- 肩周炎: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經歷疼痛期→凍結期→解凍期三個階段,約1-2年可能自行緩解,但可能遺留輕度活動受限。
- 肩袖損傷:不會自愈,若不及時治療可能發(fā)展為肌腱完全斷裂,甚至導致肩關節(jié)功能永久性喪失。
四、伴隨癥狀:肌肉萎縮與痛感范圍
- 肩周炎:早期可能出現(xiàn)肩周肌肉(如三角肌、岡上?。┋d攣,長期活動減少可導致肌肉萎縮,但壓痛點多分布于肩關節(jié)周圍(如肱二頭肌肌腱溝、喙突等)。
- 肩袖損傷:疼痛可能向手臂放射,且存在明確“痛點”(如岡上肌腱附著處)。若損傷嚴重,可能出現(xiàn)上肢無力、無法完成對抗阻力的外展動作。
五、年齡與誘因差異
- 肩周炎:好發(fā)于40-70歲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常與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長期肩部制動或受涼相關。
- 肩袖損傷:多見于60歲以上老年人或長期從事投擲、游泳、搬運等肩部高負荷活動的人群,急性損傷多由跌倒、撞擊等外傷引發(fā)。
普通人如何初步判斷?
- 夜間痛是否明顯?若靜臥時疼痛加重,肩周炎可能性更高。
- 能否完成梳頭動作?若主動與被動活動均困難,更傾向肩周炎。
- 是否存在“痛弧”?外展手臂時60°-120°區(qū)間疼痛,可能提示肩袖損傷。
重要提醒:以上僅為癥狀參考,確診需結合影像學檢查(如超聲、MRI)。若疼痛持續(xù)2周未緩解,務必及時就醫(yī),避免延誤治療。
熱門跟貼